職場中,許多的經驗表明,以請教的方式提出建議更易讓領導接受

2020-07-31     職場趣談

原標題:職場中,許多的經驗表明,以請教的方式提出建議更易讓領導接受

如何在不得罪領導的情況下提出建議,而且建議又能被領導接受。這不僅取決於建議內容本身的合理性,還往往取決予下屬提出建議的方式。

提建議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就是要時刻注意領導的心理感受和變化軌跡,就是要求下屬在提出建議的時候首先要獲得領導的心理認同。

許多的經驗表明,以請教的方式提出建議更易讓領導接受。

請教,是一種低姿態。它的潛在含義是,尊重領導的權威,承認領導的優越性。這表明,下屬在提出意見之前,已仔細地研究和推敲了領導的方案和計劃,是以認真、科學的態度來對待領導的思想的。因而,下屬的建議應該是在尊重領導自己的觀點基礎之上的,很可能是對領導觀點的有益補充。這種印象無疑會使領導感到情緒放鬆,從而降低對你建議的某種敵意。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的:當你上高年級的時候,你會遇到一些低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向你請教各種問題,充滿敬仰地要求你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這時,無論你多麼不高興,多麼忙,你都會帶著一絲驕傲解答他們每一個稚嫩的問題,並從他們的目光中得到某種心理滿足。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樣的經歷,我們會發現,成就感是多麼早又是多麼牢固地根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別人向我們求教,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具有優越性的,如果說我們受到了崇拜,這大概有點兒過分,但說我們至少受到了重視、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卻是一點兒也不假。在被別人請教時我們心中湧起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往往是並不能為我們自己所清醒意識到的,但它卻主宰著我們的情感,甚至是我們的理智。每一個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會對這種感受樂此不疲,即使是領導也不例外。

請教的姿態,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有內容上的意義。這樣你可以親自聆聽領導在這方面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很多時候是他真實意志的浮現,而他卻並未在公開場合予以說明,而且很有可能是下屬在考慮問題時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面,這樣,在未提出自己意見之前,首先請教一下領導的想法,可以使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欠深入,考慮得不是很周到,你還有機會立刻止口,回去後再把自己的建議完善一下。如果你的建議僅僅是源於未能領會領導的意圖,那麼,你的建議不僅是毫無意義、分文不值,而且還暴露了你自己的弱點,這對你決非是什麼幸事。

向領導請教,這是對領導才識的一種認同,這種認同不僅滿足了領導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從中還可以找到你們之間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是你們心理上的互相接受的開始,也是你們方案達成一致的契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認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說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試圖改變某人的個人愛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於他,你就越具有說服力。因此,一個優秀的推銷員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顧客相符合。正如心理學家哈斯所說的那樣:「一個造酒廠的老闆可以告訴你一種啤酒為什麼比另一種要好,但你的朋友,無論是知識淵博的,還是學識疏淺的,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所以說影響力是說服的前提。

有經驗的人,他們常常事先會了解一些對方的情況,並善於利用這點已知情況,作為「根據地」、「立足點」,然後,在與對方接觸中,首先求同,隨著共同的東西的增多,雙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親近,從而消除疑慮和戒心,使對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

下屬在提出建議之前,不妨先請教一下自己的領導,這種方式就是要尋找談話的共同點,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如果你提的是補充性建議,那就要首先從明確肯定領導的大框架開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見,做一些枝節性或局部性的改動和補充,以使領導的方案或觀點更為完善,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地執行。

如果你提出的是反對性意見呢?有人會說,這到哪裡去找共同點呢?其實不然,共同點是不僅僅局限於方案的內容本身的,還在於培養共同的心理感受,使對方願意接受你。而且,可以說,越是你準備提出反對,你就越可能招致敵意,因而越需要尋找共同點來減輕這種敵意,獲得對方的心理認同。此時,雖然你可能不贊成你的領導的觀點,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對它的理性的思考。你應設身處地地從領導的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並以充分的事實材料和精當的理論分析作依據,在請教中談出自己的看法,在聆聽中對其加以剖析,只要你有理有據,領導一定會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立場,仔細傾聽你的建議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是很容易被說服,採納你的意見和建議的。

通過請教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議,不僅不會得罪領導,而且能增強領導對自己的信任。人與人之間只有在基於信任的基礎上時,才會合作得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BUrHMBeElxlkkaKE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