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回歸9.5分,它從沒讓我失望

2019-10-26     電影通緝令

黃暴血腥,尺度橫飛的美劇中,它絕對是個異類。

平淡、細膩,乍看沒有耀眼之處,但屢屢打破美國收視紀錄,豆瓣四季都是9分+,堪稱秋季檔最治癒溫暖的劇集。

《我們這一天》,這樣一部溫吞的家庭劇,到底有什麼魔力?


我們這一天,是皮爾森家四個人的生日。母親麗貝卡懷上的三胞胎,就在父親傑克36歲生日這天,出生了。

三胞胎中有個孩子生下就夭折,但夫婦兩人卻看到一個被遺棄的黑人男孩,認為這恰是上天的賜予,決定收養他為皮爾森家的孩子。


故事沒有按時間順序講,時空是打亂的,皮爾森家的過去、現在、未來齊頭並進。

這種方式的奇妙在於,前一刻還在看父母如何把三個孩子慢慢養大,下一刻卻發現,孩子們事業有成,為人父母,有了各自生活。

凱文,成為光鮮亮麗的名演員,但他沒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




蘭道爾,當上了議員,家庭美滿,一個妻子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和他一樣是領養。


凱特,雖然從小因肥胖飽受歧視,但還是找到了愛情,歷經艱難生下自己的孩子。


但生活不是一帆風順,更多時候他們會經歷磕磕絆絆。

日子不斷向前走,原生家庭的過去印記也不時浮現,映照著他們的現在。

凱文找到了叔叔,卻導致他意志消沉,再次重走父親老路,酗酒後艱難戒酒。



蘭道爾舉家搬到費城,重新平衡家庭與事業。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問題,作為父母的擔心,和當時自己父母的考量何其相似。




凱特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傑克,視覺有問題,會失明。看到為孩子開始健身的丈夫,她又和兒時一樣,對身材產生焦慮。




三兄妹早已不生活在同個屋檐下,但仍有一種奇妙聯繫。他們有爭吵矛盾,但遇到艱難,心總是在一起,這就足矣。

就像第一季醫生說出的點題金句,生活是如此,不論苦澀甜蜜,總有些東西會讓你堅持走下去。



《我們這一天》雖是打亂時序敘事,但每集都有貫穿的時間線索或情感,有一個單獨的小小主題。

這種獨特的時空建構,使劇集很多時候先有果,再有因。

父親傑克早逝是劇集開始就有的設定,但他的死亡緣由,是前兩季最大懸念。

雖然傑克麗貝卡日後的結合是必然,但新一季傑克去見麗貝卡雙親,兩人表示對傑克堅定阻撓時,我們仍會好奇他如何抱得美人歸。




結局既定,埋下無數伏筆再回溯事件,也算某種倒敘,觀眾期待著懸念解開。這個懸念不在最終結果是什麼,而是事件如何發生。


但這結局是個限定視點,並不全面,甚至敘事者還會欺騙隱瞞。

比如父親告訴家人戰死在越南的弟弟尼克,實際還活著。多年來,三兄妹不知道自己有個叔叔。找到叔叔,三人才補完父親不願提及的越戰過往。



劇中的事件可能只是斷續的生活碎片,最終不一定接續成完整迴環,但一定有種跨越時空的情感邏輯在內。

未來那個失去視力的嬰兒,成為萬眾矚目的歌星。看似無關的跳躍,即是凱特相信兒子會有精彩人生的印證,也是意志傳承。


這種傳承是從麗貝卡起就一直以唱歌為夢想,到凱特也想唱歌,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圓夢,直到小傑克, 才宿命式的如願以償。




每季第一集以他們三人新一年生日開始,還有暑假去泳池、感恩節等時間節點展開故事。這些小事也構成一種儀式感,讓家中三輩緊密相連。




《我們這一天》長於從不同角色切入講故事,父輩子輩的戲份都不少。但如果說有主心骨,那就是父親傑克,一個現在時空已死的人。

大火帶走了房子和父親,一家人幾乎所有的兒時美好回憶,都隨風而逝,戛然而止。

三兄妹和母親麗貝卡,連緬懷的地方都沒有,但一直通過零星的方式追尋過去,讓傑克活在心中,不斷尋找靠近他的途徑。

而他們逐漸發現,父親傑克的影響,不用去尋找,早已深深刻在他們身上。

不管是心中的無畏、堅強,或是脆弱、恐懼,都不是孤立存在,都與他們的過往有關。家庭的羈絆,並沒有隨一個人離去而消失,它堅不可摧、無處隱藏。


這正是劇集能跨越時空,同時講述皮爾森家近百年的生活,形散神不散的原因所在。他們並不是孤獨的個體,他們是一家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跡可循。

導演最初只想做一部電影,運用第一季第一集的時空穿插方式,講皮爾森家的故事。

但經過不斷的細化再細化,皮爾森家的人們越來越立體。如今的劇情發展,每個主要角色都非常鮮活,有充足的前史和性格交代。




逐漸拓展的未來時空,懸而未決的過去線索,劇集以皮爾森家為核心,展開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完整圖景。

故事的張力不僅存在於家庭內部,像凱特和鄰居的爭端到和解、蘭道爾對助手的忍讓到爆發,這些小情節也都是在讓人物選擇和成長。




皮爾森家的生活,講到四季還能吸引人去看,是因為這個家中發生的事有種特殊的真實感。這一點,首先歸功於演員選角的精準。

凱文的扮演者,經歷過和劇中美男轉型其他銀幕形象的相同困境,凱特的出演者,也曾因肥胖演藝事業受阻,出演成年小傑克的演員,真的是個視障人士。


皮爾森家三個孩子的兒童版、青年版、成年版,相似到讓人懷疑根本就是一個人在演。

就連配角的蘭道爾妻子貝絲,青年版和成年版,神態、氣質、五官細節也都一致。

《我們這一天》中,演員是誰不再重要,他們此時就是角色本人。

這種真實感讓觀眾像是通過一個窗口看,不是在看演戲,是在看皮爾森家過日子。


雖然劇集也涉及種族、貧富、戰爭等社會歷史話題,但最出彩還是生活細節,也就是家庭戲。

那些平凡質樸的親情、愛情、家庭戲碼,才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明明戲劇性很強的段落,卻因為細膩的筆觸,顯得如此真實,如同生活的模樣,仿佛是我們也可能會經歷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

看劇時我們的確會體驗到某些東西,這帶給我們一種心理上的親密聯繫,讓我們對角色命運感同身受。明知是雞湯,但就是忍不住眼淚。

很細碎,很簡單,但很生活化,無比治癒。有它在,整個秋冬都溫暖了一點。準備好紙巾了嗎?去看這部催淚劇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wbzDW4BMH2_cNUgiL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