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讓100年前最叛逆的這群女人穿的既美又優雅

2020-07-29     大餅穿搭札記

原標題:到底是什麼?讓100年前最叛逆的這群女人穿的既美又優雅

本 期 導 讀

復古風格是主流?

1900~1930年代的流行。

幾乎整個21世紀,時尚圈都在追求「復古」。女明星們最近出席活動也好,上雜誌也好,都在主打各個不同時代的復古風格

最近讓我被美貌震驚的是楊采鈺和娜扎這兩個紅裙女孩,都美的好驚人:

還有鍾楚曦那出色的頭身比和慕人的發量,每次以八九十年代復古港風造型登場,都讓人移不開眼:

另外還有一批集體頂著60年代蜂窩頭上封面的女明星…

你能很明顯感覺到各個時代下的不同復古魅力

之前花了很長的篇幅記錄了19世紀以前的古典風格,當時有好多讀者在期待著20世紀的復古輯。所以,今天我們又來啦~~

時尚的魅力於它有一種能定義個人和時代的方式,它是審美和文化進步的衡量標準之一。20世紀的每一個10年都標誌著時尚的復興和歷史的記憶。

這是時尚飛速發展的階段,貢獻了太多流行點。想要一篇盤點完肯定是不可能啦,我會分2~3篇左右的篇幅來給大家詳細剖析上世紀的精彩。

每次戰爭都是一個分隔線。今天這篇,我們就來說說從1900到二戰之前的30年代吧!

1/ 1900s

關鍵詞:細腰、翹臀、S曲線

20世紀的頭十年正好趕上愛德華七世繼位英國國王(1901~1910年),所以這個時期又被稱為「愛德華時代」。

女權,卻又不女權的吉布森女孩

在維多利亞時期,主流的思想還是男主外女主內。即便你受過良好的教育,最後的落腳點也只能是賢妻良母。

在長期處於弱勢的大環境下,有一群女性決定要站出來保護自己。

19世紀末,「婦女解放」的呼聲越來越響,愛爾蘭女權作家Sarah Grand在文章《女性問題的新視角》中首次提出了New Women(新女性)這個概念。

她認為新女性應該平等擁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特立獨行又愛自由,並且毫不憧憬婚姻和生兒育女。

Sarah Grand

哈,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像不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激進女權」、「極端女權」?可想而知,這種思想在一百多年前更是猶如核武器般炸響。

雖然有少數女性贊成這樣的觀點,但對於絕大多數男女來說,這無疑是「唯物主義的化身」,女權運動受到大規模的抵制。

圖為1874年

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吉布森女孩」誕生了。

在19世紀90年代,有個美國插畫家叫做Charles Dana Gibson(查爾斯·達納·吉布森),他創造了大眾心目中理想女孩形象「Gibson Girl」。

這些女孩會接受現代思想,卻並不「威脅男性秩序」。

她們熱愛繪畫、音樂、舞蹈,也會去中央公園騎單車、游泳、打網球甚至高爾夫。生活自由,但她們絕不參與政治,同時對婚姻也不牴觸。

吉布森女孩的出現,恰到好處得緩和了「新女性」帶來的激進,同時也還算與傳統思想接軌。

咱們現在對於「什麼才是完美女性」,或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畢竟女性應該是多樣的、豐富的。而在當時,吉布森女孩卻是完美女性的唯一標準。男人渴望娶到她,女人渴望成為她。

吉布森女孩的風靡,除了因為核心思想符合當時的政治風向外,她們在時尚這塊的影響力也毋庸置疑。

吉布森女孩都喜歡極致的沙漏型身材,她們愛穿緊身胸衣,打造細腰翹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期舊世紀的裙撐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叫做S-bend的緊身胸衣。

正面筆直,後臀處翹起,可以把胸部往前擠,並把屁股往後推,打造吉布森女孩最愛的前凸後翹效果。

左圖是1905年的胸衣廣告

這種胸衣造型非常誇張,會讓胸前形成一個渾圓的「鴿形胸」。即便穿上外衣也依舊有極致的造型,前面女演員Camille的照片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至於為什麼說「鴿形胸」?給你們看張圖吧,是不是超級生動形象:

這種鴿子叫Pouter Pigeon,在國內被翻譯為球胸鴿~

在慈禧老太太的一張照片中也可以看到當時出訪中國的一些公使夫人,都是這種鴿型胸+拖地裙擺+精緻帽子的造型。

這個時期誇張的胸衣在電影中也有經常被提及。

比如《鐵達尼號》中被胸衣和傳統思想逼瘋到要去跳船的Rose;還有《紅磨坊》中被胸衣勒到窒息暈倒的舞女妮可·基德曼。

還有更古早的《亂世佳人》中,費雯·麗美好的身材,和前不久剛剛高齡離世的最後一位主演奧利維亞·德·哈維蘭,飾演的都是上世紀被胸衣「迫害」過的女性~

除了身材曲線明顯,畫中的吉布森女孩還擁有細長的脖子,豐滿的嘴唇和圓潤的臉型。她們把頭髮聚攏到頭頂,有著瀑布般的細卷,美艷動人。

右圖為吉布森的第一任妻子艾琳·蘭霍恩,正是她給了吉布森創作靈感,她也是他筆下的第一個「吉布森女孩」

自從吉布森的畫引起轟動後,整個20世紀初期的女人們都以吉布森女孩為榜樣。就連前美國第一夫人安娜·羅斯福(左)的婚紗照也是吉布森女孩style。

右圖為女演員Camille Clifford

在《鐵達尼號》中,從Rose到她媽媽,甚至到胖胖的莫莉·布朗夫人,在造型上都帶有當年吉布森女孩的影子(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不是白拿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雖然裙子還拖地, 但女生對於美的追求卻是從頭到腳的。哪怕露不出來,高跟鞋+連褲襪也不能少。

這一幕在話劇《德齡與慈禧》中有被提及到:長壽在看到得齡的鞋後驚呼「哎喲,主子快來看,她們的鞋跟不在腳中間,安在腳後跟!」

對當代時尚的影響

  • 蕾絲長裙

在吉布森女孩時期,她們主打的裙裝依舊以複雜、華麗為主。尤其是層層疊疊的蕾絲,在當年最受歡迎。

裙子根據場合也有差別:比如日間裙一般是高領+中長袖,而晚禮服裙則是低領+短袖,並搭配手套。無論是日間裙還是晚禮裙,裙擺一般都會帶點拖地

右圖為1902年的晚禮服

Sarah Burton就曾以吉布森女孩為靈感,利用她們蓬鬆的頭髮、纖細的腰身和多層的蕾絲,再融合上McQueen天生自然的叛逆元素,打造出一場非常精彩成衣大秀(滑動查看哦):

Alexander McQueen 2015秋冬成衣系列

- 單品推薦 -

左:伊芙麗, 右:dzzit。

2/ 1910s

關鍵詞:高腰、流暢、東方特色

進入10年代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師出現了,他是Paul Poiret(保羅·波瓦)。

或許你們太熟悉那個賦予女性自由的香奈兒女士,但實際上第一個真正解放女性的人,是保羅

*註:保羅其實在19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創作,20世紀的頭十年已是小有名氣了。但他的作品真正受到大規模追捧還是在10年代,所以我們放到這個時期來講~~

解放女性的男人保羅·波瓦

如果說之前的吉布森女孩還是在跟19世紀做無縫銜接的話,那保羅的理念算是真的跨時代了

他是第一個將女性從S型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的人,他的作品主打高腰身的懸垂感,裙長及地不拖沓,造型輕便簡約,有點像我們之前寫過的古希臘風格。

大名鼎鼎的Josephine dress,保羅1908年的作品

保羅還對東方元素情有獨鍾。

1910年,俄羅斯芭蕾舞團在巴黎演出了一場根據《一千零一夜》改編的芭蕾舞。演員們身上各種帶有東方特色的服裝迅速引起熱潮。在那之後,保羅也開始了對於東方風格的嘗試。

右圖為1911年保羅的設計

他以印度男士頭巾為靈感,設計出第一款頭巾,在巴黎受到強烈好評。

後來他還推出了同樣具有東方特色的燈籠褲,給當時還不習慣穿褲裝的女性帶去了不小震驚。只是這一設計在當時並沒有推廣開來,只有少數一部分大膽的女性願意嘗試。

著名英劇《唐頓莊園》第一季中就有致敬過這個經典。

全劇思想最新潮的三小姐在司機的鼓勵下堅持選擇了自己喜愛的一套衣服,就是這樣具有東方特色的燈籠褲套裝,我依稀還能記得當時全家人震驚的臉~

在保羅推動的這股解放身體的理念下,胸衣等傳統服裝的舊思想雖然沒被完全淘汰,但也著實給了新型女性一些穿搭靈感。

而這波大規模的時尚變革,有個重要的時間點就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男人都去上戰場後,女人們不得不加入工作。這時,她們之前穿的那些傳統服裝的各種不便,也終於都體現出來了。

1900年代和1910年代的服飾差別

對當代時尚的影響

  • 流暢線條的及踝長裙

首先發生改變的是裙長。1910年代的裙長終於不用拖沓到地面了。參與工作的女人們需要更靈活的行動,所以這個時期的裙長基本處於腳背或腳踝的位置。

下面三圖分別出自當時很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手:Paul Poiret、Margaine-Lacroix和Lucille。

可以發現,即便是右邊隆重的、帶有拖擺的晚禮服裙,也比以往簡潔了不少~

同時,層層疊疊的蕾絲也逐漸失寵。

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為進入20年代後的直線條做過度。複雜的蕾絲被簡化的荷葉邊、蝴蝶結所取代。甚至一些擁有新概念的女性更是直接pick上了流暢的線條。

少女時期的香奈兒女士就屬於這波新潮人兒,無論她本人,還是《時尚先鋒香奈兒》中奧黛麗·塔圖飾演的她,都在這個階段就穿上了簡潔的款式。

包括《唐頓莊園》也有很細心的體現出這一特點。麥格教授作為年紀最大的老太太,依舊保持著傳統服裝的習慣,不但帶有小臀墊,裙擺一般也都拖地。

而從夫人開始到三位小姐,卻已經接受新鮮的潮流思想。她們的裙擺都是及踝長度,設計也更簡潔。

- 單品推薦 -

左:SOMMERS, 右:Lang Y。

  • 長外套

其次,長外套出現了,這個新轉變也跟戰爭有關。當時婦女海軍陸戰隊穿上了正統軍裝,模樣很像咱們當今的西裝,只是版型比較松垮(左)。

而這種外套,給了當時新女性很多想法,有不少富家女們也開始穿起了長外套,搭配著她們直筒型的長裙(右)。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屬當年Rose穿的這身白色條紋西裝。上船前的那一抬頭,簡直驚為天人!世間怎麼會有那麼絕美的女子啊!!!

《鐵達尼號》,最美的鏡頭之一!

還有《漫長的婚約》中的奧黛麗·塔圖和《鴿之翼》中的海倫娜·卡特都有穿過這一身look。更不用說時裝大劇《唐頓莊園》了,大小姐擁有太多好看的長外套。

- 單品推薦 -

左:迪賽尼斯, 右:江南布衣。

3/ 1920s

關鍵詞:叛逆、自由、直線條

轉眼來到一戰後的20年代,這是兩戰之間難得的和平時期,大名鼎鼎的「爵士時代」、「黃金20年代」、「咆哮20年代」…說的就是它。

《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弗朗西斯·菲茨傑拉德稱「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同時,它也是時裝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由不羈的Flapper Girls

1920年8月第19條修正案通過,女人擁有了選舉權,這可以說是女性獨立的一大進步。女人們開始享有更多的個人自由。

於是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留著俏皮短bob頭、畫著煙燻妝、叼著長管煙、穿著流蘇裙,在爵士酒吧放縱跳舞的女孩。這批時髦又不羈的女孩就是flapper girls~

對於20年代的時髦女生來說,胸衣已經是被絕對拋棄的物件了。她們愛上了讓身體更自由的直筒裙,甚至會刻意的模糊腰線。

尤其在1923~1925年這期間,腰線更是下降到臀部附近。也是很能感受到這波新女性對於傳統腰身的強烈排斥了~~

包括裙長也在逐漸變短。

20年代初期,裙擺大多還是腳踝到小腿肚中間的midi長度,在1925年之後裙長逐漸變短,尤其到1927年後,裙長已經可以到達膝蓋上方,讓女生可以露出整個小腿。

除了變短變直筒外,這個時期的裙子大多還都是無袖設計,一切都在跟傳統對著干!怎麼樣,100年前的女生叛逆起來可一點也不遜於如今哦~~

加上熱衷於揮霍金錢的歷史背景,不少華麗的元素成為重點。裙子上帶有精緻的鑽石亮片、流蘇,flapper girls永遠是珠寶不離身。

《了不起的蓋茨比》絕對是對這副奢華景象最好的還原

Flapper Girls的叛逆,還體現在髮型上,她們都好愛短髮!其實在10年代時就已經有些許新女性率先剪了短髮,但這股風潮在20年代達到最盛。

她們追求小男孩一般的造型,留著俏皮的短髮,搭配精緻的發箍、髮帶或是鍾型帽。

加上20年代正趕上有聲電影迅速發展,誕生了一堆好萊塢電影明星。

比如大名鼎鼎的初代it girl克拉拉·鮑(Clara Bow),初代影后珍妮·蓋諾(Janet Gaynor),初代神顏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年代獨特的叛逆、創意和奔放,有太多太多導演都把電影故事建立在這個背景中。

除了前面的蓋茨比,同樣華麗的還有《藝術家》里的佩皮·米勒,《午夜巴黎》里的阿德里亞娜,《神奇動物在哪裡》里的奎妮·金坦…一個個都是絕色尤物!

而《魔力月光》中的艾瑪石和《丹麥女孩》中飾演變性人的小雀斑,則是更低調但依然優雅的風格,是20年代的另一種風味~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對現代服裝貢獻最大的一個時代。有太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單品,都出自這個時期,咱們一起來看看~~

對當代時尚的影響

  • 小黑裙

「當不知道穿什麼的時候,就穿黑色」這已經是現代穿衣的基本定律了。而早在1910年代,黑色卻還是象徵著葬禮的顏色。

還記得《唐頓莊園》第一季中大小姐參加追悼會時還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吐槽「I hate black!」而一轉眼到了20年代,黑色卻成了主旋律~~

相信你們也知道小黑裙(LBD)的流行離不開時尚先驅香奈兒女士吧!

1926年,美版《Vogue》刊登了一副香奈兒女士的小黑裙手稿,並稱之為「Chanel Ford」。意味著LBD就像福特車一樣,是跨時代的代表

Chanel的手稿和她本人

在那時幾乎所有名流女性都以穿著小黑裙為榮。搭配著跟香奈兒女士一樣的珍珠項鍊,優雅極了。

再看現在哪裡還需要什麼名流,幾乎所有女生衣櫃里都有那麼一兩條能為你應對所有場合的LBD吧!想必香奈兒女士如果知道這一切,應該也會感到欣慰了~

- 單品推薦 -

左:RandomPiece, 右:Dimple Hsu。

  • 小香風套裝

都說20年代是屬於香奈兒的年代,除了小黑裙,這期間還誕生了小香風套裝。

1925年第一套Chanel Suit誕生,是一件很簡單粗花呢箱型外套,帶著滾邊和四個口袋,搭配一條完全不顯曲線的直筒裙。

尤其在著名女演員Ina Claire穿著Chanel Suit亮相雜誌後,更是直接把這波套裝風潮推向了最高點。

這種極簡設計無論對於歷史還是對於奢靡的20年代都是具有開創性的。正好適合那些想要走進職場的女性,畢竟誰要穿著一身鑽石流蘇去工作啊?

至於現如今,小香套裝的大名依然無人不知!雖然這種套裝也曾被些暴發戶「玩壞」,一度淪落為老氣甚至「土時髦」的代名詞,但它跨時代的意義決不可忽視

更何況,我們明明有各種搭配和選品的方法來讓這一身不老氣,它真的可以超時髦!具體的我們之前寫過一篇詳細的套裝文,可以戳這裡複習。

- 單品推薦 -

左:since then, 右:Lily。

  • 海魂衫、海軍裙

海魂衫(La Marinière)這件經典T恤曾經只屬於海軍。一戰後海魂衫作為軍隊標配,卻被香奈兒女士一眼相中,在她手中海魂衫成為了女性也追捧的單品。

她或許是最早把條紋衫以時髦單品穿在身上的女性,電影《時尚先鋒香奈兒》中還原了這一幕經典。

在這之前海軍元素還屬於特殊服裝,有些富家女會穿著條紋的航海服或泳衣,但絕不是作為日常時髦單品~

在那之後的這一百多年間,多少絕色明星、時髦icon都在為它打call!包括正在看文的你們各位,家裡也一定有一件條紋T吧?

分別來自1940s、1960s、1980s

除了海魂衫,20年代中因為戰爭而火起來的海軍元素還有海軍(領)裙。

在女性開始流行穿條紋衫之後,飄逸的海軍衣領搭配紅藍色的蝴蝶結也開始成為當時的裙裝風向。

電影《午夜巴黎》中的瑪麗昂·歌迪亞和《魔力月光》中的艾瑪·斯通都有穿過這一類設計,兩個人都是紅白配色:

水手領發展到現如今已是減齡、少女感的代表,好多日本制服都會做這樣的設計。就連戴妃都曾一度熱衷於它,這種俏皮感跟戴妃好搭!

- 單品推薦 -

左:製造後花園, 右:SAINT JAMES。

  • 闊腿褲

早在19世紀包括20世紀10年代,闊腿褲仍是西方女性只有在不見客的居家場合中穿的款式,俗稱「睡褲」。

當時無論是超級巨星還是名媛貴族,都喜歡穿著寬鬆的睡衣。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寬鬆的褲管和過腳踝的褲長。

分別為女演員Louise Brooks和Gertrude Olmstead

直到20年代末期,又是先鋒女性香奈兒開始在公開場合穿著闊腿褲。

即便這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不成體統!女人怎麼能在外穿褲子!」但這股闊腿褲風潮仍然影響了之後的整整20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最崇拜的時尚偶像是香奈兒」會被當成是隨大流、沒主見。但要我說香奈兒女士為時尚進步做出的貢獻絕無僅有!她值得被所有關注時尚的人當成榜樣!

20年代的闊腿褲多少還帶有些居家褲的感覺,大多以直筒的、柔軟垂墜型面料為主,緞面材質尤為常見。

這種褲裝放到現在那一定是舒適的代表,而且適應面非常廣。愛穿的時裝精就有不少,無論是居家還是逛街甚至工作場合,都不在話下。

- 單品推薦 -

左:戎美, 右:VNOOK。

  • 鍾型帽

西方人一直把帽子當成必不可少的配件,直到60年代前,帽子都是禮貌的象徵。以帽子起家的Chanel女士甚至說過「帽子是人類文明的標誌」。

在20年代之前,女性的帽子都極為複雜,尤其在18世紀洛可可時期更是到達頂峰。

而進入20年代後,戰爭讓女人們意識到華麗複雜的帽子有多不實用,簡單的帽子才更節約資源

看看《唐頓莊園》里的老太太,第一季浮誇帽子不停歇,而第二季一戰開始後,連「最古董」的她的帽子都變簡化了~~

就是這個時期,一種叫做鍾型帽(Cloche Hat)的帽子流傳開來。

這是來自法國設計師卡羅琳·瑞邦(Caroline Reboux)在1908年的設計。人們發現這種簡單又能

鍾型帽大多採用天鵝絨、毛氈等材質製成,帽子可以很好的包裹住腦袋和耳朵,尤其適合20年代流行的短髮造型。朱莉在《換子疑雲》中也是這個造型~

鍾型帽自帶的優雅氣質,到現在都很受輕熟溫柔型的女生喜歡。尤其是各種駝色毛氈款,跟冬天真的絕配。

- 單品推薦 -

左:Light luxury, 右:J.FRONT。

  • 瑪麗珍鞋

還有一雙你們熟悉的瑪麗珍鞋也在這個時期被發揚光大。

其實瑪麗珍鞋起源於1904年,美國漫畫師R.F. Outcoult創作了一個名叫《Buster Brown》的漫畫,裡面有個叫Mary Jane的小女孩,穿了一雙圓頭的、腳背上有帶子的鞋子。

這個漫畫在20年代非常受歡迎,隨之主人公穿的鞋子也開始備受重視。鞋子以女孩的名字命名,就叫Mary Jane shoes。

到後來,從30年代的秀蘭·鄧波兒到50年代的愛麗絲再到現在的貝小七,那些我們熟悉的孩童形象,都有經常pick這雙鞋:

或許是童鞋出生,瑪麗珍總是自帶著天真和童趣,即便到現在也是少女感單品。愛穿它的icon、星星們一大堆,別說她們,你們或許也會有那麼一雙吧?

- 單品推薦 -

左:何其丑, 右:王小毒。

4/ 1930s

關鍵詞:長裙、長褲、曲線感

在經歷過奢靡的「咆哮20年代」後,1929年發生於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波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這一波金融危機讓時尚也發生了變化:如果說20年代是叛逆、追求自我的一代,那30年代就是回歸傳統、回歸低調的一代。

去除叛逆,回歸傳統

受現實和經濟影響,社會沒辦法容忍更多的叛逆。

時尚從鬆散、方形的男孩感回歸到女性輪廓:裙長逐漸變長到小腿下方;腰線也開始上抬到自然位置。

伍迪·艾倫的電影《咖啡公社》講述的就是1930年代的故事,小K和S的連衣裙都有在打造合理的腰身線條:

中央聖馬丁時尚歷史講師Cally Blackman在《時尚百年》中寫道「30年代初,時尚的輪廓逐漸演變成細長的軀幹,加寬的肩膀,整潔的頭部和輕柔的短髮。」

可以明顯發現,這個時期的女裝開始變得柔和,從直線條轉變為曲線。有自然的收腰和裙擺處微微張開的弧度。

這個時期還流行起了印花裙,不過配色都不鮮艷。受海軍影響,各種海軍藍、白、紅是最受歡迎的顏色。

凱薩琳·赫本在1935年的電影《寂寞芳心》中有穿過兩條這種風格的裙子。

30年代的裙子大多都是垂感十足的面料搭配較長的裙擺,怪不得有人稱30年代「遍地都是女神」。

即便是兩個非常有名的西裝大佬瑪琳·黛德麗和凱薩琳·赫本,在那時都有貢獻過非常多的女神照。

分別出自1936年的電影《樂園思凡》和1938年的電影《育嬰奇譚》

同時,這個時期還很流行長裙外面套毛呢大衣,再加上精緻的帽子點綴,這幾乎是當年最討喜的穿搭套路。夢露、瑪琳都有這麼穿過:

有沒有發現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提到好萊塢女明星的次數明顯多了。這不得不感謝有聲電影的魅力!

如果說20年代有聲電影開始崛起,那30年代真的就是舊好萊塢的黃金年代。而且這行一紅火就持續到了50年代後期。

好萊塢電影的盛行讓越來越多的女明星成為大眾時尚標杆。葛麗泰·嘉寶、瑪琳·迪特里希、貝蒂·戴維斯等…都是好萊塢最早的一批時尚偶像。

時尚歷史講師Cally Blackman寫道:「是電影讓魅力變得容易,使時尚帝國變得民主化。」

對當代時尚的影響

  • 泡泡袖、荷葉邊

30年代的社會最大的改變是經濟衰退,物資的緊缺讓女人們不能像前10年那樣享受派對,她們也要開始掙錢養家。

所以這時的服裝上半身比重逐漸加大,墊肩、泡泡袖、荷葉邊這種體現女人也能抗起半邊天的寬肩形象誕生了。

哈,看到上圖是不是覺得跟你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沒錯,這個時期的墊肩和泡泡袖並不像之前巴洛克或維多利亞時期那麼誇張。

通過下擺流暢的魚尾裙線條,30年代的泡泡袖依然保留有女性柔軟的特徵,只是適當增加肩部的存在感。

1933年的女性穿搭廣告頁

雖然這個時期的電影,為了強調這一時尚特徵,女明星的造型會刻意做的更誇張一些。

尤其是《茶花女》中的葛麗泰·嘉寶和《歌之歌》中的瑪琳,肩膀大到仿佛回到維多利亞時期。但多少也能看出造型師想要表達的時尚態度了~~

事實上,當時流行的那些不過分的泡泡袖、小墊肩、荷葉邊…正是我們日常中運用最多的。

下面這兩組都是30年代的時尚圖冊,有沒有發現每一件都很好駕馭,甚至有些就是咱們衣櫃里已然擁有的款式~~

- 單品推薦 -

左:Dailyart, 中:Cpaia, 右:GOJO。

  • 高腰A型闊腿褲

30年代也是一個流行闊腿褲的時代,因為參與工作有對便攜度的需求,褲裝在女性群體中變得為更為普及。

但跟前10年的區別在於之前的闊腿褲大多是柔軟垂順的H型;而30年代的闊腿褲受海軍制服影響,更強調高腰和A型,且大多都是棉類的,有點廓形的材質。

這種褲型即便放到當下也是討巧的,垂墜感強的褲子固然有縱向延伸的效果,但廓形闊腿褲能增加存在感。現在的大部分闊腿牛仔褲都是這種效果~~

- 單品推薦 -

左:ZHIZHI, 中:詩凡黎, 右:Khaite。

果然,才寫了短短40年,就已經是挺長的一篇文了。到底20世紀真的就是時尚最重要的一百年呢。

總得來說,這40年是一個從古典傳統到叛逆自由又回歸樸素傳統的過程。

時尚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經濟、政治等社會因素的變革。

今天講完了頭40年,下一回咱們再說說二戰之後最有女人味的40~60年代,又是另一番風味了~~

註:所有原創內容未經允許,私自轉載一律走法律途徑決絕,歡迎姑娘們幫助大餅監督並檢舉告訴大餅,原創不易,感謝支持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qvMnXMBURTf-Dn5pn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