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萌娃穿7件衣服直喊熱:秋冬易感冒,如何給孩子穿衣更科學?

2020-10-19     jason媽咪有辦法

原標題:4歲萌娃穿7件衣服直喊熱:秋冬易感冒,如何給孩子穿衣更科學?

01.四歲萌娃穿了7件衣服

近日,有個萌娃引起了老師的注意,這娃穿得鼓鼓的,連運動都有點費勁了,老師過去把孩子衣服掀開來看一眼,發現,這娃身上居然穿了7件,從畫面看包括1件外套,一件羽絨馬甲,一件毛衣,這是3件,裡面是4件單衣。

這大概又是「奶奶覺得你冷」的傑作。我家也是,jason姥姥來家的時候,總是會感覺jason穿得有點少,總是會要求我多給孩子搭上一件衣服,但是jason從小就很怕熱,穿多了就會覺得不舒服。

之所以出現「奶奶覺得你冷」這種現象,是因為老人的機體逐漸在衰弱,新陳代謝變慢,會很容易覺得冷,但是孩子就像初生的小太陽,新陳代謝很快,穿多了就很容易熱,但是奶奶們總是會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覺得別凍著大孫子了,就不斷地給孩子套衣服。

在兒子小的時候,我一直遵循著孩子穿衣比大人少一件的原則

02.中醫醫生的26度穿衣法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種穿衣法,名稱為26度穿衣法則,據說是一位中醫根據自己多年經驗發明出來的穿衣法:他把孩子的每件衣服都定義為一種溫度,只要衣服加起來的溫度和外界的溫度加起來達到26度就可以。

具體是:

  • 羽絨服:分薄款和厚款,薄款相當於6度,厚款相當於9度;
  • 比較厚實的彈力絮棉衣相當於5度;
  • 厚羊毛衫相當於4度,棉背心相當於4度;
  • 抓絨外套,薄款外套相當於3度;
  • 厚棉毛衫相當於2度,薄棉毛衫相當於2度。

以今天的北京為例子,北京今天最高溫度是21度,那麼就是相差5度,按照這個標準,就穿一件厚實的彈力絮棉衣就可以了。

我今天實際給孩子穿的是:一件長袖T恤,外邊一件薄款單層的衝鋒衣,這種搭配在早上冷的時候,孩子可以把外衣拉緊,中午熱的時候可以脫掉外套,可以根據他自己的感覺來穿脫衣服。

所以說,這個26度穿衣法則,更多的是理想狀態的穿衣法,還是會存在很多個體差異的,比如說:

  • 環境:同樣的溫度,陰天就會比晴天感覺更冷,颳風的天會比不颳風更冷;
  • 地區:像南方的冬天,雖然外邊的溫度很高,很暖和,但是室內沒有暖氣會很冷,孩子如果按照26度穿衣法就會感覺很冷;
  • 衣服的式樣:衣服的材質和式樣不同,都會導致不同的保暖效果,比如同樣的一件汗衫,高領的就會更暖和些,低領的就會冷很多。
  • 個體體質:每個孩子的體質也會有很大差別,有的孩子纖弱一些,就會怕冷,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整天喜歡跑跑跳跳,就很容易喊熱。

03.秋冬季該如何給孩子穿衣服呢?

可以使用洋蔥穿衣法,也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穿法。就是根據溫度變化給孩子們增減衣物,像洋蔥一樣可以一層層加上去或者脫下來。

  • 上衣:

初秋不算冷時,可以穿貼身柔軟質量好的內衣,也可以是一件小背心加一件舒適的內衣,直接外邊加一件小外套或者防風的衝鋒衣就可以了;

再冷一點的話,可以貼身內衣+厚款外衣,孩子如果在學校需要活動,可以放一件馬甲在學校,需要運動時,就直接穿上馬甲出去運動,既能護住前胸後背,也方便運動;

這個穿著也要依據孩子當地的天氣,北方可能早早就穿上羽絨服了,南方孩子因為屋子裡和外邊相差甚遠,需要多給孩子備件外套,在屋子裡反倒要穿得多一點,出去活動時外衣加件馬甲就可以了。

  • 褲子:

在北京,基本上沒有太冷的時候,太冷的時候,孩子就該放假了,因此基本上是一件一件秋褲加一件外褲,不算冷時,都是薄款,比較冷時,就換成厚款,孩子說不冷。因為要考慮到孩子在班裡有暖氣,其實還是很熱的,所以沒有給他穿太多。

父母要根據自己所在的地區,考慮孩子都是在哪種情況下居多,給孩子穿適合的衣服。

  • 穿衣的原則

崔玉濤醫生建議是:孩子要比大人少穿一件,或者件數一樣,但是要薄一點。

我基本上是按照這類穿衣原則給孩子穿的,不過也要看孩子體質,孩子如果覺得冷,可以和大人穿一樣的厚度。

結語:

最後,給孩子穿衣服,不能僅僅從大人角度出發,覺得孩子冷或者熱,就穿得多或者少。

要多問孩子的感受,比如我也曾經犯過類似錯誤,有幾天降溫,早晨有風很冷,孩子穿的不多,我一直覺得沒什麼,後來孩子說感覺冷,我還覺得蠻奇怪,因為他一貫怕熱不怕冷,後來我和他一起出門感受了一下,確實冷,因為孩子每天早晨出門的時間比我早,而我每天出門的時間晚,就已經暖和很多了。

所以,要多關注孩子自己所說的感受,不要總是從大人的感覺出發,每天早晨聽聽天氣預報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iWkQXUBeElxlkkaYM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