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從地圖上看,加拿大的陸上鄰國,似乎只有美國一個國家,美加邊境線長8800公里。
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有8800多公里的邊境
實際上,除了美國之外,加拿大竟和北歐國家丹麥有約1公里的陸上邊境。
雖然丹麥本土在歐洲,但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在自然地理上屬於北美洲。格陵蘭島是丹麥的海外領地。格陵蘭島和加拿大之間相隔著納雷斯海峽。
加拿大和格陵蘭
納雷斯海峽有一座面積只有1.3平方公里,無人居住的島嶼——漢斯島。加拿大和丹麥的邊境線就位於該島上。
加拿大和丹麥之間的島嶼漢斯島(黑色)
歷史上,加拿大和丹麥為了該島嶼的主權,爭奪了近50年。1984年到2022年,兩國軍隊用各自國旗以及特產酒類瓶子在此宣誓主權,史稱「威士忌戰爭」。
最終,加拿大和丹麥的邊境是在2022年6月14日確立的。丹麥占據了島嶼的60%,加拿大占據40%。
那麼,「威士忌戰爭」是如何「打」起來的,丹麥和加拿大是怎樣確立邊境的呢?
一、丹麥加拿大逐漸接壤
丹麥在歐洲雖然今天是一個小國,但卻擁有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
丹麥組成部分:本土、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屬北美洲)
丹麥擁有格陵蘭島,跟其祖先維京人的劫掠密不可分。維京人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生活在北歐一帶。當地一年大部分時間氣候嚴寒,生存條件嚴酷。
維京人對外劫掠路線
為了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求得生存與發展,一部分北歐居民駕駛船隻外出劫掠,這就是令整個歐洲大陸聞風喪膽的「維京海盜」。
維京海盜
公元10世紀時期,維京人在對外劫掠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法羅群島、冰島以及格陵蘭島等地。
公元11世紀,維京人占領格陵蘭島,被認為是歐洲人第一次到達了美洲。
維京人對外劫掠,發現了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地
維京人在對外劫掠的過程中,接觸了先進的基督教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維京國家——丹麥(向西、南擴張)、挪威(向北劫掠)和瑞典(向東劫掠)。
其中,向西、向南擴張的丹麥最早建立封建國家,成為維京國家中實力最強的。
丹麥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實力,於公元16世紀將格陵蘭島據為己有。
歷史上的丹麥帝國
格陵蘭島緯度高,氣溫低,終年嚴寒。從10世紀維京人發現格陵蘭到15世紀時期,維京人僅在格陵蘭島建立了定居點。
當時維京人對於美洲的探索,僅限於航海日誌當中,對於大西洋以西的美洲大陸知之甚少。美洲與歐洲依然處於隔絕的狀態。
隨著15世紀哥倫布的船隊到達,美洲大陸與歐洲相對隔閡的局面從此被打破。歐洲列強掀起了瓜分美洲的狂潮。英國和法國占據了北美洲北部,英法在北美的爭奪越來越激烈。
英法瓜分北美洲
1756年-1763年,英國通過七年戰爭戰勝法國,奪得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英法七年戰爭後,法國在北美大陸的殖民地清零
1783年,英屬北美13殖民地(美國)獨立。美國隨後把擴張目標投向了北方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
為了防止加拿大被美國吞併,英國給予了加拿大自治的地位,此時的加拿大面積只有100萬平方公里。
出於抗衡美國的需要,英國將其北美洲北部大部地區、北美西北地區以及不列顛哥倫比亞都給予了加拿大。
加拿大的面積從100萬平方公里增加至900多萬平方公里(紐芬蘭1949年加入加拿大),從大西洋國家變成了地跨三大洋的國家。
加拿大獲得了北冰洋的海岸線之後,和丹麥的格陵蘭島越來越近。
加拿大(棕色)合併哈德遜灣公司、西北公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之後,面積擴大
但加拿大和格陵蘭島之間的納雷斯海峽一帶的地理條件惡劣,人們對這裡的認知較少。
這一局面在1850年代被打破。1850年-1874年,加拿大的探險者穿越納雷斯海峽,開啟了向北極的探索。
其中,位於海峽中段的島嶼以探險者漢斯·亨德里克的名字命名——漢斯島。
漢斯-亨德里克
隨著探險的深入,納雷斯海峽的面目逐漸被揭開。
二、丹麥、加拿大爭議
從16世紀占據格陵蘭島之後,丹麥派總督駐守格陵蘭。納雷斯海峽被丹麥視為是自己的領海,不容許外國人染指。
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極地探險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極地探險者越過納雷斯海峽,探索進入北極的航道。
北極探險
加拿大多次組織探險隊進入這裡。多國在納雷斯海峽的活動引起了丹麥的不滿。
從1920年-1923年,丹麥組織駕駛「慶典遠征隊」準確地繪製了從約克角(Perlernerit, Kap York)到丹麥峽灣(Danmarks fjorden)的格陵蘭島北部海岸整個區域。丹麥也開始向北極進軍。納雷斯海峽諸島成為了兩國爭奪的地區。
納雷斯海峽
加拿大認為納雷斯海峽附近的島嶼是加拿大的探險隊率先發現的,加拿大理應占有海峽附近的所有島嶼。
丹麥認為早在公元11世紀時期,丹麥人的祖先——維京人就已發現了格陵蘭島,到達了納雷斯海峽附近。丹麥早在16世紀就已經在格陵蘭島確立統治。因此,納雷斯海峽的島嶼應該歸屬於丹麥。
傳說,維京人比哥倫布更早到達美洲
根據當時的國際法關於領海的定義,普遍定義為3公里,納雷斯海峽的島嶼距離各自大陸都在3公里之外。
二戰後,丹麥依然占據著格陵蘭島。1953年,格陵蘭成為了丹麥的一個州。北極國家之間的爭奪越來越激烈。
蘇聯是北極地區唯一的東方陣營國家。隨著東西方陣營矛盾尖銳。加拿大、丹麥作為西方陣營國家,加入了北約組織,對抗蘇聯。
加拿大和丹麥最早加入北約
戰後也是殖民體系崩潰的時期。大批亞非國家脫離宗主國獨立。為了捍衛發展權,越來越多新興國家提出了12海里的領海線。
這一提議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1973年,12海里領海獲得了聯合國的支持,被寫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按照此劃分,納雷斯海峽以東的島嶼——富蘭克林島和克羅齊耶島靠近格陵蘭島,被劃給丹麥。
然而,漢斯島恰恰位於分界線。雖然該島一直以來都是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但它扼守著進出北極的要道。
海峽中段的漢斯島
關於漢斯島的問題一直爭奪不下。因為面積狹小,而且是沒有動物和植被覆蓋的無人島。島嶼的主權被暫時擱置。
1979年,格陵蘭獲得了高度的自治,但其國防依然掌握在丹麥手裡。
格陵蘭自治
加拿大和丹麥都是北約成員國。為了不影響同盟關係,決定擱置爭議。
進入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和丹麥簽署了關於兩國共同解決納雷斯海峽以及北極地區環境的協議,共同開發和保護該地區。
兩國政府和民間人士採用了另類的方式解決島嶼爭端。1984年,加拿大士兵登陸漢斯島。在島上插下了加拿大的國旗宣誓主權,並在島上埋下了加拿大的威士忌,激怒了丹麥。
加拿大登陸島嶼
1984年,時任丹麥格陵蘭部的部長登陸漢斯島,拔掉了加拿大國旗,插上丹麥的國旗宣誓主權。又在此地埋下了丹麥產的杜松子酒宣誓主權。在其寫下了標語:「歡迎來到丹麥的島嶼。」
丹麥登島
兩國通過互相插國旗,埋下本國產的酒的方式在漢斯島宣誓主權。持續了近半個世紀,被後人稱為「威士忌戰爭」以及「最友好的戰爭」。
三、邊境劃定
隨著漢斯島上發現了金剛石等礦產資源,雙方多次以登陸島嶼插國旗的方式宣誓主權。
島嶼上發現的礦產
近年來氣候變暖,北極通航時間邊長。雙方於1973年簽訂的協議已經無法解決當下的爭端。影響了加拿大、丹麥和格陵蘭之間的關係。
北極航線日益重要,丹麥因為擁有格陵蘭,也是北極國家之一
2012年11月,丹麥外交大臣瑟芬達爾與加拿大外交部長貝爾德簽訂了一項劃界協議,明確劃分了兩國在北冰洋海域的邊界。替代1973年簽署的劃界協議。
新協議避開了漢斯島,但為進一步解決漢斯島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後,雙方進行了長達近10年的談判。2018年,加拿大和丹麥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進行評估,著力解決漢斯島的爭端。
最終,加拿大和丹麥在2022年6月14日達成關於如何劃分漢斯島的協議。
根據加拿大和丹麥達成的新協議,漢斯島按照島嶼上的溝壑,被一分為二。丹麥占據了溝壑以東大約60%的土地。
加拿大則獲得了漢斯島40%的土地。加拿大和丹麥在島嶼上畫出了長達1公里的邊境線。
丹麥、加拿大劃分漢斯島
至此,漢斯島的歸屬權爭奪暫時畫上句號。加拿大將漢斯島的加拿大部分劃給努納武特地區,丹麥則將劃給其海外領地——格陵蘭。
根據該協議,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因紐特人可以自由出入漢斯島。
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格陵蘭
漢斯島雖是一座無人島嶼,但該島嶼的劃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島(1.3平方公里)取代聖馬丁島(86平方公里,歸屬法國和荷蘭),成為了世界上由兩國瓜分的最小的島嶼。
此外,加拿大和丹麥確立邊境,也使得加拿大除了美國之外,又多了一個陸上鄰國——丹麥。
這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次同北美大陸以外的國家擁有陸上邊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通過談判解決國家領土主權問題的案例。
加拿大和丹麥的政府官員打開各自酒瓶,結束威士忌戰爭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