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魁首」、「八匹馬」,這些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究竟是何意?

2022-08-17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五魁首」、「八匹馬」,這些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究竟是何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可不是只是說說而已。怎麼說呢,在我國,就連吃飯喝酒都有很多講究和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酒桌文化。

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能看到,古人在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划拳,看起來很有江湖風範,他們在划拳的時候總是會喊著「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等聽起來像是口號一樣的詞彙,這些口號到底是怎麼意思?分別是用來代表什麼的呢?

由來已久的「酒令」

從史料來看,我國最早的酒令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這種行為還不被叫做酒令,而是「即席作歌」的一種風土人情,人們在喝酒的時候吟詩作賦,有點類似後來的「曲水流觴」,這其實就是酒令的最初形態,沒錯,最初酒令還是很風雅的。

早些時候酒令是酒令,划拳是划拳,這二者並不相同。酒令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事,而划拳這是坊間一種取樂的遊戲,划拳這種行為最早出現在漢代,當時划拳也只是用來助興的。

到了西晉時期,划拳就不僅僅是簡單的助興了,從西晉時期開始,就有了「罰酒」一說,當年石崇在宴會上搜集詩文的時候,見到其中有一句「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後來這句話不知道怎麼就變成「罰酒三杯」了。

很有意思的是,當年酒令的出現,並不是為了勸酒,而是為了監督人們不能多喝酒。在隋唐時期,曾經出現過「立之監」等官員,他們是酒桌上的執法者,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指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監督人們少喝酒。

而且,當年酒令也不像今天這樣,離遠了看好像是一群市井流氓,在當年,酒令可是非常風雅的事情,當年很多酒令成為了後來的詞牌名,比如說「四書令」「卜運算元令」等等,可見,在早年間,酒令是很高雅的。

酒令不止有「五魁首」

在古時候,酒令一共分為四種形式。分別是古令、雅令、通令和籌令四大類。

古令泛指所有早期的酒令,比如說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即席作歌」,就是屬於古令中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即席賦詩」「迴文反覆」等多種形式,在《筆談》中有過一段記載,是蘇東坡、秦少游等人在拜訪佛印大師的時候曾有一段精彩的行令。

雅令是酒令中最為文雅也是最為文藝的一種,所謂雅令,「須引經據典,分韻聯吟,當筵構思」。比較著名的是,《紅樓夢》中賈寶玉曾經以「悲愁喜樂」四個字,講述「女兒」的故事,當時他飲了一杯酒的時間,說出了一個引經據典而且完美貼合主題的酒令。

通令就較為低俗了,一般都是藉助骰子等工具,有點類似今天的骰子遊戲,在喝酒的時候會有一個令官,令官會搖出兩個骰子,即席的人需要猜骰子的點數,如果猜錯的話就要自罰一杯,猜對的話就要由令官喝酒。再或者,會在喝酒的時候玩一些指五官的遊戲,如果出現錯誤的話也是要罰球的,這些玩法跟如今很接近。

最後一種酒令是籌令。籌令有點像大富翁等遊戲,當時的人們在喝酒的時候會準備一些「令籌」,上面寫著喝酒的條件,比如說「大家共飲一杯」「大家喝一杯」這種,這種酒令趣味性很強,在當時很受歡迎。

什麼是「五魁首」「八匹馬」

「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這些都是「手勢語」,也算是通令中的一個玩法,在喝酒的時候,人們會以划拳來助興,打一個比方,如果自己喊著「八匹馬」,然後伸出了三根手指,這個時候對方如果沒有出五根手指的話就輸了,輸了就要喝酒的;如果這個人喊著「五魁首」然後伸出兩根手指,雖然沒有湊上「八匹馬」的數,但對方反而湊齊了「五魁首」,這種情況下,後者就不需要喝酒,改為前者喊「八匹馬」的喝酒。

當然,有的時候也會有人使壞,比如嘴裡喊著「八匹馬」卻只伸出一根手指,這種情況下,對方是無法伸出「七根手指」的,大概就會輸了。

這種丑招是為人所不齒的,不過,也可能正好對應了後者喊的「手勢語」,後者如果喊出「哥倆好」同時伸出一根手指就贏了。這種玩法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不過玩起來還是很有趣的。

「五魁首」「八匹馬」這些「手勢語」,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數字「五」跟「八」,古人凡事都喜歡帶一點好的寓意,就連玩遊戲也是如此。

比如「哥倆好」是說兩個人的關係好,「五魁首」,魁首有第一名的意思,摘得魁首是一種很好的寓意,「六六順」自然不需要多說了。八匹馬也是一種美好的象徵,要不怎麼會有《八駿圖》呢。

各地對於這些數字的叫法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地方是叫「一條龍,哥倆好,三匹馬」,有的地方則是「一心靜,二郎山,三環三」,還有的地方是「一心敬,亮相好,三結義」。

小結:

在解讀「五魁首」「八匹馬」的過程中不難看出,我國的酒桌文化還真是由來已久了。不過在古時候,這還真的能夠算的上是一種文化,你想啊,無論是友人小聚,還是宴請嘉賓,在宴會上賦詩一首,或許幾個人還能夠你來我往對上一會,多麼美好的場景。

在翻閱歷史的時候你會發現,古人好像還真是這樣的。古代的文人雅客聚在一起的時候,所做之事,無非吟詩作對,談談家國大事,所以才留下了無數趣聞,比如廣為流傳的「曲水流觴」。

然而,你再看看今天,還是酒桌文化,卻完全變味了。在如今的酒桌上,充滿了太多惡習,尤其是在應酬的時候,一場應酬下來,那壓抑感,不亞於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所以才會有太多人,即便是只有一盤花生米幾瓶啤酒,也想跟好哥們好好嘮嘮嗑。

演變到今天如此醜陋的酒桌文化什麼時候才會消失呢?私以為,永遠都不會消息,正如同大同社會永遠不會到來,倒不是什麼末日論或者陰謀論,只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陽光的地方,背面就一定會有暗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e7c5ca705a0a47186e70e97ba8b5a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