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向高質量發展過渡進程中,聯想這樣的頭部科技企業,已經邁出了一大步。未來還需要數千萬的中小企業快速邁過這道門檻,才能共同完成這場宏大的社會轉型。而智能化,正是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個支點。
但我們也都知道,讓數千萬中小企業實現智能化是多麼艱難的一項工程。一方面,很迫切、不得不做,是當下所有中小企業對智能化的認知;另一方面,不敢做、不會做、沒錢做,又是所有中小企業在智能化大潮前躊躇猶豫的矛盾心理。
好在,他們遇到了「中式」鏈主。「上鏈」,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牢牢抓住智能化的時代紅利。
Ø 雙向奔赴,鈦方科技「有機上鏈」 Ø
先看一個案例:初創企業如何通過「上鏈」,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
一家原創技術研發企業,從懷抱一個創意或是一項技術,到把產品做出來、賣出去,建立起自己的商業模式,過程漫長。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創業失敗,創業失敗率高也正是這個原因。而鈦方科技無疑是幸運的。
「別人都說我們是科學家創業。」鈦方科技聯合創始人李雄魁很清楚,這個說法的另一面就是說你除了技術,什麼也沒有。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聯想,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得到了「鏈主」的幫助。
(鈦方科技自研智能觸覺感知晶片與傳感器 )
聯想了解到鈦方的技術優勢後,很有興趣,雙方決定聯合把這項創新技術應用在筆記本中。在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中,鈦方產品化的經驗不足,聯想給予了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度,中間不斷鼓勵他們,還給出了很多改進意見。
歷時三年的產品研發落地過程,聯想是鈦方信心和決心的來源。與聯想合作的成功,也讓鈦方完成了向市場證明——技術、產品可以商業化落地的能力。「聯想屬於行業頂級客戶,採用我們的產品,等於向業界證明了我們的先進性。而且,也使得一些投資機構願意相信我們團隊,順利融到了發展資金。」李雄魁表示與聯想的合作帶來一系列正向效應,不止是產品。
公司發展很快,煩惱也隨之而來。業務複雜度增加,人員增加、管理難度增加。此時,聯想百應中小企業一站式智能化服務平台提供的DaaS(設備即服務),在鈦方的高速增長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向我們輸出經驗,幫我們對接最適合的各種軟體,搭建適合我們的內網。」最讓李雄魁印象深刻的是電腦租賃模式,研發人員對電腦要求很高,一般用兩年就要全部更新,租賃模式不僅節省一次性投入成本,還不需要專門的IT維護人員,使得綜合成本大大降低。
在李雄魁看來,作為全球最大科技企業,聯想上下游聚集著眾多「鏈上」企業。中小企業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態位,就能轉動起增長飛輪。鈦方科技從零起步,一步步拿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的榮譽,現在已經成為第四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一路走來得益於聯想這個大鏈主,我們可以說是『有機上鏈』。」
他說的「有機上鏈」,是作了一個比喻,是指聯想如同一位教練,幫助鈦方長大,完成一步一步蛻變。而正是鈦方的智能觸覺感知技術應用到聯想產品上,才研發出了業界首款C面一體式設計的筆記本,這使得聯想領先同行一年半的時間,大大增加了產品的競爭力。「雙向奔赴」、「雙向賦能」,是聯想與鈦方都頻頻提及的詞。
鈦方只是聯想諸多生態企業中的一個案例,在這些夥伴的發展過程中,聯想發揮自身全球化生態和資源優勢,從渠道、客戶、研發、供應鏈、創業服務等全方面地幫助他們。如今,僅聯想供應鏈已經培育了4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5家單項冠軍企業和7家單項產品冠軍企業。
具體到中小企智能化這個角度,作為鏈主,聯想不斷加快推動中小企業「上鏈」,已經與上下游2000多家核心企業建立智能化協作平台,實現了信息共享,協同決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Ø 直擊痛點,鏈主開出五大藥方 Ø
當然,聯想的賦能不止限於供應鏈企業。聯想多年來積累了方方面面的資源與能力,包括了智能化的能力,也包括資本以及商業化的經驗等等。作為鏈主,能力溢出可以幫助到更廣大的中小企業群體。
AI是新的生產工具,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正成為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驅動力。鏈主聯想六年前提出「All in AI」,依託「端-邊-雲-網-智」新IT架構,目前已經形成全棧智能布局,成為業內少有的全棧智能產品及方案服務廠商。前不久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聯想提出了「AI for All」。可見,對於AI,聯想已經Ready,並開始全面向外賦能,輸出AI的價值。
具體如何賦能中小企業呢?要從中小企業的需求來看。正如開篇所說,中小企業智能化有兩大痛點:第一是不敢投,第二是不會投。而這也是聯想可以幫到中小企業的重點。
「我們有不少管理痛點,但是擔心投入過大,擔心效果能不能達到,擔心員工會不會不適應。聯想作為一個產業引領者,給了我們很多經驗,幫助我們下定這個決心。同時,他們還給我們很多成熟的案例,有時候會帶我們去別的企業取經,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李雄魁表示,在鈦方智能化過程中,聯想起到兩大關鍵作用,一是幫助下決心,二是指導如何做。這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大大提升了智能化轉型的效率和成功率。
聯想是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破解這兩大痛點的呢?鏈主聯想對此開出五大「藥方」:分別是供應鏈、平台、技術、生態和綠色五個維度全方位賦能。
供應鏈賦能。作為鏈主,聯想有獨特的優勢。聯想的供應鏈在Gartner排名當中是亞太第一、全球第八,這樣的位勢背後是智能製造、智能排產、智能物流方面先進的解決方案,恰好可以幫到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此外,聯想還能在物流、銷售,甚至推廣和傳播等環節都幫到中小企業。供應鏈賦能,只有聯想這樣的鏈主企業才有這樣的能力,並且自己實力越強,向供應鏈釋放的勢能也就越大。
平台賦能。聯想打造了百應平台。中小企業的需求散而亂,千人千面。百應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是軟體、硬體、服務三位一體的一站式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方案由幾部分組成:一是聯想自身智能化的成果,二是聯想作為IT服務商二十多年服務企業沉澱的成果,三是來自於生態夥伴的軟體、硬體、服務。
在這個平台上,眾多中小企業個性化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圍繞企業管理、混合辦公、IT運維、客戶關係、供應鏈、產品開發等六大場景,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快輕准」的產品、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幫助降低轉型門檻。
以聯想百應平台推出的DaaS(設備即服務)為例。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投入資金少,希望有更省錢的方式,百應平台DaaS模式可以讓企業以很低的成本租來IT設備使用,而且不用擔心前期的設備部署、中期的運維和後期的折舊與資產報廢回收。少量的資金投入,即可解決購買IT設備所需的大量資金。還以鈦方科技為例,僅此一項,就節省了大約50%的成本,從而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更為緊迫的研發上。
生態賦能。聯想持續推進包含資金、人才、產研合作等方式,構建了全要素轉型支持「生態圈」。聯想成立了創投部門,解決企業最大的資金難題。聯想創投一共投資了240多家高新技術的企業,其中有近100多家成為專精特新企業,還有31家專經特新的「小巨人」。此外還有初創中心「星辰計劃」,從資金、人才、技術等全價值鏈條發力,幫助企業快速對接聯想供應鏈。
在生態賦能中,有一點對中小企業極有價值,作為鏈主的聯想有著廣而深的合作資源,聯想會把這些機會開放給中小企業,幫助他們找到更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業務合作機會。比如,上鏈後不僅跟聯想有了多點對接的機會,還能通過開放生態,獲得與英特爾、亞馬遜、英偉達、微軟等巨頭合作的可能。
技術賦能。聯想將自身的先進技術分享給企業,幫助他們實現快速發現。比如聯想在智能化方面領先於行業,而這正是中小企業缺少且需要的。邊緣大腦已經應用到中小企業產線的產品質量檢測,車計算平台中的智能座艙、智能顯示正在幫助眾多新興造車勢力推進智能駕駛。更重要的是,聯想還在圍繞前沿科技,與中小企業共同研發、協同創新,這也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技術水平倍速提升。
綠色賦能。零碳,是每一個企業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每一個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聯想在積極實踐的同時,作為「鏈主」,還通過打造「五維一平台」,不斷引導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行動,合力減少碳足跡。
Ø 中式鏈主的時代責任 Ø
通過鈦方的成長故事,以及聯想作為鏈主為中小企業開出的五個「藥方」,你會發現今天的創業企業有了新的依靠:中式鏈主。
所謂鏈主,就是在產業鏈、價值鏈與供應鏈上處於核心地位的企業。
中國是製造大國,但過去三十年間,中國在製造業處於產業鏈的底部,國際大品牌將生產放在中國,但是圍繞其做生意的中國供應商沒有話語權,雙方地位極不對等。
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產業內逐漸湧現出一批科技領頭羊。當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時,新的鏈主出現在中國。像聯想這樣的鏈主企業,他們擁有強大的品牌力、創新力、競爭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我稱之為「中式鏈主」,而不是中國鏈主,因為他們是根植中國的跨國企業,他們影響力絕不局限於中國市場。具體描述會有這樣幾個特徵:
- 第一,根植中國。他們在各自的行業中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比如聯想,在PC、伺服器、IT服務等領域都有著領先地優勢,業務分布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500強中排名171位。
- 第二,貼和時代。他們是實體經濟中的佼佼者,自身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同時又能把自身能力和資源外溢出去,賦能更多的實體企業,推動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他們恰好與中國發展的時代脈搏相貼合:中國經濟正在將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同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此外,他們還響應了國家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政策號召,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起「鏈主」的重任。
- 第三,中國式智慧。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式鏈主擁有中國式智慧——損益相濟。美國一些科技巨頭更願意提雙贏的概念,在懂懂看來,損益相濟是更高一個層面,強調了平衡、互惠和和諧的重要性,不追求單方面的利益。
凡施惠於人者,終將也獲人之益。中式鏈主立足點更長遠,更有擔當,帶動「上鏈」中小企業共同發展,而不是「榨取」供應鏈的價值為己所用。
以聯想為例,聯想作為鏈主,從多個維度賦能中小企業,形成橫縱交錯的鏈式賦能體系,覆蓋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穩定的、相互支撐、互為放大器的經濟體。在推動中小企業智能化的同時,更是推進了經濟體的整體發展,形成了一種正向能量以及強大的向心力。
聯想開出的五大「藥方」,未來將為更多IT領域上下游企業賦能,比如前面講到的鈦方。也能為其它行業賦能,比如與美團合作,以O2O模式「零距離」服務中小企業;與運營商合作,打造IT+CT服務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打通用網的「最後一公里」;還能為區域賦能,比如聯想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計生產基地位於合肥,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集群,先後吸引了70多家中小企業落戶在合肥。同時在安徽全省有2000家合作夥伴,直接或間接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萬,在數萬家中小企業智能化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式鏈主」正在以產業賦能者的姿態,推動著產業升級,以及全社會的經濟轉型,這也是他們的時代責任。
以前中國是關係型經濟,做生意靠關係。後來又進入到風口經濟,創業要趕風口。可以看到,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到鏈式經濟當中,未來全球的競爭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中式鏈主」正在構建價值共享的新生態,而這也是中小企業的時代機遇——有機上鏈,融入產業,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