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競爭不過就使盤外招,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下手,中方強硬回應

2023-09-14   軍事評論

原標題:正面競爭不過就使盤外招,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下手,中方強硬回應

據環球網報道,2023年慕尼黑車展,中國新能源車企紛紛亮相,比亞迪就占了一個最大的展台,頗有「反客為主」的架勢,也打了歐洲老牌汽車製造強國一個措手不及。

事實上這也是意料之中,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7月,中國出口汽車總量為277.4萬輛,同比增長74%,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由此也讓歐盟有些坐不住了,既然正面競爭不過,就想起了歪門邪道,想用盤外招來對中國汽車產業進行打壓。

中國汽車出口

9月13日,歐盟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並強調此舉意在保護歐盟車企不受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衝擊。馮德萊恩強調,之所以全球範圍內都充斥著中國的電動汽車,是因為其低廉的價格,而這背後就是中國為企業提供的巨額補貼,導致中國電動汽車價格被人為壓低,這會扭曲歐盟的汽車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法國政府以及法國工商業一直在向歐盟施壓,要求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

但這一論調遭到德國反對,德國汽車行業普遍認為,如果歐盟採取這一政策,將會作繭自縛,因為中國可能採取相同的方式對歐洲進行反擊,那時候歐洲的汽車產業必將受到影響。

馮德萊恩

這點,我國商務部的回應就說得很清楚了,中方對調查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中方認為,歐盟擬採取的調查措施是保護主義行為,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保護主義傾向和後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因此有觀點就認為,這只不過是馮德萊恩故意展現的姿態而已,歐盟沒有人想要和中國來一場貿易戰,因為這將導致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汽車界行業破產。

歐洲汽車製造協會負責人西格麗德對此表示,與其將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視為威脅,還不如將精力放在更為強力的產業戰略上,這將有利於幫助歐洲車企擺脫困境。

中歐關係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國家內部是存在矛盾和對立的,馮德萊恩之所以在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就貿然宣布,很可能與其想要在明年連任有關。這可能是她在為明年連任做準備刷存在感,以彰顯自身作為歐盟利益捍衛者的形象。除此之外,馮德萊恩通過展現自己對華強硬的做法,將更容易獲得歐盟右翼勢力的支持。

另外之所以德國和法國在對華電動汽車問題上的態度截然相反,無非就是和利益有關。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德系汽車一直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尤其是大眾汽車對華銷售量一度占其全球銷售量的40%甚至接近50%,如果歐盟對中國出口電動車進行雙反調查,中國同樣將會啟動對歐盟車企的雙反調查,這將重創德國汽車製造業。

但法國在這個問題上則完全相反。雖然法國汽車嘗試過進軍中國市場,但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到中國市場的認可,因此法國車企轉而將市場放在了歐盟內部。這就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盟勢必衝擊法系車在歐盟中的銷量,法國車企同樣會陷入衰退。

中國新能源汽車

所以法德在這個問題上產生衝突,本質上依舊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所謂的「自由貿易」只不過是掛在口上的宣傳罷了。

對此,歐盟中國商會發表聲明表示高度關注和反對歐盟對中國車企發起反補貼調查。並且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建立在產業鏈和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受到全球消費的廣泛歡迎,這種優勢不是憑藉所謂的「巨額補貼」而形成的。畢竟中國車企出口至國外,特別是歐洲市場的車價,可比國內要賣的更貴一些,若這樣都是所謂「補貼」,這無疑讓人發笑。

最後這也反映了中國汽車產業在過去40年里的蟄伏,用40年的市場換技術,最終在近些年開花結果實現崛起。可以預見的是,在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之後,中國汽車製造業已經從「落後」的代名詞走向了一個全新階段,在未來的全球汽車行業中,必有中國車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