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問:伴侶說話聲音太大,會損壞我的聽力嗎?

2024-05-16     科普中國

真的想問:伴侶說話聲音太大,會損壞我的聽力嗎?

你有沒有遇到過,身邊的人嗓門非常大,和你講話時猶如耳邊在轟隆隆打雷一樣的時候?尤其是這個嗓門大的人,還可能是你的父母、伴侶、朋友或者同事?

那你有沒有想過,在這樣的高分貝環境中,會對我們的聽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嗎?

先說答案:如果這種情況是偶發的、不太頻繁,通常不足以對我們的聽力造成長期的損害。但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大量存在,那麼它的確可能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建議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如請求對方降低音量或佩戴耳塞。

耳朵如何捕捉聲音?

聲音是溝通和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耳朵是如何捕捉聲音,我們又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這背後的機制既複雜又精妙,涉及到耳朵內部的微觀結構。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耳朵的構造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它們收集聲波並將其導入耳膜。聲波到達耳膜時,會引起耳膜振動。這些振動隨後通過中耳的三個小骨頭——錘骨、砧骨和鐙骨——傳遞並放大,最終到達內耳的耳蝸。

耳蝸是內耳的核心部分,它含有一種被稱為耳蝸液體的液體,以及成千上萬的毛細胞。毛細胞是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將聲音的機械振動轉化為電信號,這些信號隨後通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聽覺中樞。聽覺中樞再將這些信號解析成我們所理解的聲音。

毛細胞的頂端有許多細小的毛狀結構,稱為纖毛。纖毛按照不同的長度排列,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梯度的結構,這使得耳蝸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音做出反應。

當聲音振動通過耳蝸液體時,纖毛會隨之擺動。不同長度的纖毛對不同頻率的聲音敏感,較短的纖毛對高頻聲音敏感,而較長的纖毛則對低頻聲音敏感。

然而,當聲音過大時,纖毛會受到過度的刺激,導致它們過度彎曲甚至斷裂。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因為纖毛不能自我修復。一旦纖毛受損,毛細胞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死亡,這會導致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這就是為什麼長時間暴露在高音量環境中,可能會對我們的聽力造成嚴重損害。

警惕高分貝音量

為了保護聽力,我們應該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的環境中,但在日常生活中,您可能沒有意識到,有些聲音中可能正悄悄損害您的聽力。

聲音的強度用分貝來衡量,而不同的分貝水平對聽力的影響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人們在正常對話中的音量約為 60 分貝。

當音量達到 70 至 80 分貝時,如吸塵器或吹風機工作時的聲音,我們可能會開始感到不適。

長期暴露在 85 分貝以上的環境中,如摩托車轟鳴聲、電鋸聲或搖滾音樂會上音響發出的聲音,可能會對我們的聽力造成損害。

特別是當音量超過 100 分貝時,如噴氣飛機起飛的聲音或槍聲,即使是短暫的暴露,也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那麼,有哪些跡象可能暗示您的聽力已經受損呢?

首先,如果發現自己需要將電視或音樂的音量調得比平時更高,或者在嘈雜環境中難以聽清對面的人說話,在電話中與人交談時感到困難,這就是聽力下降的早期跡象。

其次,如果經常感到耳朵里有嗡嗡聲,或其他持續的耳鳴聲,感到耳朵不適、疼痛,這也可能是聽力受損的信號。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如果懷疑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請及時諮詢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有哪些損害聽力的行為?

1.喜歡把電子設備的聲音開很大

看視頻或聽音樂時,喜歡把聲音開很大,這種行為不僅擾民,還讓耳朵長時間暴露高音量環境中,不僅會導致暫時性的聽力下降,還可能造成聽力的永久性損傷。

2.經常使用耳機

耳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私密的聽力空間,但如果經常性地使用耳機,可能會引發耳朵疼痛。尤其是在馬路、地鐵、公交等噪音大的環境中使用耳機時,為了能聽清,我們往往會把耳機的音量調高。經常使用耳機不僅帶來生理性的疼痛,還預示著更深層次的聽力問題。

3.工作環境中充滿噪音

建築工地的轟鳴、工廠的機器聲、機場的喧囂聲——這些高分貝的工作環境可能成為侵蝕我們聽力的隱形殺手。

4.經常參加音樂會

搖滾音樂會的激情、夜店的狂歡——這些高音量的娛樂活動,尤其是重金屬或電子音樂的震撼節拍,雖然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也可能在不經意間損害我們的聽力。可能會給耳朵帶來嚴重的危害。

5.使用噪音較大的設備

電鋸的尖銳、鑽機的轟鳴、摩托車的咆哮或槍械的震耳欲聾——這些設備產生的噪音遠遠超過了安全分貝水平,對我們的聽力構成了直接威脅。

6.忽視耳部健康

耳垢的堆積、耳部的感染或耳道的損傷,都可能是聽力下降的隱秘原因。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如果不加以關注和處理,可能會逐漸累積,最終影響到我們的聽力質量。

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

1.適度調節音量

在享受音頻或視頻內容時,我們應有意識地控制播放器的音量,保持在 40~50 分貝且不超過最大音量的 60%,以減少對聽力的潛在損害。

此外,合理安排每天聆聽音頻的時間,避免超過 1 小時的持續聆聽。在公共場合,也應儘量遠離那些音量過大的音響設備,降低不必要的噪音暴露。

2.優先選擇外放,減少耳機使用

優先選擇外放音頻,儘可能減少耳機的使用,這樣可以避免耳機直接對耳膜產生持續壓力,減少聽力損傷的風險。即使採用較低的音量,也建議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 1 個小時。

3.採取防護措施

在無法避免的嘈雜環境中,如工地或音樂會現場,佩戴耳塞或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機,可以顯著降低外部噪音對耳朵的影響。正確的防護措施能夠有效保護我們的聽力。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4.給予耳朵必要的休息

在長時間聆聽音樂或處於噪音環境中之後,給耳朵適當的休息時間至關重要。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放鬆活動,如閱讀、冥想、深呼吸或睡眠。定期的休息可以減少或消除對耳朵的刺激,減少聽力疲勞。

5.定期檢查聽力

對於經常處於噪音環境中的人群,如音樂家、建築工人,以及老年人,定期進行專業的聽力檢查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及時發現聽力問題,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或治療措施,防止聽力進一步惡化。

6.維護耳部衛生

保持耳部清潔是保護聽力的基礎。避免使用棉簽或其他銳利物品插入耳道清理耳垢,以免損傷耳道和鼓膜。如果出現耳部不適或感染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以免小問題演變成更大的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1]孫虹 張羅.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9.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李軍.日常生活如何預防聽力損傷?[J].環境經濟,2015,(10):33.

策劃製作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作者

審核丨潘春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 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校對丨徐來 林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d51fc7f9f6283e1045967f71616a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