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教師退出機制.不考編不考研.我的人生完蛋了嗎?

2023-03-21     塔羅師央央

原標題:熱議|教師退出機制.不考編不考研.我的人生完蛋了嗎?

撰文 |央央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這幾天,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頻頻登上熱搜,很多同學就開始焦慮, 不知道這個「機制」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於「編制教師」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01

教師退出機制源起

22年11月份,浙江寧波市一份《寧波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引發關注。

文中明確指出:「對未能聘任上崗、考核不合格、違反師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勝任(堅持)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予以退出。」

02

「教師退出」並不單純指解聘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提出後,引發了一些人的恐慌,認為這是要打破中小學公辦教師的「鐵飯碗」,其實大可不必恐慌。

實質上「教師退出機制」包含兩個層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崗位:轉崗、待崗、離崗退養等。這種類型的退出,主要是針對因主客觀原因不適合待在原崗位的教師進行崗位調整。

二是退出教師隊伍:解聘。這種類型的退出,性質要嚴重些,主要是將不合格的教師清除出教師隊伍,收回其編制。

比如: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常年「吃空餉」的教師、「私招亂聘」的不合格教師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對象。

03

為何實行「教師退出」

一、解決「教師調動難」的問題。

在中小學校,教師內部分化嚴重,教師之間「忙閒不均」的現象較為突出:有的教師忙得忙死,但是也不乏有的教師較閒;

「忙」與「閒」取決於教師的責任心、對領導的認同度,以及晉升的動力等因素。

有些鄉村學校的校長反映一些年輕教師不得已進入到教師隊伍,但是並不熱愛教育事業,不認真負責,他們想管管不動,不想要又推不掉。

還有些學校難以調動中老年教師,部分教師依靠自身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資歷,在外參與或開辦培訓班,有的老教師長年不在崗吃「空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調動和學校發展。

二、解決「編制配置的結構性失衡」的問題

鄉村學校出現超編,城區學校嚴重缺編,都是編制配置的常見問題。

由於存在結構性缺編的困境,一些學校通過聘請代課教師彌補編制教師不足的問題。

代課教師承擔任務重,比如:很多學校的編制教師不願意擔任中層幹部或班主任,就由代課教師來承擔,但因財務制度限制,代課教師的待遇遠低於編內教師。

不過這個「退出機制」看似很合理,但真正落實到實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

04

不考編不考研.我的人生

一個段子在年輕人中流傳甚廣: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編。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457萬;2023年省考國內總報名人數超過520萬。想要上岸,沒什麼其他的路可走,只能跟隨大流、捲入浪潮之中。

但,不考研,不考編,人生真的就完蛋了嗎?

央央 找到了二位逆流而「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是這兩年畢業的應屆生,沒有選擇考研考編的他們成了同學們中的少數派。他們來自不同學校和專業,但卻擁有一個共同點:對社會和自身抱有清醒的認識,有精確的職業目標和未來規劃,他們慎重地做出決定,且對自己的決定毫不後悔。

當然,「央央 」並非鼓勵大家不考研、不考編,我們鼓勵的是,不要為是否從眾而感到焦慮,要徹底掌握你生活的選擇權。畢竟,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讀了研也不意味著一輩子就順風順水了」

丹丹 女 會計專業 四川某211大學 大四在讀

最近大二的學妹來跟我聊天說,身邊人都在考研,還給她散發一種言論是你不考研,以後就沒有出息。我是這麼回她的,我說你想多了,你考了研,你也沒出息。人這一輩子都是個鼠鼠。

我覺得這種論調完全過於美化考研和考編,難道你讀了研,或者你有了一個編制,你就是上等人,你就不是打工的了?

其實我(不考研不考編)是經過了一個特別慎重的思考。

去年差不多 3 月份開學,大家都在選擇自己的一個賽道了。

我也有考慮考研。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研究了主要的財經院校近 5 年的考研的各種分數線、報錄比,還整理了文檔做了筆記。看下來,我覺得競爭性太強了,我不想去做這種沒有特別把握的事情。我不擅長做反饋時間長的事情,會加劇自己的內耗。我有很大的預感,我去考多半也是陪跑的那種。

考生等待入場

決定是不考編是因為我自己的性格不是一個特別擅長在體制內工作的人,因為我比較自由和散漫。

我們班 39 個人,當初不考研的只有 4 個人,剩下的全去考研了。這剩下 4 個有兩個考公,兩個就業,其中一個就是我。

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大家都去考研了?跟她們交流過,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出於很熱愛學習,或者是覺得高考沒有考到一個自己想要的院校的水平,想要再去深造一下。但其實大多數的人考研是因為害怕就業,害怕社會,想在學校的象牙塔,多待幾年。

一旦選擇不考研,不考公這兩條路,我只剩下就業。想在秋招的時候,讓自己更有優勢,肯定還是要去實習。我做出(不考研不考編)決定之後,就開始在寫簡歷了。簡歷改完之後就一直在投各種暑期實習。

當時我投的全是針對23屆的有轉正機會的,相當於秋招的人才儲備項目,簡稱為暑期實習。但是成都有崗位的太少了,只有幾家地產公司。而且可能是成都真的太卷了,我連面試都沒進,簡歷都沒篩過。

後來就去了深圳一家製造業公司做財務BP的實習。在網上看很多信息都會對會計或者財務有一個唱衰的風,不是特別看好,但我去實習了之後,我發現其實現在財務它發展的還是蠻細化的。後來就決定秋招的時候繼續投財務這個崗。偏向於比較新型的財務崗位,現在比較火的BP這一類的。

到了2022年9月份,秋招大概投了200多家公司。成都其實投來投去就投了 100 來家,如果有多的崗位給到我,我還能接著投。但是我發現後面各種公眾號我都刷爛了,都沒有什麼新的崗位給到。上海,杭州,廣州這些也都投了的。

圖源視覺中國

可能是成都有點僧多粥少,導致他的面試流程特別長。有家物業公司,我從9月底投的,一直到最後面完都是快 11 月底了。流程拉得太長了,我會覺得很疲憊。而且我感覺是面試要求你會造火箭,結果進去你在那擰螺絲,我覺得沒必要,很看不來這種風氣。

最後拿到了5個offer,選擇了一家深圳的製造業公司,薪資給的一萬出頭,工作內容和我之前實習的那份很像,是新型的財務崗位,我覺得能夠脫離傳統記帳模式,未來的職業發展趨勢符合市場,也更加有潛力。

其實大家都在說這幾年找工作不容易,但如果你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和規劃,其實就業情況真的沒有那麼差。

我身邊的很多同學,他們會覺得他現在過得不是特別如意,甚至他找不到好的工作,他都會把這些原因歸咎於自己沒有一個研究生文憑,可能有一部分這種原因吧。但我覺得並不代表你讀了研,你人生一輩子都是一帆風順,或者是節節高的那種狀態。這一輩子還有很多困難需要你去克服的。並不是你讀了研,你後面就非常的順利了。

04

「聽說我不考研,身邊人都說我糊塗」

小元 男 新聞專業 北京某211大學 已工作9個月

我大一下學期就不想考研了。

當時是第一年進大學,進大學之後學的東西和我以為的會學到的東西有挺大偏差的。這時候,我認識了很多我們學校的研究生,我知道他們上什麼課,發現我們學校的研究生課程,包括其他學校的研究生課程,好像並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用,並不能讓我學到什麼,也不能給我什麼啟發。

我在本科期間有4段實習,每段都工作了3-4個月。去過美術館、藝術媒體,也去過主流的新聞平台和up主團隊,還接過一些廣告公司的活兒。

我們學校有兩種人,拚命刷績點的和刷實習的,但比起其他人想實習潤色簡歷,我就是純體驗派。

在實踐過程中,確實會發現很多在學校學的知識其實已經過時蠻久了,並且可能比較理想化。而且,我會更加覺得,真正對我自己有用的不是上課。老師只是帶你入門,或者起到一個指路的作用,真正的學習都是靠自學。

大四沒考研,我的時間都用來做畢業設計了,也在外面接一些活兒,做家教、做視頻寫文案之類的補貼家用。因為我們拍攝的設備都是自己付費的,所以這些投入也要自己負擔。

我當時還對招聘不太了解,秋招的時間用來做這些就錯過了,我以為春招和秋招一樣。等到正式開始找工作已經三月份了。

我一開始預期每個月工資至少 12K 的,然後可能會拿三四個offer。結果現實給我狠狠打了一巴掌。

我在北京面過一個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二面群面去他們的總部樓里。一共九個人,只有我是本科的,其他都是研究生。但我覺得我還是很優秀的,能跟他們站在一個地方。但是後面還是因為氣場問題,覺得我身上沒有領導力或者是那種比較能夠決斷的東西,就沒有面上。

還投了一些商業媒體、遊戲公司、廣告公司。大概投了100多份簡歷,能有七八成的回覆,但是聊到最後的沒幾個。要麼是他們開的薪資在北京我根本活不下去(最低的工資給的是5500元每月),要麼是我覺得工作本身對我來說非常消耗,干不下去。

後來雖然手上也有幾個offer,但當時感覺自己完全找不到工作了,因為給我工作的一大半我完全去不了。

後面畢業了,機緣巧合來到了現在的公司,做創意工作,每天12點才上班。工資足夠我 cover在北京的房租,我物慾不高,平時還結餘一點,但是不夠過上相對寬裕的生活。

我跟現在公司老闆聊過,如果我是一個研究生,大概能給多少錢?她說反正最多給我漲500。這個500的價格可能你談薪的時候,你要一下就來了。我們這個行業還是更看經驗吧。

但我也理解很多同學會選擇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我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的視角挺局限的。因為我會不自覺地享受到很多,校友的學校的(資源),但是我可能會認為是自己努力獲得的。

我其實一直覺得自己還挺清醒的,但是有的人會說我很糊塗,他們甚至會覺得不考研是一種叛逆的行為。

對於就業我覺得沒什麼必要繼續考研,但如果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是想要迫切研究的東西,可能還是會繼續深造的。畢竟不憤不啟,學習不是個功利的東西。

有的朋友在為考研拚命,有的還沒有定下來,但一直在努力摸索自己的發展方向,這都很好。不是只有一條路會開花,而是很多路都會開花,可能是玫瑰花,也可能是山上的蒲公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d51c935d93aa1e8e7f3a29e829933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