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 有蔚藍,才有未來!與蔚藍海洋共命運

2022-06-08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世界海洋日 | 有蔚藍,才有未來!與蔚藍海洋共命運

文圖 / 陳睿山(上海交通大學)王堯(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陳廣峰(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瑰寶,構築海洋命運共同體,已成為我們共同的使命。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我們一起走近大海,共同守護這片蔚藍!‍

這樣的海洋,你知道嗎?

海洋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了食物原料。海洋航運將世界連為一體,全球大約90%的商品通過海洋進行運輸交易。海上風能使我們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海洋每年吸收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的1/4,產生的氧氣占我們呼吸氧氣的1/2,還能通過蒸發、海洋環流等調節地區和全球氣候。除此之外,海洋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存儲庫之一,擁有已知物種約25萬種,還有更多的物種尚待發現。

浙江舟山漁業養殖

中國南沙群島附近海域內的魚類和珊瑚(供圖 | 王顯威)

全世界有3/4的大城市依靠海洋生存,人類居住區多分布在海岸附近。數以億計的人從事捕魚和海水養殖、航運和港口、近海能源等工作,這些行業都依賴海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上海洋山深水港碼頭

南極長城站附近的海洋(供圖 | 王顯威)

由此,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提出了「海權」的概念。他認為,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縱觀世界歷史,西班牙、葡萄牙、美國等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通過強大的海上勢力控制重要的海上樞紐,打開貿易航路,進而控制全球貿易網絡。

當海洋開始「善變」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海洋生態系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惡化。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既有棲息地被破壞、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等局部壓力,也有諸如氣候變化、海洋溫度和酸度空前快速變化之類的全球現象,這讓海洋變得更加變幻莫測,且自我恢復能力受損。

海洋酸化會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有殼類生物。生物的一系列生理機能受到影響後,還會對個體行為學、種群結構和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

塑料污染對海洋健康也是很大的挑戰。由於一些塑料的降解速度緩慢,因此它們會在海洋中積聚。

據估計,大約有5.25萬億個塑料顆粒漂浮在全球的海洋中,總重達25萬噸,其中包括微塑料(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微塑料來源於較大塑料碎片的風化和分解、塑料製造中使用的粒料、清潔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的添加劑以及合成服裝。

地中海海龜被廢棄的漁網纏繞

由於體積小,微塑料會被雙殼類(貽貝、蛤蜊)和魚類等海洋動物誤認為是浮游生物,攝入體內。這些海洋動物連同其體內積聚的污染物,可以通過食物鏈轉移。因此,所有海洋生物都面臨著由微塑料污染導致的中毒、行為障礙、飢餓和窒息等問題。而珊瑚、紅樹林和海草床也逐漸被塑料垃圾淹沒,無法獲得氧氣和陽光。

氣候變化導致海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將面臨更加頻繁的洪澇災害。研究表明,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就會上升66米,那時的海洋會像一隻巨獸,吞沒人類家園。

讓未來海洋藍圖照進現實

海洋對人類至關重要。多年來,人們普遍認為海洋廣闊無垠,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人類如果想利用海洋所提供的直接和間接的產品和服務,首先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海洋環境。

中國一直積極履行保護海洋承諾,參與海洋保護國際合作,提出了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讓海洋永遠成為人類可以依賴、棲息、耕耘的美好家園已成為重中之重。

為推動海洋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6月8日設為世界海洋日,並將2021~2030年確定為「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支持相關國家應用海洋科學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

世界海洋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為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全人類都要積極開展合作,保護我們的海洋和我們的未來!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與蔚藍海洋共命運》,有刪改,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d3c38acd7b153be02dc31223bf01b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