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了,然後呢?

2023-08-11     十點電影

原標題:下海了,然後呢?

轉載來源:有部電影(youbudianying001)

「中年危機」一直是國內外影視劇創作的靈感源泉之一,從中衍生出的奇葩段子也有不少了。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個是「拔叔」主演的《酒精計劃》,四個中年好友號稱要做一個關於「酒精計劃」的學術研究,結果大家紛紛喝大了,讓原本不堪的中年生活更加不堪,「拔叔」還在結尾熱舞一曲。

還有一個,就是講述下崗工人「下海再就業」的喜劇《光豬六壯士》(又名《一脫到底》),說的是六個下崗的中年人為了撈筆快錢,乘著娛樂業的繁榮勢頭,「下海」舉辦脫衣舞秀的故事。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搞笑的故事竟然在上映26年後,還有全班人馬回歸的續集——

為了方便理解,先帶大家回顧一下電影的劇情。

故事發生在英國「鋼鐵之城」謝菲爾德,這裡原本是繁榮的工業重鎮,一切以鋼鐵製造業為中心。但到了90年代,謝菲爾德昔日的輝煌不再,大批工人下崗,城市裡一片蕭條。

男主蓋瑞就是下崗大軍的其中一員,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收入了,他和好友戴夫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想偷舊廠房的鋼材換錢。

因為賺不到錢,前妻打算奪走他的撫養權,當年風光一時的鋼鐵廠工人,就這麼成了被貶低、唾棄的失敗者。

經濟蕭條時期,娛樂業繁榮發展,當地工人俱樂部正有一個脫衣舞男團駐場演出,吸引了大批女觀眾,場場爆滿。

蓋瑞原本對此嗤之以鼻,但得知每場演出的高收入後,他立刻坐不住了,下定決心「下海」做脫衣舞男。

蓋瑞拉來了幾個同樣下崗的工友作伴——

首先是胖胖的戴夫,他最近正因為失業變得極度自卑,總覺得自己即將被妻子甩掉。

接著是面色蒼白的捲毛朗珀,蓋瑞遇到他時,他正想不開準備自殺。

還有蓋瑞的前領導傑拉德,他會跳交際舞,可以擔任編舞工作。

其餘兩人,則是蓋瑞「海選」來的工友,身材天賦異稟的蓋伊,和老當益壯會跳舞的老馬。

雖說是初次下海,但這六人充分發揮出工人階級的鑽研精神,琢磨出一套適合他們的舞蹈動作。

大家也一改過去頹廢的生活狀態,積極鍛鍊、潛心練習,雖然過程不太順利,但他們神奇地賣出了不少票,表演當晚,男男女女紛至沓來。

蓋瑞和朋友們也兌現了宣傳海報上的承諾,在表演中一脫到底……

可以說,在這場無尺度約束的表演中,「六壯士」脫下了衣服,撿起了自尊。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靠偶然的一次放飛自我就能徹底擺脫人生困境。

最新播出的劇版,講的就是二十多年後,在經歷七任首相、八次振興政策後,「光豬六壯士」的老年生活。

蓋瑞如今在一家療養機構工作,負責照看一些心理障礙患者,日子依舊是窮得叮噹響,獨自蝸居在一個拖車裡。

他沒錢給殘疾的孫子買電動輪椅,更無心教育再婚生下的女兒黛絲,這些年來簡直毫無長進。

蓋瑞的好友戴夫則在黛絲就讀的學校擔任校工,這工作多虧了他的校長妻子簡。

然而,這對夫妻穩定的生活都是表象——多年前他們唯一的兒子夭折,導致兩人一直沒能走出傷痛,感情變得貌合神離。

妻子簡出於逃避心理,與學校的年輕老師發展了一段婚外情,不巧被細心的戴夫撞見,他脆弱的自尊再次受到傷害,婚姻變得岌岌可危。

相比之下,曾經一心求死的朗珀要幸福得多,他與伴侶經營一家咖啡館,每天的忙碌讓他過得十分充實。

他們的咖啡館店面雖不大,但勝在有常客,其中就包括已經閒賦在家的傑拉德,還有身體孱弱的老馬。

「六壯士」里過得最好的就是蓋伊,擁有漂亮的住宅,即將與未婚妻舉辦婚禮。

對比電影版的戲劇化情節,劇版的《光豬六壯士》開始關注生活日常,在日常化的情節中刻畫人物性格,讓每個角色都更加鮮活立體。

比如在療養機構工作的蓋瑞,時隔多年依舊是一副吊兒郎當的做派。

一次偶然,他得知自己負責的病人安特因為服用抗抑鬱藥物而失去了街頭塗鴉的創作靈感,便擅自減少安特的藥量,並且幫助他通過機構的評估,搬出去有了獨立的住所。

但沒想到,失去藥物控制的安特再次病發,差點跳樓自殺。

蓋瑞耐心勸說半天,才沒讓悲劇發生。

蓋瑞因為這場風波被療養機構辭退,他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多年來,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為了重新樹立父親的形象,蓋瑞賣掉了蝸居的拖車,用這筆錢給孫子買了心心念念的電動輪椅。自己則在老友的幫助下找到一處住所,與女兒黛絲住在一起,認真履行父親的義務。

再比如做校工的戴夫,最近他對學校里的一名男孩十分關心。

男孩因為身材矮小,經常被同學欺負,導致他越來越不喜歡集體活動,還經常跑去食堂廚房偷吃餅乾。

戴夫發現後並沒有嚴厲責罵,而是引導男孩用勞動彌補過錯,他還去男孩家裡家訪,幫男孩嚇退霸凌他的大孩子。

戴夫對男孩的關注程度,已經遠超校工與學生關係,妻子簡併不理解,為什麼戴夫會對這樣一個「差生」如此上心。

只有戴夫自己明白,如果兒子當年活下來,如今差不多就是男孩這麼大——他把那些未能付出的父愛,都給了這個其貌不揚的男孩。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劇版的《光豬六壯士》褪去了電影版的戲劇化光環,用一個個日常又糟心的情節,重新構建「光豬」們的老年生活。

隨著時代發展,城市經濟轉型,曾經依託鋼鐵製造業的謝菲爾德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這些變化之迅速,已經讓主角們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人們對政治不再抱有希望,轟轟烈烈的Metoo運動延伸出更加極端的「取消文化」,輿論宣揚政治正確的同時,生活中卻依舊存在排外和歧視。

如果說26年前,「六壯士」還能咬咬牙放飛自我,勉強應對下崗失業帶來的焦慮和內耗,重拾自我;那麼26年後,他們已經無力應付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徹底成為了被淘汰的「老炮兒」。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老馬,他的經歷是劇中一條隱藏的故事線。

老馬日積月累的關節病,讓他失去了基本勞動能力,日常靠一台不怎麼好用的電動小車出行。

他本以為此生也就如此湊合度過,沒想到等來一系列變數,現在經常光顧的便利店全都換成了電子支付,老馬因為沒有信用卡,已經連續幾天採購失敗,勉強用家裡的幾個土豆填飽肚子。

緊接著,老馬收到政府通知,要重新調整他的殘障津貼,他必須前往隔壁城鎮接受新一輪評估,以此確定津貼的標準。

但這就陷入了一種悖論,如果老馬如約參加評估,意味著他尚有獨立出行的能力,殘障津貼就會被取消;若老馬未能本人到場,那麼系統會直接取消他的殘障津貼。

老馬幾經輾轉趕到了評估現場,卻被工作人員的調查問卷問得頭暈腦脹,工作人員只管機械地念著評估問題,完全忽視眼前老馬殘缺虛弱的身體。

結果不難想像,老馬被詭異地判定為「適合就業」,僅有的殘障津貼收入也這麼沒了。

之後,老馬找工作異常艱難,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在幾番折騰下,老馬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幾個朋友為老馬舉辦一個體面的葬禮,但無奈大家都囊中羞澀,支付不起高昂的葬禮,於是決定為老馬舉辦一場火葬。

劇中的這場葬禮,也是「光豬六壯士」整個故事的略帶傷感的結尾。電影的「喜」和劇版的「悲」,構成了這個故事的全部底色,那批被時代淘汰的人,終究要面對如此殘酷的結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而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物,對於經歷、見證過下崗潮的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他們曾經在經濟高速發展時乘風破浪,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卻在人到中年時經歷變故,放下曾經的歸屬感。

也許他們已經無法適應這個時代。

他們會離開這個世界,但不應該被遺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cfffb7f4d4397ecdbe6e0b584e3bf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