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蔚來的業務版圖?其實它想做的是「人」的生意

2023-09-30     差評

自打蔚來把自己做的手機拿出來後,網上各路人士對它的討論是一波接著一波。

有人說,蔚來造的不是手機,而是一把能打電話的車鑰匙。

有人覺得,一個車企跑去搞手機,太沒必要了。與其花這個精力,倒不如把車子的銷量提上來。

有人替蔚來的資金操心,有錢也要省著花才好。

還有人打趣,蔚來手機沒用上換電的精髓,不是很認可。。。

更別提老闆李斌的微博下,常年有一堆人在教他該如何做 CEO。

網友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調侃,確實也和蔚來布局很多有關。作為一家車企,蔚來除了賣車以外,還有很多你都想不到的業務。

在賣周邊的 NIO life 里,從衣服鞋子、美食酒水,到鍋碗瓢盆、家居擺件,你都可以下單購買。

看看,這不就是整了個蔚來超市嗎!

更絕的是,為了解決一些用戶的痛點,蔚來甚至親手為選擇優質服務商,它在部分城市上線了家政服務。家裡不幹凈了,就在蔚來 APP 上叫個保潔上門打掃。這項業務你還可以用積分支付。

有了這一大堆業務,這回又多了個 NIO Phone ,可不就讓大家覺得蔚來又在 「 不務正業 」 嗎。

但我覺得,大伙兒都被手機這個 「 噱頭 」 給騙了。實際上,在蔚來的那場發布會上,手機只是放在最後的一部分,整場發布會看下來,其他部分的信息量要更高。

為啥這麼說呢?咱看一下蔚來手機最大的賣點,就是手機和車之間的互聯功能,這也是目前市面上其他手機都不具備的。

蔚來在手機左側給了一顆優先級很高的車控鍵,基本上不管你在啥 APP 里,按一下,控制車輛的介面就立馬調出來。

這裡頭,像什麼車輛定位、空調調節、車輛召喚等功能,都可以一鍵操作。

當你在坐進車內的時候,蔚來手機可以完全映射到車機上,所有 APP 都能在車機端直接操作。同時,手機自身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當於一部手機分身為二。

然後車機和手機之間可以進行各種接力操作,比如導航功能,在手機端選好導航路線後,你啥事兒也不用干,這個導航就會自動同步到車機端。即使後面你在手機上修改了目的地,車機上還是啥都不用管。

還有幾款工作 APP ,開會的時候也可以在手機和車機之間無縫切換,在車裡就自動換成車內攝像頭和麥克風。

別人發手機都在那說參數、聊跑分,這些李斌是三言兩語一筆帶過,就和你講蔚來的手機和車之間,有多少互聯玩法。

道理也很簡單,蔚來這部手機的主要受眾,本來也就是蔚來車主。

為了服務好車主,它想做的不是要把手機本身做得多麼有性價比,而是借用手機這個載體,做到多設備之間的全景互聯( NIO Link )。

互聯這個概念大伙兒都聽過很多了,最簡單的,咱家裡用的那些智能家電就是一種互聯。不過這種互聯是以家為中心,而蔚來做的互聯就是要以車子為中心,把不同設備深度融合進來,搞成一個大的生態圈。

不管是已經有的 AR 眼鏡,還是現在發布的手機,亦或是之後可能推出的手錶、手環等穿戴設備,本質都是圍繞著汽車來做的。

這些東西的互聯打通了,才能整出更多的玩法。手機,只是這個全景互聯場景里的一環。

而這個互聯的核心——智能電動汽車,從一個傳統的機械裝置逐漸變成大號電子產品,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雖說車上智能化功能比之前多了不少,但它底層的這套系統卻並不像手機那麼通暢。

我舉個例子,現在的電車上,座艙和智駕基本是不互通的。我們老說的高通 8155 和英偉達 Orin 晶片,這倆兄弟在車裡,也是你弄你的,我管我的,有點各自為政的意思。

但這麼搞肯定不利於整車效率的提高。

比方說,我智駕這裡突然來了個加急的任務,自己一時半會兒忙不過來,想找座艙那邊的兄弟來搭把手,但是因為兩邊沒有通路,人家壓根就過不來。

所以蔚來開發了這個叫做 「SkyOS 天樞 」 的整車全域作業系統,就是要在底層上把車裡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道路給修通。

互通之後,大家可以勁兒往一處使,幹活效率也就會提升了。

數據說話,蔚來做的跨域融合,帶寬可以達到 16Gbps ,什麼概念呢?現在車上常用的千兆乙太網,帶寬上限是 1000Mbps ,這波直接提升了十幾倍。

同時,融合之後,還能把整體的體積減少 40% ,重量減輕 20%

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李斌也在發布會上說了,就是省錢!

其實吧,整車級的作業系統才應該是電車該有的配套。因為它是從汽車的底層入手,把硬軟體結合,在智駕、座艙還有補能和互聯這些領域都串起來。

大佬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軟體定義汽車,就是這個意思。一部汽車,搞一套作業系統就夠了。

而蔚來的這些技術,會應用在他們下一代 NT3.0 的平台,最快也許明年就能見到。

除此之外,蔚來還發布了技術全棧,包括傳統的車輛工程、智能製造,以及上面提到的全景互聯和整車作業系統,還包括了火熱的人工智慧領域。

內容加起來一共有 12 項,我簡單說幾個給大伙兒瞅瞅。

比如電驅及高壓系統,蔚來對電驅里里外外的東西都在研究,他們在 150kW 電機上用了獨家配方的轉子,比一般的銅轉子減重 50% ,而蔚來的下一代的車型會上 900V 的高壓平台。

再說智慧能源,蔚來的換電站更新到第三代,截止9月29日,蔚來換電站已經突破1900座,高速換電站達到560座,打通6縱4橫8大城市群高速換電網絡。到2025年,他們的目標是建成9縱9橫19大城市群高速換電網絡。

這裡頭有 108 座換電站參與到了 V2G ,就是能根據電網的需要調配電量:電網電太多了,就存一點到換電站來;等到電網缺電了,再從換電站調點出去。

還有晶片領域,以後的蔚來車型上,雷射雷達的主控晶片就會用上自己研發的 「 楊戩 」 。

看得出來,蔚來是向車延伸出的各個細分領域,撒了一張大網。只要車相關的,就必須來一手,這也是為了避免技術上受制於人。

而這張網的深度和廣度,是之前少有人做得到的。

最近兩年,大伙兒可能覺得現在的科技產品,牙膏擠不動了,創新有點沒勁。

而智能電動汽車的進步卻是有目共睹,科技含量也遠超傳統燃油車。究其原因,還是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

但到目前,誰也說不清以後的智能電動汽車會進化成啥樣。

蔚來今天的動作就是在先打地基,地基建好了,後面再幹啥都有眉目了。

所以,前面我說,手機只是它布局的一環而已。從車子擴展開來的整個生態,遠比手機要大得多。

咱現在用手機,可能兩三年就換新了,但車的壽命可是手機的好幾倍,自然就需要更大維度的考量。

用一句有點俗的話來說,造車就要拿出長期主義。

蔚來看似攤子鋪得很大,實際上這麼一通捋下來,你會發現,它一直是圍繞著用戶體驗做升級,做也就是做「人的生意」,而不只是「賣車」。

可以預見的,蔚來這次是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底層技術上做創新,這肯定要比應用層創新要難得多,並且見效時間也更長。

但要是眼光放遠點看,蔚來的這些布局更是一種未雨綢繆,他們瞄準的,是這個行業在10年或者20年後的終局競爭。

那些看不懂蔚來操作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對這個市場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比如,之前大家都質疑蔚來為什麼要搞換電,現在長假出行,大家續航不夠、排隊充電的時候,蔚來車主可充可換可升級,還能按天花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升級100度大電池。

還有,蔚來居然給一代車型提供升級8155+5G晶片,並且可以升級電吸門和FOTA升級空懸。

就這些操作,不得不說一句,「真香」!

所以如果蔚來真的堅持下去,那它得到的回報也會是巨大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cff6abc2b177edb50b13cddc34f8a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