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檔臨場感超強的節目,誰會不衝線下劇院?

2023-08-14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看完這檔臨場感超強的節目,誰會不衝線下劇院?

提問,大家的歌單在什麼情況下會瘋狂增加?對阿槓來說,拓寬曲庫最重要的來源就是「音綜」,高品質的音綜就像「購物嚴選」一樣,篩選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最為優秀的歌者。

這樣「強強組合」之下,每一次舞台都是行走的安利。

最近,阿槓就被東方衛視推出的《愛樂之都·青春季》原地驚艷,節目中許多舞台都優秀到離譜。

比如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燃,擁有極強高音爆發力的《Maria》。杜鑫艷、苗夢初、張沁丹三位音樂劇演員全程自信開麥,觀眾可以真切地從歌曲中感受到女性澎湃的生命力

杜鑫艷、苗夢初、張沁丹

《看墨成朱》黑與紅的舞台光影下,三人接唱配合默契,劇情的張力和角色的掙扎在阿拉丁·阿斯哈力、井彥喬、田野的不同聲線中迸出

阿拉丁·阿斯哈力、井彥喬、田野

《遲到的正義》里,因為沉重的故事底色和悲傷的角色經歷,演繹「玲玲」這個角色的黃可、陳恬、王樵知需要最大限度地沉浸在角色里才能詮釋出人物複雜的心理情緒。

不誇張地說,當姑娘們哀慟地唱出「你們現在才來說這些,有什麼意義呢?我這受盡折磨的十三年,你們能補救嗎?我的噩夢能消失嗎?」這段詞時,阿槓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咱就是說,音樂劇演員的情緒感染力真的強#

黃可、陳恬、王樵知

除了精彩的舞台,這一季的《愛樂之都·青春季》還有許多看點。節目彙集了24位新生代音樂劇演員,通過演員招募、劇團組建、劇團競演等多個環節,多樣化多角度地對音樂劇進行展示。

愛樂之都「破壁」

為觀眾解鎖音樂劇魅力

可能在看《愛樂之都·青春季》前,觀眾對於音樂劇的了解還很有限。在很多人心目中音樂劇就像「陽春白雪」,門檻偏高、藝術性強,音樂劇本身多語言多體系的特性也讓這門藝術成為了曲高和寡的存在。

可事實證明,不論是否有專業知識儲備,音樂劇的舞台魅力,觀眾是完全能get到的。

《直到永遠》的舞台,講述的是患有社交障礙症的埃文·漢森在美好想像和殘酷現實間掙扎,最終成功自我救贖的故事。很多觀眾並不了解《致埃文·漢森》的原版電影,也沒看過這部經典音樂劇,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隔屏感受埃文·漢森深陷社交焦慮的躊躇和他解放自我後的洒脫。

王浩然

至於很多觀眾擔心的「看不懂」的問題,也在《愛樂之都·青春季》迎刃而解。舞台上許多「本土化」作品的呈現,將音樂劇這個「舶來品」變得不再遙遠。

比如有很多音樂劇都改編自優質國產影視劇,我們上文提到的《遲到的正義》就選自音樂劇《沉默的真相》。玲玲作為受害者,經歷的苦痛與掙扎、膽怯與堅定,遙相呼應了男主江陽對正義的堅守。

黃可、陳恬、王樵知

《沸騰的大海》選自音樂劇《獵罪圖鑑》,能三歲畫老的沈翊墜入大海後患上了逆行性失憶症。舞台之上,這種對遺失記憶的無措被成倍放大,讓觀眾更能貼近人物的內心世界。

舞台上許多流行元素的加入,也讓音樂劇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看墨成朱》的舞台,阿拉丁、井彥喬、田野創新性地把Rap嵌入到了唱段里。這樣一個大膽又有新意的嘗試,不僅給現場帶來了撲面而來的熱烈情緒;也用事實證明,音樂劇並非晦澀艱深,普通觀眾一樣能被打動。

阿拉丁·阿斯哈力、井彥喬、田野

對音樂劇稍微有些了解,想看經典劇目的觀眾也不必擔憂。已播出的兩期節目中,選手們演繹了不少經典音樂劇,比如享譽全球的百老匯音樂劇《媽媽咪呀!》。

而且因為第一階段同卡同角的特殊規則,平面維度的角色直接變成「3D」,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不同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演繹。

《媽媽咪呀!》當中,三位女演員,把在女兒婚禮上與三位前男友重逢的心情演繹得相當傳神。三人不同的唱段,將角色與自己對話、內心不斷搖擺掙扎的情緒具象化,合唱時的衝擊力和力量感也格外強烈。

於佳鑫、王藝瑾、馮鏑霏

該說不說,阿槓好喜歡這種同卡同角的賽制!直接把選手間的競爭力拉滿。

對選手們來說,在同樣的條件下如何表現得出彩,如何才能被觀眾記住,是很大的挑戰。但對於觀眾來說,這樣能夠在台前幕後,全方位感受音樂劇演員「捲起來」的盛況,真的超級過癮。

王顥珏、孫聖凱、王仕軒

某種程度上講,觀眾不是不愛看音樂劇,而是沒有渠道去了解。《愛樂之都·青春季》提供了一個窗口,大家可以通過這檔節目看到不少抓人的精彩片段,了解到音樂劇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而且節目組還貼心地準備了舞台引言,幫助觀眾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情感立意。各位主理人在現場深入淺出的點評和講解,也讓大家get到更多關於音樂劇的知識。

可以說,《愛樂之都·青春季》在幫助音樂劇「打破次元壁」上功不可沒。

從打開了解之窗

到不可替代的現場

音樂劇這種形式會在短短兩百年內風靡全球,必然有著和其他舞台藝術相比的優勢,而它最為突出的吸引力就是極強的現場魅力,東方衛視《愛樂之都·青春季》也把這種過人之處搬上了舞台。

大幕、場鈴等元素的運用,最大限度地為觀眾還原了劇場體驗。節目組在舞台設計、燈光舞美方面的用心,更讓音樂劇舞台更加賞心悅目。

《Maria》開頭設置的「小插曲」就讓觀眾沉浸式感受了一把劇場藝術的表演魅力。主人公一開始拘束膽怯,只敢躲在幕布後歌唱,在經歷主理人的「質疑」後,走到聚光燈下。燈光照耀下,她們逐漸綻放自信,完美契合人物內心,感染力堪比身臨劇場。

《看墨成朱》紅與黑的顏色變化,顯示著劇情的張力,也隱喻著角色內心壓力的變化。視覺、聽覺、情感不斷交織,為觀眾把沉浸感拉滿。

還有《直到永遠》里孤獨的追光到漫天灑落的樹葉;《沸騰的大海》里翻湧的海浪與畫像碎片;《遲到的正義》里經歷盛放、凋零與重生的玫瑰...

這些舞台畫面無一不用心,最大程度地為觀眾還原了音樂劇的魅力。

但就像主理人陳潔儀所說,現場的魅力不可替代,音樂劇的生命力無法被鏡頭捕捉,如果節目中的音樂劇神態能吸引更多人去劇院觀看,那《愛樂之都·青春季》就沒有白費力氣。

在網上衝浪時,阿槓就看到很多姐妹看過綜藝後去衝線下,每一個人的repo都在說線下音樂劇的衝擊力有多麼強,大幕拉開的那一瞬有多麼驚喜

#講真,光從她們的文字就能感受到快樂了,我看是誰還沒有衝線下劇院!!!#

怎麼說呢,作為一名普通觀眾,阿槓這次好像打開了通往音樂劇的大門。

從讓觀眾了解音樂劇到讓觀眾感受到音樂劇的魅力,最後讓觀眾走進劇院,與演員們共同完成一場音樂劇,「一條龍」安利音樂劇這件事,《愛樂之都·青春季》確實做到了。

線上線下合作發力

逐步推動音樂劇產業發展

作為一檔「全產業鏈音樂劇文化推廣節目」,東方衛視《愛樂之都·青春季》的「野心」不容小覷。

利用線上傳播,幫助音樂劇破圈,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音樂劇、喜愛音樂劇只是第一步。為行業網羅人才、輸送人才則是第二步。

《愛樂之都·青春季》當中的選手們,每一個都有著令人感動的追夢之心。有人迫於家庭負擔作別舞台,時隔多年頂住生活壓力重新逐夢。有人在其他領域小有所成仍不忘初心,重回舞台不斷錘鍊自我…

他們熱愛音樂劇,積極參加線下演出,努力表演好每個舞台,把「音樂劇演員」這個職業當成終身奮鬥的目標。

就像《為你而閃亮》里唱的那樣,絕不放棄夢想,為自己而閃亮。

石亦飛、張可盈、米晨晨

報名參加了東方衛視《愛樂之都》第一季的陳恬後來收到了劇組邀請,參演了《人間失格》《基督山伯爵》,也有更多人投入到「愛樂之都歡唱季」巡演,在線下的舞台上與觀眾實現雙向奔赴。

懷揣熱愛的音樂劇演員,有舞台展示、有夢想可追;音樂劇行業不斷吸納人才,實現「集體效應」,這是《愛樂之都·青春季》帶來的良性運行。

更長遠來看,《愛樂之都》正試圖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效應。第一季愛樂之都歡唱季,既有經典音樂劇的復排、還有原創作品的展演、更有人氣演員的演唱會,第二季與音樂劇《愛情神話》合作,節目中的優秀新生代演員也將有機會登上《愛情神話》的舞台。從線上到線下,打造了長線的「愛樂」鏈條。

而「音樂劇」也正在成為上海這座城市,閃亮的新名片。以上海人民廣場為中心,周邊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劇場,擁有了一定規模的集聚效應。

美國有紐約百老匯,英國有倫敦西區,誰說上海不能成為一個新的音樂之城呢?

從音樂劇破圈、票房提升,到人才儲備、集體效應,再到形成品牌、全面發展,《愛樂之都》的目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但總得有人邁出第一步。

這個行業從來不缺追夢的演員,也不缺優質的劇目,只有觀眾願意走進劇場、為音樂劇消費,短線提高票房才能中線留住人才。而中線留住人才,在一場又一場的巡演和線下演出中不斷錘鍊,才能打造名劇、形成品牌效應。

如果大家看過這檔節目後,對音樂劇產生了一點興趣,那我們為何不與《愛樂之都·青春季》一起前行呢?

作為觀眾,我們無需吝嗇自己的掌聲。大家喜歡《愛樂之都·青春季》的話,就向全網安利這些值得N刷的舞台吧!尋找一起看音樂劇的線下搭子,就從安利這檔節目開始!!!

節目中,三大劇團選人大戰已然完成,接下來還有哪些精彩的舞台,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