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張的阿斯巴甜致癌論,鋪好一條陽關大道

2023-07-19     鋅刻度

原標題:被誇張的阿斯巴甜致癌論,鋪好一條陽關大道

無糖飲料賽道越發擁擠

撰文/ 顏淼

編輯/ 李覲麟

近段時間,不少無糖愛好者都不禁後背一涼,原因是7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布了一則消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第2B組)。

一時間,消費者看著手裡的無糖飲料瑟瑟發抖,由阿斯巴甜掀起的影響已經蔓延到了整個飲料行業。

儘管有了官方的闢謠,人們也懂得了「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的道理,但赤蘚糖醇、羅漢果苷、甜菊糖等天然代糖的熱度仍然開始受到熱捧,國產飲料即將彎道超車的言論也甚囂塵上。那麼,無糖飲料行業的洗牌期是否真的到來了呢?

下架含阿斯巴甜產品,換不來好評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在飛了差不多半個月,最近終於靴子落地。

7月14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發布了對工業甜味劑阿斯巴甜的健康影響評估。信息顯示,阿斯巴甜被歸類到「可能對人類致癌的2B級別致癌物」。但與此同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表示,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為40毫克/千克重量,因此不必過度恐慌。

激烈的輿論紛爭中,連馬斯克也忍不住站隊表示:「如果阿斯巴甜有危險,我早就死了。」

儘管有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專業回應,但關於阿斯巴甜的危害性,目前仍處於見仁見智的階段,各家飲料廠商、銷售方都已開始調轉船頭,早做打算了。

請輸入圖說

圖源:ZEALER微博

today便利店此前就早早表示「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today便利店第一時間對門店售賣的產品進行自查,將含有阿斯巴甜的幾款產品在全國6省52城670家門店全線暫時性下架。我們生意可以不做,但消費者的健康不能不要。Today始終為消費者提供健康、新鮮、便捷的美好生活。」

此舉一出,today便利店非但沒有收到期許中的讚賞,反而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一波強行蹭熱度的操作。而截至發稿時,鋅刻度從today便利店的官方微博已看不到這則推文。

關於阿斯巴甜的爭議雖掀起了輿論風暴,但如果貼近輿論的姿勢不對,也很容易被聰明誤。

硝煙瀰漫的國產無糖戰爭

其實在阿斯巴甜的爭議出現之前,國產無糖飲料賽道就已經在使用天然代糖的路上越來越卷了。

根據英敏特資料庫對2010-2020年代糖產品全球終端消費市場數據顯示,十年間,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從91.84%下降至70.59%,天然代糖則由8.16%提升至29.41%。來源於植物的天然甜味劑成為更多「無糖」產品的優選。常見的天然甜味劑包括赤蘚糖醇、甜菊糖苷、羅漢果苷等,而在10多項甜味劑的評比中,赤蘚糖醇安全性最高。

我國更是在2017年就頒布了國民營養的計劃,提倡「三減三健」,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更提倡企業的生產者使用天然甜味劑取代蔗糖。

通過天然代糖將招牌做得最為響亮的當屬元氣森林,自0糖氣泡水打響名氣後,元氣森林不僅一舉站上巔峰,更是成為了一條攪動市場的鲶魚,使得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等一眾老牌飲料廠商也加入了無糖飲料賽道的內卷中。

基於對無糖的大力營銷,以及對赤蘚糖醇這一天然代糖的概念灌輸,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在眾多無糖飲料品牌中,元氣森林、可口可樂、農夫山泉較受消費者喜歡,分別占比49.54%、42.52%、42.38%。

請輸入圖說

含有阿斯巴甜的無糖可樂受到熱議

2015-2022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實現逐年增長,由22.6億元增至199.6億元。

這一背景下,國內無糖飲料市場開始出現三種發展趨勢,一是降低糖分,如國內主流碳酸飲料產品已從12%左右的含糖量降到了8%左右;二是使用代糖,包括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糖醇、纖維、益生元等;三則是不再添加糖,如農夫山泉東方樹葉、銀鷺正山小種、康師傅零糖茉莉花茶等。

在這片紅海中競爭,成分表、定價、包裝無一不是刺激消費者購買的關鍵要素,也就是品牌們必須注意把控的環節。這也是阿斯巴甜能夠在過去長時間霸占無糖飲料配料表的原因之一,價格低、甜度高,擁有極高的「甜價比」。

近些年中,除了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等天然代糖走紅之外,阿洛酮糖、甜味蛋白等新秀也在冉冉升起,但是由於價格較貴,所以普及面尚且有限。

借著阿斯巴甜這把火的助攻,未來的無糖飲料賽道勢必會變得更加擁擠,天然代糖劑不斷湧現並成為品牌們營銷的重頭戲。但誰能把握好乾凈的配料表與吸引消費的定價之間的平衡,才算是有了更大的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be62f7a8d8f19c5f83ef02968509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