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興通訊(000063);飛利信(300287);佳訊飛鴻(300213);四創電子(600990);榕基軟體(002474);烽火電子(000561)等。
全球主要的應急通信行業發展趨勢
全球應急通信主要用以應對自然災害、公共安全領域等特殊情況,在科技硬體和軟體雙雙爆髮式增長的大趨勢下,未來有望向高技術、高壁壘和減少不能使用的環境等方向突破。5G基站和技術正在不斷完善中,將更好地推動全球應急通信行業發展,並有望在未來使用6G技術進行多維度救援方案的施行。隨著技術提高和城市建設進一步落實,應急通信相關產品也將往智能化方向發展。
全球應急通信行業市場結構:衛星電話是當前應急管理中主要的通信手段
在應急通信領域板塊上,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披露的數據,並且由於緊急響應者在救災期間越來越多地採用衛星電話進行通信,衛星電話領域在近年來整體事件和應急管理市場份額中處於領先地位,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保持其主導地位。
專業無線通信設備發展現狀分析
專業無線通信設備是專門為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及事故而應用的無線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是指與有線通信相對應的,不需要通過物理上的連接線,而通過電磁波的信號可以在空間之中自由傳播的性質進行信息交換和傳播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中無線通信設備主要無線電台、無線電視、無線區域網、手機類行動電話以及手機GPRS上網等類別形式。專業無線通信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衛星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人造衛星指在空間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主要分為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其中,應用衛星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提供服務,是發射數量和種類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衛星。
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初,即開始研製了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和人造地球衛星,它標誌著中國涉足於衛星通信領域,為通信網增加新的通信手段;及至70年代中期,中國已有大型地球站為國內、國際通信服務。衛星專用網在我國發展也很快,目前銀行、民航、石化、水電、煤炭、氣象、海關、鐵路、交通、航天、新華社、計委、地震局、證券等均建有專用衛星通信網,大多採用VSAT系統,全國已有幾千個地球站。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提出統籌建設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刻不容緩。加快統籌建設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升我國航天產業競爭新優勢的要求日益緊迫。
USC Satellite Databas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1日,全球共有6718顆在軌運營衛星。1)按照國別統計:美國4529顆(約占全球67%),中國590顆(約占全球9%)。2)按照衛星用途統計:通信衛星4823顆(占72%)、導航衛星155顆(占2%)、遙感衛星1192顆(占18%)。3)按照軌道類型統計:LEO/MEO/GEO軌道衛星分別有5938/141/580顆。
註:該表格數據截至2023年1月。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應急通信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