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秋燕主任醫師坐診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感冒後發熱、咳嗽,幾天後也就過去了。但對於張大伯(化名)而言,一次普通的感冒卻演變成了一場噩夢。
66歲的張大伯平時身體健康。一個月前他感冒了,起初只是普通的發熱、流鼻涕,幾天後體溫上升到了39℃左右,開始感到頭痛、全身乏力。然而,家裡人仍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熱持續了幾天後,張大伯的情況突然惡化,家人發現他開始說話顛三倒四,記憶力明顯下降,常常忘記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甚至無法正確辨認出身邊的親人。同時,他的情緒也變得不穩定,有時會一個人傻笑。家人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將他帶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灘院區神經內科記憶障礙門診就診。
在記憶障礙門診,翁秋燕主任醫師對張大伯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體格檢查,考慮到張大伯的突發記憶障礙可能與之前的「感冒發熱」有關,為進一步診療,翁秋燕將張大伯收住入院。
張大伯入院後,核磁共振成像(MRI)結果顯示,雙側海馬信號異常。腦脊液和進一步的血液檢查發現,張大伯體內存在抗LGI1受體抗體,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腦炎的重要標誌。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醫生最終確定張大伯患上了「抗LGI1相關腦炎」,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腦炎。
確診後,翁秋燕團隊立即為張大伯制定了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醫護團隊為老人進行了多次血漿置換,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抑制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據了解,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需要時間,患者的恢復往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治療的持續,張大伯的認知功能開始好轉,情緒也逐漸穩定下來。經過半個月的住院治療和康復,張大伯的症狀基本消失,認知能力基本恢復。出院後,他將繼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並定期複查。醫生提醒他和家人,儘管病情已經控制住,但仍需保持警惕,防止復發。
翁秋燕提醒,出現感冒症狀並非總是「小病」,尤其是在出現異常症狀時,必須及時就醫。近期,寧大一院神經內科就接收了多例像張大伯這樣的自身免疫性腦炎的患者。「自身免疫性腦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往往在普通感冒或發熱後突發,也可以沒有明確的感染史。常常表現為記憶力下降、言語混亂、情緒不穩定等症狀,嚴重時可以引起癲癇發作。」(寧波晚報記者吳正彬 通訊員龐贇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b50c882333d4c3aef774d8a03c29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