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鬼怪小說中體現的文化原本並不像《陰陽師》劇情動畫所表現得那麼美好,每一個因妖怪而誕生的故事也並沒有那麼有內涵。
在平安時代的日本,許多成為鬼怪的要麼是因為宮斗死去的女子,要麼是冤死的官員,要麼是受到迫害的百姓,對於這些鬼怪來說,他們的誕生就是為了復仇,這種主題和內涵相對比較簡單,劇情動畫對其進行了美化。
《陰陽師》手游為了能讓大眾接受這鬼怪文化,並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去進行遊戲,便對其中的鬼怪進行了美化。
在民間傳說中,尤其是在以浮世繪畫風為主的鬼怪故事裡,無論是男性鬼怪還是女性鬼怪,他們的畫風無疑是醜陋而令人害怕的,有的甚至保持著生前的死狀,顯得十分恐怖,而在動畫中,為了符合人們的觀感,他們將人物進行美化,從而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首先,在人物的外貌服飾上,正面角色尤其是作為主角的女性角色,她們都被設計得「二次元」化,首先從衣著上來說,為了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製作組對古代日本的女性服飾進行了參考,也研究了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花紋。
除此之外,為了配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他們也在女性角色的衣著上加入了一定的現代元素,以更加符合她們的身份、地位,例如不知火阿離的演出服裝、瀧夜叉姬的戰鬥服裝、卑彌呼的統治者服裝等。
其次,在動畫背景上,很多時候會出現日本鬼怪故事中經常會出現的鬼面、櫻花等讓人一眼看出屬於日本特有的事物,過場的場景動畫也通常是使用海面、山林等背景,突出日本是一個山與海之國。
《離島之歌》中,不知火阿離所在的離人閣就坐落在海面上,從傳說上來參考,離人閣應該是坐落在九州附近的海邊,所以這也獲得了一定的還原。
而在《一生之約》中,神社通常都在山上,而緣結神的故事也就從山上的神社展開,因而背景都是山。這些元素突出了這些故事的發生地——日本的特色。
最後,是從人物形象上來說,有些原本並非人類狀態的妖怪也被賦予了人的形態,例如:一反木綿作為日本傳說中的妖怪,其中「一反」是一種度量單位,「木綿」則是綿布。它原本是一塊有靈體的長形木綿白布,而在《陰陽師》劇情動畫中它被擬人化,而且是一隻孤獨且是從人類變成的女性妖怪。
「不知火」也是如此,「不知火」原本是日本九州地區傳說的一種怪火,也是日本民間傳說的一種在百鬼夜行中排行十一的大妖怪,但它實際上是一種發生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樓現象,其表現形式是讓人誤以為海面突然燃起熊熊大火,讓人以為是神靈發怒,產生恐懼,而在劇情動畫中,「不知火」變成了一位美麗的歌姬。
動畫中為這些原本沒有人類形態的鬼怪準備了「人」的形象,這也是一種對於角色的美化,使得觀賞動畫的人們能夠更容易接受這一類形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b2eb3a96bdeedda309b54929e2f0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