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搗蛋,就像一隻「小猴子」,來回亂跑,爬上爬下,動不動還發脾氣,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是孩子天生淘氣,於是反覆提醒很多次,甚至還做出過嚴厲懲罰,最後卻發現通通不管用。
其實,孩子有這些行為,很可能並不是性格因素所導致的,而是由於前庭統合失調。
2020年9月份,中央電視台曾對兒童前庭統合失調問題進行專題報道,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們都反饋,可能是前庭統合能力出了問題。
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馬楊也表示,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頻繁,情緒不穩定,閱讀困難等情況時,一定要警惕前庭統合失調問題,進行系統練習。
那麼究竟什麼是前庭統合失調?孩子前庭統合失調有哪些具體表現?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前庭器官位於人的內耳,包括半規管、橢圓囊、球囊,是人體運動狀態和空間位置的感受器。
雖然前庭在人體內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大腦獲取及輸出信息的關鍵部位,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訊息,必須在此過濾之後,才會反饋給大腦發出指令,也正是因此,前庭被稱為「大腦的守門員」。
而一旦大腦守門員「擅離職守」,使得外界環境信息過多地進入大腦,大腦就會不得不對每個信息加以篩選,然後再去做出分析和回應、下達指令,進而使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顯得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前庭統合失調。
1.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孩子的前庭發育不良,無法有效過濾信息,就會導致大量垃圾信息傳入大腦,加重大腦負擔,表現得遲鈍。
比如從視覺上來說,前庭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很難持續注視一個移動的物體,眼球無法以平穩移動的方式盯住目標,而是以跳動的方式來完成。
也正是因為無法控制好各項能力,孩子前庭統合失調會表現得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2.身體協調性差
由於前庭系統是我們感知空間位置、保持平衡的基礎環節,如果孩子有前庭統合失調的問題,勢必會影響到自身的協調性。
比如當被障礙物絆倒時,前庭系統正常的孩子會快速感知到頭部失衡運動,把信號傳遞給大腦,由大腦迅速做出反應,把身體調整為平衡狀態。
而前庭統合失調的孩子,會出現感知信息錯誤的問題,傳遞信息更慢,大腦無法及時做出處理,更容易摔倒。
3.空間感差
孩子前庭統合失調,會導致關於空間感知信息的傳遞障礙,進而影響大腦的分析和整理,做出正確判斷和分析。
比如在對環境的感知、判斷上有困難,走路經常碰到障礙,無法掌握好距離和方向,寫字時出現大小不一、前後倒置、跳字漏字等問題。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問題,懷疑是潛艇統合失調時,應儘快去專業機構去檢測。當然,家長也可以先居家給孩子做一個小測試,具體測試方法如下:
孩子的身體發育,離不開環境的不斷刺激和反饋,前庭系統的發育也是同理,我們要想預防孩子前庭統合失調,就要給予一定的環境刺激,讓孩子充分利用前庭系統,延長刺激時間,達到促進發育的目的。
孩子在3-7歲時,是進行前庭統合能力訓練的黃金期,我們平時可以適當做一些運動訓練,來刺激孩子前庭系統能力的發展。
比如平衡運動,讓孩子走平衡木、平衡板等等,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使孩子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把目光集中在所走的器材上,充分調動前庭系統,達到訓練效果。
再比如旋轉運動,讓孩子坐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等,通過身體的旋轉來刺激前庭感受器,讓孩子產生一定的暈眩感,進而刺激前庭系統的發育。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旋轉運動時,除了要做好防護工作外,還要注意控制好旋轉的力度,儘量由慢到快,給予孩子適應時間,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步提高強度和時長。
老苗結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空間感差、容易被絆倒,都可能是前庭統合失調的表現,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接受感統訓練。
預防孩子前庭統合失調,我們一定要抓住3-7歲的關鍵期,對孩子適當進行一些運動訓練,促進前庭系統的發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前庭統合失調的孩子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