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防「新人」李鳳剛!一汽奧迪能在大膽試錯的過程中找到新出路嗎?(中)

2023-10-11     汽車扒一扒

去往一汽集團戰略與合作部,是一汽集團大換防之後孫惠斌拿到比較體面的歸宿。

2019年,孫惠斌出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一職,回顧任期四年,將奧迪品牌從550萬累計銷量帶往800萬高位。

同時,也將原本處於第一梯隊的奧迪品牌,帶到了頭部BBA陣營吊車尾的位置。

數據顯示,2018年奧迪、奔馳、寶馬三大品牌銷量分別為66萬、64萬、67萬,而截止到2022年,奧迪、奔馳、寶馬銷量則變成了64萬、75萬、79萬。

不僅銷量止步不前,並且單車均價暴跌,終端折扣巨大。

一直以來,一汽奧迪都是一汽集團內部最大的利潤奶牛,穩定的銷量與營收是一汽集團穩定的核心關鍵,但從過去幾年的成績來看,孫惠斌的成績並不算出彩。

有三年大疫問題,也有奧迪本身產品推進速度過慢問題,同時也有戰略統籌的問題。

功過不評論,但從一汽奧迪執行副總調任一汽集團戰略與合作部,很難說是對其過去四年工作的一種肯定。

此前我們分析過,孫惠斌的執行副總是其職業生涯的最高位置,四年前從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調任一汽奧迪執行副總,本就是一汽奧迪的一次大膽嘗試,一汽大眾執行副總也是一汽內部最有希望、最有能力做好一汽奧迪的高層。

但2022年一汽奧迪成為BBA吊車尾,說明此次嘗試,一汽集團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01 換防李鳳剛

李鳳剛登場, 也可以視為一汽奧迪的再一次大膽嘗試,同時也側面說明了一汽集團內部對於一汽奧迪,存在無人可用的尷尬問題。

2003年入職一汽大眾,先後擔任技術開發部產品工程師、一汽奧迪銷售事業部戰略運營管理總監、一汽奧迪東區總經理、一汽奧迪副總(網絡與培訓)。

從一汽奧迪的升任執行副總,是李鳳剛職業生涯的最高位。

作為一名80後,李鳳剛首次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統籌、管理、運營一汽奧迪,對自己是一種學習、成長,對一汽奧迪則是一種驅動力的考驗,但已經成為BBA吊車尾的一汽奧迪,不知是否還能夠為新人提供多少證明自己的機會。

因為和孫惠斌2019年的時間節點完全不同,留給李鳳剛的時間並不多,且挑戰和壓力非常大。

不過好在李鳳剛擁有多年的奧迪體系運營經驗,更懂得一線銷售壓力,並且技術出身的李鳳剛更懂得如何處理好產品問題,但核心的關鍵是合資公司產品、技術、定位都由外方決定,這讓李鳳剛顯得非常被動。

02 處境

擺在李鳳剛面前的壓力非常大,雖然今年上半年一汽奧迪銷量止跌跡象明顯,但這建立在巨大折扣讓步的基礎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汽奧迪銷量達到31.7萬台,同比微增0.03%,能夠穩住銷量不下跌已經是一汽奧迪最大的成績,但代價是奧迪多款主力車型終端價格暴跌。

目前,奧迪A4L入門車型落地價只需要25萬左右,奧迪A6L、奧迪Q5L以及進口車型奧迪Q7、奧迪A5終端折扣均超過20%,成為豪華陣營中降價幅度最大的品牌。

雖然一汽奧迪在銷量上扭轉了困局,但營收相比於去年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在如今的豪華車市場中一汽奧迪早就疏離了主流陣營。

一汽奧迪銷量滑坡的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產品疊代速度相比於奔馳、寶馬更慢一些,過去幾年只有奧迪A3L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款,其它車型的外觀、內飾、技術標準並沒有較大程度的革新,對於審美疲勞的用戶群體來說,很難再去激發消費熱情。

另一方面,電動化成績並不突出,e-tron系列多款車型終端折扣巨大,如今的電動化滲透率超過37%(9月數據),e-tron沒有足夠出色的銷量成績,就意味著一汽奧迪只能在剩下的63%燃油車市場中生存。

所以,在產品沒有真正大改款的情況下,李鳳剛想要扭轉價格、銷量上的劣勢就非常困難。

03 未來

留在李鳳剛面前的壓力,是其此前所不曾遇到的。

在止跌、轉型的關鍵期,一汽奧迪迎來的是一個沒有戰績、履歷升遷的執行副總,這難免對於一汽奧迪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和挑戰。

退一步來看,今天的一汽奧迪更需要強大的執行力、推動力、創新力來拯救,也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霸道總裁」,但不難從歷史中找到答案,其實一汽奧迪從未有過強勢、霸道、經驗豐富、能力優秀的執行副總,因為按照體系規劃,都是從一汽大眾調任而來。因為只有一汽大眾距離一汽奧迪最近,並且有能力操盤、掌控一汽奧迪。

畢竟,在過去一汽奧迪只是一汽大眾的事業部,雖然今天轉正成為獨立銷售公司,但在一汽內部看來一汽奧迪執行副總依然應該從一汽大眾高層中選擇。

一直以來一汽奧迪的執行副總都缺少對世界級豪華品牌的運作能力,原因就在於此。

根據市場預期,2025年電動化產品滲透率將會超過60%,用戶對於電動化的認可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所有品牌都要以電動化為核心做轉型、升級。

目前來看,一汽奧迪的電動化成績並不出色,上半年銷量10800台,雖然取得了同比203%的增幅,但這是用巨大的終端折扣換來的。

但即便如此,這樣的電動化成績和寶馬的4萬多台數據相比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可以說不足寶馬的1/3,這也為孫鳳剛的工作留下了巨大的壓力。

而根據規劃,一汽奧迪還有台Q6-tron還未上市, 但想要憑藉著一台電動化新車扭轉不利局面非常困難。

今年下半年,全新的5系和E級將會登陸市場,而奧迪A6L的改款車型還沒有出現,傳統燃油車基本盤壓力更大,可見一汽奧迪面臨的嚴峻程度遠遠超過想像,相比於四年前只能說有增無減。

最為關鍵的是,李鳳剛作為一個「升任而來」的執行副總,本身也需要做出成績,也需要成長和證明自己,在這種一汽奧迪產品規劃不夠具有競爭力、品牌下行、終端折扣放大並且電動化滲透率如此之高的新時代。

仍然以燃油車為主、靠終端降價的一汽奧迪,其實是對李鳳剛職業生涯證明自己的一次機會,但同樣的是,一汽奧迪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a81e053bc17929028bd2d9585a7d4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