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陝西西安一所幼兒園48名幼兒感染諾如病毒,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目前,情況穩定,無重症病例,無新增病例。當地發布通報:調查發現涉事幼兒園存在內部管理不規範,辦園資質不完善等問題,調查處置工作專班已入駐開展停園整頓、全面整改。
諾如病毒究竟是什麼?它有哪些特徵?我們如何預防?秋冬季來臨,諾如病毒感染進入高發期,接下來,江西省衛生健康監測評價中心帶您一起深入了解「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簡歷」
諾如病毒,又名:諾瓦克病毒,外文名:Norovirus,籍貫:人類杯狀病毒科諾如病毒屬。諾如病毒為RNA病毒,極容易發生變異,每隔2-3年可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諾如病毒新變異株。
諾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發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國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是諾如病毒感染疫情高發場所。
諾如病毒感染的特點
諾如病毒對環境抵抗力強,在0℃至60℃均可存活,能耐低溫、耐酸,不容易殺滅,酒精和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對諾如病毒無效,高濃度含氯消毒劑才能滅活。此外,還具有感染劑量低(通常少到18個病毒粒子,就可以傳染)、感染後潛伏期短(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通常2天內就會發病)、排毒時間長(感染者一次能排出數10億個病毒粒子)、免疫保護時間短,極易造成反覆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點。
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
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可為傳染源。傳播途徑廣泛,既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糞便、嘔吐物等排泄物傳播,也可通過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環境傳播,還可通過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由於病人嘔吐和排便時可形成氣溶膠,攝入氣溶膠也可能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在托幼機構、學校、養老院等人群聚集場所中,極易引起暴發。
感染諾如病毒的症狀
諾如病毒感染後起病急,最常見症狀是嘔吐和腹瀉,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兒童感染後症狀有所區別,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
一般以輕症為主,屬於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後2-3天即可康復。但對於嬰幼兒、老人,特別是伴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可導致脫水等較嚴重的症狀。
諾如病毒如何預防?
目前針對諾如病毒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和疫苗,主要採用非藥物性預防措施。
學校
(一)及時發現病例。學校、托幼機構要嚴格落實晨午檢和因病缺勤追蹤工作。一旦發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人員,及時隔離送醫,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上報,並按要求報告給屬地疾控中心,配合完成疫情調查處置。患病人員不得帶病上班上課。
(二)加強環境清潔和通風消毒。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根據天氣情況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因酒精對諾如病毒無效,所以要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患者的嘔吐物、糞便和被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進行消毒,重點消毒對象包括課桌椅、玩具、門把手、水龍頭、餐飲具、衣物、教室地面牆壁等。含氯消毒劑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後及時使用清水清洗或擦拭乾凈,防止造成物品損壞。清潔前做好個人防護,清潔後及時洗手和消毒潔具。皮膚被污染時,應用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鐘後用清水清洗乾淨,粘膜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或0.05%碘伏沖洗消毒。
(三)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日常工作時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急性胃腸炎患者或隱性感染者須及時報告,應暫時調離崗位並隔離;對食堂餐用具、設施設備、生產加工場所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高風險食品(如貝類海鮮)應深度加工,保證徹底煮熟;備餐各個環節應避免交叉污染。
(四)加強飲用水管理。學校及托幼機構應保證飲用水安全,定期進行飲用水水質檢測,飲用水燒開後飲用。購買商品化飲用水須查驗供水廠家的資質和產品合格證書。
(五)加強健康教育。保持手衛生是預防感染和控制傳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定期對家長、學生和幼兒開展諾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識宣教,提高個人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養成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的良好衛生習慣。
個人
(一)勤洗手:飯前便後和加工食物前要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清洗20秒。(注意:消毒濕巾和免沖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標準洗手程序)
(二)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飲用煮沸過的開水(諾如病毒可耐較高溫度 60℃),蔬菜瓜果要洗凈,貝類等海鮮類食品要煮熟食用。外出就餐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餐廳。
家庭
(一)病例管理:建議感染者居家休息至症狀消失後72小時,與其他健康家人分開食宿、避免接觸。
(二)健康監測:家庭成員做好自我防護和健康監測,如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及時就醫。
(三)通風清潔: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對患者嘔吐物、糞便和被污染的物品及表面需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消毒(酒精無效)。清理前做好個人防護,清理後及時洗手和消毒潔具。
供稿:汪永敏 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