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屢試不中,母親就揍老大,宰相:「趕緊錄取,免得老大挨揍」

2023-01-08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弟弟屢試不中,母親就揍老大,宰相:「趕緊錄取,免得老大挨揍」

景莊老於場屋,每被黜,母輒撻景讓。——《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六十四》

這是《資治通鑑》中對李景讓母親的描寫。

鄭母

唐朝有一件奇事,大兒子考中進士,位高權重。三弟卻屢試不中,每次三弟考不中,母親不揍三兒子,反而揍大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這個方式竟然取得了效果,丞相將三兒子錄取為進士。

這個挨揍的大兒子就是唐朝名臣李景讓,他的母親是鄭氏,三弟名叫李景莊,後來也卓有賢名。鄭母揍大兒子,也多是怒斥,並不真的動手。鄭母住在洛陽郊外,早早的守了寡,撫養著自己的三個兒子。

鄭母雖然自己文化不高,但是對子女的教育很好,兒子們從小就懂道理。一次天降大雨,李景讓家的一堵牆被衝垮了,而在古牆下,出現了一個罐子,裡面滿是黃燦燦的金子。家中的奴僕高興的前來彙報,說罐中的金子,能夠裝滿一船。

鄭母教育兒子們

如果鄭母貪圖金子,家裡的生活環境會立馬好起來,但是她沒有。鄭母把這件事當成教育兒子的好機會,她命人把金子埋起來,並告訴三個兒子:

「士不勤而祿,猶

菑其身,況無妄而得,我何取?」

這件事深深影響了李景讓三兄弟,他們不貪圖錢財,只想要考取功名,為國效力。在鄭母的悉心教育下,三個兒子均成材,其中尤其以李景讓成就最大。李景讓當上大官時,已經滿頭白髮,仍然要聽從母親的教誨。

李景讓兄弟均成材

當時,李景讓在浙西做官,一個左都押牙違反軍令,被李景讓給處死了。軍中眾將士認為處罰過重,將要兵變,鄭母恰好去軍中看兒子。鄭母為了穩住軍中局勢,讓李景讓站在大堂上,怒斥兒子:

「爾填撫方面而輕用刑,一夫不寧,豈特上負天子,亦使百歲母銜 羞泉下!何面目見先大夫乎?」

李景讓磕頭跪拜母親,表示認錯,請求母親責罰。鄭母當即拿起鞭子,就要抽打兒子,被左右攔了下來。軍中將士一看,鄭母已經處罰了李景讓,怒氣消去一半,因此沒有激起兵變。

李景讓跪拜母親

同大哥相比,李景莊的仕途則更為艱難,他雖然是鄭母最小的兒子,最受寵愛。當時大哥李景讓位高權重,二哥李景溫也早早考中進士,步步升遷。只有李景莊多年苦讀,一直考不中進士,只是一個舉人身份。

鄭母痛惜三兒子,認為李景讓位高權重,只要說一句話,李景莊就能考取進士。因此,每次李景莊考不中進士,鄭母就會揍大兒子李景讓。鄭母可能是年紀大了,因此有點老眼昏花,多次為三兒子,找到大兒子李景讓。

鄭母痛惜三兒子

李景讓每每挨揍,就是不同意替三弟說話,他對母親說:

「朝廷取士自有公道,豈敢效人求關節乎!」

李景讓說完這番話,母親抬手就揍他,他也只能挨著,李景莊勸說母親,也沒能讓母親停手。時間一長,鄭母打大兒子的事情,傳到宰相的耳朵里。李景讓的清正廉潔,讓宰相嘆服,準備幫助於他。

宰相

又是一年科舉考試,李景莊再次參加考試,成績很好,已經錄取了。宰相專門為李景莊跑到貢院,查看李景莊的成績,一看錄取了,宰相也很高興。他對左右說:

「李景莊今歲不可不收,可憐彼翁每歲受撻!」

最終李景莊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中了進士,進入仕途,李景讓才避免了挨揍的命運。這時的李景讓位高權重,就是不肯為弟弟說一句話,可見他的正直。而李景莊沒有辜負母親和大哥的期望,最終靠著自己的能力,考取進士,正式進入仕途。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a14c28bfdb7df8a5a44ef08722fc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