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節,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
往年的我們逛花街猜燈謎送花燈,
然而,2020年的元宵節我們沒得鬧,
那就呆在家裡看電視,
《廣東名片》給您講講廣東騎樓的故事。
騎樓是城鎮沿街建築,上樓下廊。騎樓下廊,即人行道,叫「五骹基」。這個名稱與東南亞(印尼等地)的叫法有淵源關係。騎樓下的廊,遮陽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
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淵源最早可上溯到約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那是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歐洲殖民者後來在印度建起了能夠阻擋強烈日照的騎樓,歐洲建築風格中逐漸滲透進亞洲的建築特點。
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
騎樓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區。不同地區的騎樓會略微不同。在廣東,騎樓有著什麼樣的特色呢?
敬請關注珠江頻道今晚(2月8日)晚20:50播出的《廣東名片》之《廣東騎樓》!
編輯 | 曉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_OWinEBiuFnsJQVhg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