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宛央女子(ID:Apple1990-kun)
曾經,還是太年輕,不喜歡看《甄嬛傳》里甘露寺那一段劇情。
因為人,尤其是女人,生命里大機率會有一個階段對愛情是失望的,所以由己及人,希望電視劇里的女主角們,可以不再困囿於情情愛愛。
這是很多人想要跳過甘露寺一段的原因,大家都希望甄嬛快點開啟鈕祜祿·甄嬛的人生模式——男人和愛情都是不重要的,抵達權力的巔峰才是正經事兒。
可是,這幾天上海開始進入梅雨季,在纏綿細雨里沉下心來,認真看了幾集甄嬛回宮前的劇情,我忽然發現,甘露寺這幾集,講得真好啊。
它講的並不是愛情,而是命運,只是我從前沒看懂。
甄嬛回宮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她懷了孕,然後得知果郡王死了。
這甚至是唯一理由,至於她說的甄氏一族被困寧古塔,需要她解救,以及為果郡王報仇等等,那都是藉口,而且必須建立在果郡王死了這件事上,才能成立。
事實上,如果甄嬛和果郡王是正常婚配,甄嬛也未必會回宮。
因為有果郡王妃這個身份在,甄家就還有口氣,她和果郡王的孩子也能活得有名有姓。
但甄嬛和果郡王是私定終生,這就讓甄嬛很難辦了。
果郡王在的時候一切都還有轉圜之地,他們有大量的時間來籌謀,讓他們的感情歸宿變得合情合理。
再怎麼不濟,孩子的「皇室戶口」肯定是能上的。
但果郡王突然死了(當時所有人都這麼以為),甄嬛陷入了最尷尬的境地。
她當然可以跟溫實初走,但從此肚子裡的孩子就只能是私生子。
這是甄嬛最不能忍受的,甄嬛從來心氣兒很高,一個一直都活得高高在上的人,很難心甘情願成為普通人,她會意志消沉,但絕不會輕易認命。
甄嬛本人是很看不上溫實初的,自始至終甄嬛只是利用溫實初對她的喜歡。
更何況,溫實初說的那個辦法,聽著還可以,但真操作起來,同樣萬分兇險。甄嬛突然死了,宮裡忽然少了個太醫,只要不是傻子,一定會仔細琢磨這個事兒。
到了那時,以溫實初的能力,真的可以兜住嗎?
甄嬛永遠不可能選擇溫實初,因為溫實初作為丈夫,能給甄嬛的能量實在是太少了。溫實初最好的身份,就是作為一個太醫,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甄嬛對他的利用,確實自私,但不得不說一句,也是一種最好的安排。
我一直覺得甄嬛最厲害的一點是,作為一個後宮BOSS,她很會用人,甚至比太后還會用人。
太后用宜修,真的用錯了,但甄嬛用溫實初,用槿汐,用浣碧,用曹貴人,全都用得恰到好處,她讓每一個人在她們自己最適合的位置,釋放出了最大的能量。
可溫實初,始終看不明白這一點,非要把自己好好的一個太醫,逼成愛人。
他最後的悲慘結局,可他的這一點不自知也有關係。溫實初的能量,不管是配甄嬛,還是配眉莊都不夠,至於愛,那是另外一回事。
對比之下,《如懿傳》里的江太醫就清醒得多了,他可以成為如懿的助攻,但很清楚自己的能量,所對應的那個愛人,只能是惢心。
至於後宮妃嬪,他在心理上保持著疏遠的距離。
所以最後,他和惢心,擁有了宮斗劇里最好的結局。一個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否則很容易走向毀滅。
浣碧罵溫實初:「你如何能做到王爺可以做到的事情?」
雖然刺耳,卻也是實情。
繼續說回甄嬛。
不能選擇溫實初,那麼甄嬛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第一, 認命,自己老死宮外,兩個孩子從此活得沒名沒姓,比如可以託付給舒太妃,日後再找個其他由頭說是山外撿來的之類,但總之,不可能冠愛新覺羅姓氏;
第二, 回宮。而且必須得快,肚子裡的孩子等不了。
甄嬛肯定會選擇回宮,這也是她對自己的認知決定的。
甄嬛雖然外在確實矯情,但她內心是一個無比清醒,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她尊重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我說自己從前沒看懂《甄嬛傳》,就是在於曾經我只看到了這一層——甄嬛回宮,成為鈕祜祿·甄嬛,是她自己的選擇。她是失去了一些東西,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但現在我有一點不一樣的想法。
甄嬛回宮,讓我看到了命運對一個人的塑造。
在和果郡王私定終生之後,甄嬛真的完全不在意四郎了嗎?我曾經以為是的。
現在覺得,未必。
有一細節,在甄嬛回宮前反覆被不同的人提了幾次——那就是四郎在夢中叫了甄嬛的名字。
這事兒,果郡王提過。
甄嬛一下子就記在了心裡,她後來敢那麼義無反顧地回宮,就是在這個細節里判斷出四郎原來是愛她的。
蘇培盛也提過。當時甄嬛眉心微動。
後來,槿汐也提過一次。她問甄嬛:「難道娘子內心裡,真的沒有轉過什麼念頭嗎?」
甄嬛沒有正面回答槿汐這個問題,只說已經被傷得體無完膚,現在又給點藥物,有什麼意思。
但甄嬛再一次眉心微動。
槿汐於是也露出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表情,說:「無論有沒有意思,只要皇上有這份心,我們就事半功倍了。」
槿汐的這句話潛台詞非常豐富,結合後來蘇培盛的那一句:「兩下里都是有情的,這不是一拍即合嗎?」,就更容易理解。
電視劇借槿汐和蘇培盛之口,把甄嬛不肯承認,但旁觀者洞若觀火的事情告訴我們:甄嬛和皇上之間,即使到了此時此刻,也還是心中各有情意的。
在甘露寺重逢那一晚,甄嬛看著熟睡的四郎,落了淚。
她別過頭,閉上眼,任由眼淚和情緒遊蕩,那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既有對果郡王的想念和抱歉,也有對四郎和自己走到如今境地的感慨,恐怕只有一句古詞才能寫得進甄嬛當時的心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到底是哪裡出了錯?她甄嬛錯過了一個自己愛過的人,又愧對了另一個自己決定去愛的人。
命運的錯過跌宕竟然一天都沒有放過她甄嬛?
以為四郎不愛她,自尊心備受打擊,執意離宮,然後卻發現自己離錯了?
已經死了心,決定開啟一段新生活,老天又來告訴她,你剛愛上的果郡王死了,你打算利用的四郎,對你有過真心。
更慘的是,很快她又受到另一重打擊——原來果郡王沒有死。
甄嬛的人生,是一步錯,步步錯。
恐怕換成是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一種被命運捉弄和辜負的感覺。
當甄嬛踉蹌著靈魂再次走進那座宮殿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太難了,甄嬛遇到的命運真的太難了。
我曾經厭煩過甄嬛,但這一刻,我只想原諒,只有理解,因為甄嬛已經做好了一個女人,能做的一切,只是,她算來算去,終究算不過命運。
我也想起自己最近在讀的兩本書,一本關於章獻太后劉娥(對,就是劉濤飾演的那個),一本關於慈禧太后。
很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劉娥和慈禧,一開始都不是那麼有野心,那麼無情的人。她們命運的轉點是,失去了自己曾經很珍惜的人。
慈禧最重要的一次轉變,是她失去了自己的親兒子同治。同治19歲離世,很突然,沒給慈禧任何心理準備,也沒留下任何子嗣。慈禧突然發現,她曾經機關算盡的所有付出,竟然在命運的無常面前,全都失控了。
從那以後,慈禧變得不太一樣。
就像甄嬛回宮後徹底改變了一樣。
是她們天生有野心嗎?那只是其中一個理由,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們突然都被迫發現一個事實——命運太難掌握了,相比較而言,權力和人心倒是一件可以操控的事情。
於是甄嬛,終於變成了操控人心的鈕祜祿氏。
她想牢牢握住一點可以握住的東西。甄嬛她選擇的不是權力和野心,她選擇的其實是一種安穩可控的命運。
甄嬛被命運的翻雲覆雨嚇怕了,所以她摒棄了情愛這些太依賴於命運的,不可控的東西。
而權力和地位,則是通過算計和博弈可以得到的東西。
這是甄嬛後來變得無情的本質原因。
我曾經那麼篤定地說:甄嬛的一生,是「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的一生。
但現在我想說:甄嬛的一生,是「人總想改變無常命運,但不知不覺被命運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現在我才懂,其實甄嬛並沒有大女主光環,終其一生,她都是一個被命運玩弄了的人。
《甄嬛傳》是比《如懿傳》更悲傷的故事。
-轉發、點贊、點在看,都是鼓勵-
- End -
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瀟洒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洒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