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7季:這一次康震的表現,讓「挑刺者」沒話說

2022-03-23     球球房產

原標題:《中國詩詞大會》第7季:這一次康震的表現,讓「挑刺者」沒話說

說實話,在看詩詞大會第7季之前,筆者確實有點兒擔心。擔心這一次節目出得又太過簡單,擔心百人團又因錯誤率太高而被批。這種種的擔心,都是源於對節目的喜愛。

當然,讓筆者最擔心的還是康震的表現。在前幾季節目裡,康震確實被一些「挑刺」者,找出了不少所謂的毛病。

比如,他曾把「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句詩,送給現場的選手。事後,卻被批:這明明是杜甫用來諷刺人的詩,並不是夸人。

但事實上,每一句詩自從問世後,其用法及意義都會隨著歲月的變遷發生變化。現在我們用這句詩來夸人,本身是不會引起誤會的。

再比如,當年他曾在現場創作過這樣一首詩: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競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其實寫得頗為大氣磅礴,卻硬是被人挑出了各種「毛病」。又是說他借鑑得太多,又是說他只知道模仿。但事實上,現代人寫古典詩詞本身就不易,即興能寫成這樣已相當不錯了。

當然,對於這種種質疑,康震老師也並沒有計較什麼,也並未爭辯過,仍然堅持把最好的點評帶給大家。

而近日,他在《中國詩詞大會》第7季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筆者搜索了節目播出後的評價,這一次,他終於讓那些「挑刺者」不說話了。

至於他的具體表現,筆者用第4期節目裡的一個片段,跟大家細說。

這期節目考了一些李白和杜甫詩,特意提到了李白和杜甫的感情。主持人龍洋於是拋出了一個傳了多年的「老梗」,她指出:「杜甫仰慕李白,李白仰慕孟浩然,這就是著名詩人的朋友圈。」

是的,關於他們之間友誼的爭論,一直都在。甚至有詩迷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李白根本就瞧不起杜甫,認為他又窮又不夠洒脫,所以不願意帶他玩。

真的是如此嗎?關於這一點酈波老師提出一個觀點:其實李白和杜甫並不是一輩人,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

酈波老師認為既然大一輩,那杜甫為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只回幾首,也是說得過去的。正如,李白給孟浩然寫過,但孟浩然比他大一輩,所以孟浩然也不回是一樣的。

酈老師這種解釋當然是說得過去的。但接下來,康震老師則給了更為深刻的解釋,而且他得出結論:杜甫對李白的定義和仰慕,並非僅出自於對朋友,或者對老大哥的喜愛,而是有更深層的意義。

康震講了一系列理由:

其一, 杜甫是最了解李白的人。比如,杜甫曾寫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康震認為這是所有對李白的評論里,最精準的一句。

李白雖然有名,但在那個年代,還沒有人敢說哪個人的詩就無敵。但杜甫卻很肯定,他在當時似乎就料到了這一點,因此才敢這麼說。

其二,康震認為杜甫是站在一個文學史家、歷史學家去評價李白。比如他曾寫道「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在李白最困苦的時候,杜甫自己也過得並不好,但他相信李白的落魄只是暫時的。終有一天,世人會意識到李白的偉大和才華。

從以上兩點來看,康震認為杜甫對李白的欣賞,是超出友情範疇的,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去評價一個同行。

聽了康震對這段友情的詮釋,筆者突然發現:我們只憑兩人互贈詩歌數量的多少,去討論李白是否待見杜甫之類的,就太狹隘,也太片面了。康震老師就是有這樣的能力!能把一個看似挺老的話題,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去理解和評說。

結合第7季前幾期的節目來看,目前筆者沒有發現任何他說得不妥的地方。而這,也是諸多「挑刺者」,這次不再出來找茬的原因。對此事,您怎麼看?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99a129142c9ebfa41e5c86b2aa7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