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要破了?朱嘯虎說大模型商業模式非常差,Sea創始人稱企業轉型AI較困難|鈦媒體AGI

2024-05-08     鈦媒體APP

原標題:AI泡沫要破了?朱嘯虎說大模型商業模式非常差,Sea創始人稱企業轉型AI較困難|鈦媒體AGI

儘管ChatGPT狂飆一年多,並引發新一輪AI追趕熱潮,但國內對於AI虧損等質疑聲依舊不減。

5月8日下午第18屆中國投資年會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表示,大模型商業模式非常差,技術沒有差異點,而且每一代模型都要重新去砸錢,每一代的變現周期則僅有兩三年。

「我覺得奧爾特曼(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EO)是在吹牛,GPT-5肯定沒有這麼驚艷。」朱嘯虎認為,GPT-4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的商業需求,他預計新一波AI應用的大爆發將在明年到來。

與此同時,東南亞科技龍頭Sea冬海集團創始人、原新加坡首富Forrest Li(李小冬)日前向6萬名員工發布內部信中警告稱,未來幾年企業向 AI 技術轉型將帶來混亂局面,過渡變得很困難。

一天兩次質疑,AI 「泡沫」真的破了?

朱嘯虎:大模型商業模式差,GPT-5沒那麼近

當前,全球 AI 領域投資規模和數量全面下降。

李飛飛聯合領導的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所 (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HAI) 在日前一份報告中表明,2023年,全球對 AI 領域的投資已連續第二年下降,考慮到少數股權交易和公開發行,去年 AI 總投資達1892億美元,與 2022 年相比下降20%。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Diana Iovanel等預測,AI推動的美股牛市還會繼續,截止到2025年底,投資者對 AI 的熱情依然不會有所退減,AI的股市指數將在2025年上漲27%以上(較當前水平而言),但 AI 資本泡沫或將在2026年破滅。

那麼,「AI 泡沫」真的快要破了?

5月8日舉行的第18屆中國投資年會上,朱嘯虎與獵豹移動CEO、獵戶星空創始人傅盛做了一場圓桌討論 AI 投融資。

一年之前,朱嘯虎表示,ChatGPT對創業公司很不友好,未來兩三年內請大家放棄融資幻想。彼時傅盛轉發了朱嘯虎這篇文章,並批評稱,「矽谷一半的創業企業都圍繞ChatGPT開始了,我們的投資人還能這麼無知者無畏。」

一年之後,雙方回顧這場爭論,朱嘯虎認為是標題黨造成了誤解。「後來我們溝通過,我們實際上觀點很一致的,在 AI這塊,我個人對AI應用明年爆發是非常樂觀的。」他認為,Llama3的兩個小模型很厲害,而iPad Pro在近日又推出了M4晶片,意味著以後可能在端側可以直接跑一個幾百億參數的小模型。

朱嘯虎表示,在GPT-4以後,自己對GPT-5沒有太多期待。「我們都感覺奧爾特曼在吹牛,GPT-5肯定沒有那麼驚艷,或者驚不驚艷都不重要,GPT-4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的商業需求了,和x86架構會很像,以後10年的升級對商業模式沒有什麼大的更改了。」

朱嘯虎指出,大模型商業模式太差,技術沒有差太多的情況下,每一代技術都要投,現在可能3.5版本要投入幾千萬美元,疊代到4版本要幾億美元,到5版本可能要幾十億美元,每一代模型都要重新去投入,而變現周期可能就兩三年,「這比發電廠還要差」。

「發電廠你投了基建以後基本上不需要再投入很多錢,而大模型是每兩、三年就要砸更多的錢去升級,而且變現後期可能就兩、三年,說實話商業模式是非常差的。而且我們都感覺,Sam Altman在『吹牛逼』,是吧。」朱嘯虎表示。

「我覺得『四小龍』(曠視、依圖、商湯、雲從)不是下限是上限」,朱嘯虎則更激進一點,他認為「四小龍」運氣很好,碰上了安防大建設的巨大紅利,雖然由於項目性質現金流不佳,但也有逾期的錢不斷墊著現金流。「我們當年為什麼不投『四小龍』,就覺得技術是沒有門檻的,最多領先別人半年時間,為什麼市場上今天競爭還是這麼激烈,(是因為)技術上沒有什麼差異點,大模型更是一樣,我覺得更差。」

同場發言的傅盛表示同意。

傅盛認為,與AI四小龍所在的AI 1.0時代不同,以ChatGPT發布為起點的AI 2.0時代,全社會迅速達成共識,即這項技術會帶來生產力革命。這意味著,在AI 1.0時代,在科技巨頭下場之前,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差是足夠的,但在AI 2.0時代,中國科技巨頭下場的時間反而比初創企業更早。

傅盛還表示,到今天他都不認為「四小龍」是好模式,「看了一下某些上市公司財報收入30個億,虧損70個億,我覺得好的企業當然前期要投入,但不應該10年都是這樣。」他表示獵豹也有一些虧損,但都是量入為出,有一定超前,但並不是完全不計成本地投入,所有的科技一定要最後形成閉環。

傅盛指出,包括OpenAI在內的大模型企業,其商業模式可能存在挑戰。他認為,用大模型實現智能湧現就像哥倫布航海,在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大陸之後,所有人都會快速跟進,而大模型企業在技術上很難領先競爭對手超過1年,留給商業化落地的時間窗口太短。

他以蘋果公司為例表示,蘋果公司雖然有錢,但短期內只需要專注於開發端側的中小模型和晶片,大模型接入其它廠商即可。

傅盛判斷,以後每個設備,包括電腦和手機,都會內置一個本地的模型,而創業機會在於,如何將這項技術包裝成產品讓用戶使用。他舉例,他在做私有模型落地時發現,百億參數的中小模型在絕大多數場景下已經夠用,如果給它規定的場景足夠清晰,表現還會好過參數更多、更通用的大模型。

在大模型的路徑上,朱嘯虎認為,開源小模型必然是未來方向,且商業機會很多,「大部分的工作都不需要清華本科、哈佛博士的,只需要一個專科的學生就足夠了。」

傅盛認可這一點,「最後可能百億參數模型的智能水平足夠滿足大部分應用,甚至如果給它規定的場景很清晰,會比GPT-4還好,就和你招一個中專生,每天就回答問題,不需要寫古詩,也不需要參加奧賽。」

朱嘯虎還提及一個內部復盤是,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都是應用賺最多的錢。雖然每個周期一開始都是硬體和基礎設施賺的錢多一點,但到後面應用賺錢是前面的10倍以上。

他認為,這次大模型要比PC網際網路時期疊代速度更快,PC網際網路疊代速度是10年為周期的,這次是以年為周期的,「所以我為什麼很樂觀,明年應用絕對爆發,因為開源模型已經到了足夠的智能水平了。」

為什麼是明年?「很多時候讓子彈飛一會兒,不是一個壞的選擇。」朱嘯虎說。

億萬富翁Sea創始人:AI 轉型將帶來非常混亂的局面

據報道,近日,Sea公司創始人、億萬富翁Forrest Li(李小冬)日前在內部信中警告稱,現在 AI 可能是Sea一個更大的挑戰,未來幾年公司向 AI 的過渡將很困難。但他強調,該公司的財務狀況比過去十年更好。

「AI 浪潮尚未完全到來,但我們可以看到它即將到來。這次技術轉型對我們來說可能比上一次更困難。當時作為電子商務和移動遊戲新手,我們一開始就完全專注於新平台。這一次,我們將不得不適應新技術。」李小冬表示。

李小冬

作為東南亞電商購物平台Shopee的所有者,儘管公司市值超過2000億美金,但Sea在擁有超過6.5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面臨激烈競爭。位元組跳動旗下的 TikTok、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以及Temu 和Shein等新進入者正在爭奪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市場。

2023年5月,李小冬宣布Sea公司裁員約7500多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 10%,並凍結了高管團隊薪資。同時,去年8月,除了 AI 之外,Sea還加大力度打造直播業務,這一新舉措可能會侵蝕利潤並引發與 TikTok 和阿里巴巴的價格戰。

如今在成本削減的幫助下,Sea提高了盈利能力,取得一些成功。該公司在今年三月份表示,預計2024財年將連續第二年實現盈利。而年初至今,Sea股價上漲61%,接近12個月來的最高點,但它們仍遠低於歷史水平。

「我們關心每一塊錢、每一分錢,」李小冬表示,「你可以有遠大的夢想、遠大的抱負,但如果你無法生存怎麼辦?你的腦海中總是會出現這樣的聲音,說我們可能沒錢了。」

李小冬希望,Sea 能夠實現盈虧平衡,該公司發展過程中在很多方面都追隨亞馬遜及其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先例。「矽谷的創新者可能很難專門思考這些問題。」

總結來看,無論是朱嘯虎,還是李小冬,大家都非常質疑 AI 的盈利能力和整個行業的困難程度,尤其是 AI 大模型商業化的「造血能力」不如預期。

實際上,AI 是一個長周期、不斷創新的產業,而非網際網路時期典型的「贏家通吃」、近乎為0的邊際成本增長、高用戶黏性的行業,AI、雲計算等領域沒有「壟斷」,所以壁壘沒有那麼高,並需要不斷技術創新,一旦減少研發投入,就如同IBM和微軟當年事件一樣,直接退出了行業頭部位置,因此,所有 AI 公司都無法避開高昂的投入成本。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談到,AI 技術就跟Gartner曲線(描述技術發展周期的專業圖表)一樣,總有一個概念爆發的夢幻期,然後到泡沫破滅。但它不是真的破滅,是有很多人帶著過度樂觀、過度神化的角度看到沒有那麼好,又開始理性,理性之後再慢慢堅持下來,又會出現持續增長,進入推動社會進步的階段。

因此,從周期性角度來看,儘管 AI 領域頭部效應明顯,但這個賽道沒有終局,企業也不會僅憑藉一個 AI 技術,就能實現大規模、壟斷性質的商業化。

長期來看,AI 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仍需要很長時間,需要人們耐心等待。至於資本,他們肯定等不到這一刻。

朱嘯虎講的一段話一語中的:「我是要給LP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這是最基礎的一個角色。中國要談『耐心資本』,我昨天在講,我是有耐心,但沒有資本,對吧,這才是笑話。怎麼才有耐心資本,必須是每年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大家才會相信你,如果我投了1個億、10年一分錢沒有回來,你到底是不是騙子我都不知道。但是每年有穩定的現金流,大家都會比較放心一點,這才會建立耐心、長期的投資。」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9698b3ac8aa5dfe3e595b1b3ead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