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普京更新核政策後,北約又搞核演習,五核國還將在紐約開會?

2024-10-11     上觀新聞

一年一度的北約核演習又要來了。北約秘書長呂特10日表示,北約13國將於14日起在英國、歐洲北海等區域舉行為期約2周的「堅定正午」核演習,芬蘭將首次以北約成員國身份參演。

演習發生在烏克蘭危機延宕之際,也發生在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更新核政策的背景下。當前核軍備競賽與核衝突風險不斷攀升,全球都在緊張觀望。

同樣在10日,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五核國將在未來兩周內在美國紐約舉行會議。分析認為,當前美俄兩個核大國互秀「核肌肉」、降低核門檻,縮小迴旋餘地的同時也拉響核風險警報。國際社會尋求通過溝通協商管控核危機,避免局勢失控。

「新客」與「常客」

這將是北約自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第三次舉行「堅定正午」核演習。

北約助理秘書長拉普斯利直言:「我們尋求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威懾任何對手,主要是俄羅斯。」

觀察人士注意到,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堅定正午」演習時長較往年延長一倍,持續約2周,凸顯幾大特點。

一是參演國家眾多。

冷戰結束後,北約軍隊逐年減少核武器部署數量,核戰爭演練不再是軍事建設的重點。

然而,近年來北約以外部威脅加劇為由,不斷提升核演習強度。最近3年,參演的北約成員基本都達到10多個。芬蘭此次也將首次以北約成員國的「新客」身份參演。

二是參演裝備多樣。

此次演習共有60架各型飛機參演,包括F-35A戰鬥機和B-52轟炸機。

值得注意的是,B-52轟炸機最近三年已成為軍演的「常客」。該機在作戰載荷方面遠高於北約歐洲成員國的「狂風」戰鬥機等核投送平台。

有評論稱,B-52來到歐洲直接擴大了演習領域,包括指揮、基地保障、掩護部隊等都將被帶動起來。

三是演習範圍較廣。

演習地域將集中在英國、歐洲北海(距離俄羅斯900公里)、比利時、荷蘭等地,將使用8個軍事基地。演習期間不會使用任何實彈武器。參演的約2000名軍事人員將模擬戰機攜帶美國核彈頭的任務。

北約有三重目標

湖南師範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表示,此次軍演與以往的不同在於,北約越來越有意通過展示核能力對俄施加核威懾,主要想達到三個目的。

一是加強戰備。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北約一直把展示核力量置於整個應對計劃之中,對俄羅斯發展核力量做出回應。就在上月,B-52轟炸機往返波蘭與六個北約盟國進行演習;德國媒體也在上月報道,一架德國戰機疑似掛載B61-12型核彈在美訓練。

二是以防不測。

當前,俄烏戰場形勢出現更令人擔憂的變化。特別是如果烏克蘭在北約國家首肯後,動用西方武器對俄本土縱深目標發起遠程打擊的話,俄軍可能做出重大反應。北約需要通過實戰提前做好準備。

近日,普京重新劃定核武「紅線」——新版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草案提議,將任何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參與或支持下對俄羅斯的侵略視為對俄的「聯合攻擊」。

俄分析人士稱,俄方希望以此阻止西方「解禁」烏遠程武器攻俄。但過度降低核武門檻會縮小迴旋餘地,加劇在倉促間做出致命決定的風險。也有觀察指出,俄核政策的修改並不意味著局勢將立即升級。

滕建群認為,普京的這一調整既有增強俄核威懾的考慮,也是為實戰做準備。特別在涉及領土主權的一些戰略目標受到威脅後,使用戰術核武器的門檻會調低。

三是前沿部署。

滕建群指出,美國更多時候是借著演習,推動北約向靠近俄羅斯邊境地區部署「大殺器」,包括轟炸機、戰鬥機等常規武器以及戰術核武器。

過去,北約在波羅的海三國部署的小動作不斷,如今芬蘭「入約」後,可能成為北約部署「大殺器」的前哨國家——儘管芬蘭總統近日強調芬蘭不會部署核武器,僅限於參與北約的核計劃。

當前,美國在北約5個歐洲成員國的6個空軍基地部署了約100枚B61型戰術核彈。一個值得警惕的變化是,美國近年來一直推進上述核彈的延壽工作,即用最新型B61-12核彈替代B61-3和B61-4核彈。

滕建群表示,美國對核彈延壽,其實就是進一步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B61-12可用於空射和精確打擊,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就已經入役的戰術核武器,意味著美國準備隨時向對手發動外科手術式的低當量核打擊,潛在目標包括俄羅斯、伊朗等。

在滕建群看來,當前俄烏戰局膠著,北約核軍演可能帶來諸多風險隱患。

首先,將使歐洲地緣安全形勢更趨複雜,如果歐洲長期籠罩在核陰影之下,各國人人自危。

2000年以來,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發展迅速,此外還發展高超音速等武器。近日,普京已下令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進入全面戰鬥準備狀態。如果北約的演習刺激俄羅斯,地區軍備競賽將有所加劇。

其次,美俄關係可能繼續處於緊繃狀態。美國已經把俄羅斯視為歐亞大陸的主要威脅和對手,雙方不斷硬碰硬,關係將雪上加霜。

防擴散任重道遠

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核緊張局勢顯著升級之際,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10日表示,五核國將在未來兩周內在美國紐約舉行會議。他未透露具體日期和參會官員級別。

五核國為中、俄、美、法、英,它們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久前,中國正式接任五核國機制協調員。

滕建群指出,會議主題仍將聚焦軍控、裁軍、防擴散,但會更加針對當前美俄互秀「核肌肉」,俄烏戰況膠著這一背景。如何通過溝通協調管控核危機,避免使用核武器特別是戰術核武器,將成為重要關注點。

滕建群認為,中方對於俄烏衝突的立場,不僅包括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還強調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中國倡議五核國談判締結「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或發表相關政治聲明,也是為了與各國一道,不斷加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權威性和有效性,避免核大戰。

「事實上,核武器的雙刃劍性質是非常明確的。2022年五核國就發表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的聯合聲明。」滕建群說,「但戰爭往往是升級到一定程度無所不用其極。當前背景下更體現中國方案和主張的現實意義和引領作用。」

另一方面,全球核軍控體系面臨嚴峻挑戰,俄方去年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美國則自始沒有批准這項條約。而作為美俄雙邊核軍控碩果僅存的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前景也存在不確定性。

「如果這些多雙邊軍控機制都出現倒退,更多國家可能進行核試驗,國際軍控和防擴散的努力將大幅倒退。全球會不會面臨更加複雜的核擴散局勢?這令人擔憂。」滕建群說。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8e6d9f3de942169aafb2efc0e4372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