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政法力量——政法機關推進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

2024-01-13     求是網

原標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政法力量——政法機關推進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政法力量——政法機關推進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

新華社記者

國泰民安,民之所盼。

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下力氣懲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犯罪行為、持續深化政法改革回應人民期盼……近年來,政法機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提高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萌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溪江畔的「楓橋經驗」,60餘年來歷久彌新,在神州大地孕育出一個個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2023年9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楓橋鎮,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完善「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台,探索「群英斷是非」訴源治理工作法,創新開展涉外糾紛人民調解……近年來,政法機關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找到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推動「楓橋經驗」在新時代不斷創新發展。

「不管誰來都不好使,為了出口氣也要干一架。」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委政法委一級主任科員肖秋龍在處理一起鄰里糾紛時,聽到這樣的「氣話」,卻並不氣惱。

「矛盾調解表面是解開『事結』,實際上是要解開『心結』。」肖秋龍走訪調研了全市16個鄉鎮(街道)後,摸索出「四用四結」家門口解紛工作法,即用腳板丈量怨結、用熱臉融化氣結、用婆婆嘴解開心結、用親情打開事結,把矛盾調解工作做到群眾心坎兒上。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政法機關重任在肩——

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總工會、住建部等13家中央單位建立「總對總」多元解紛機制,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糾紛1747.1萬件,調解成功1203.5萬件,同比增長34.5%。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開展檢察聽證信訪案件3萬餘件,同比上升12.6%,矛盾有效化解率近80%。

公安機關常態化開展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持續推動警力向基層一線下沉,全國1.4萬個派出所派駐了人民調解組織。

截至2023年6月,60多萬個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383萬餘名鄉村「法律明白人」活躍在田間地頭,幫助村民依法化解矛盾。

人民智慧與科技賦能交匯,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更加完善——

浙江嘉興推出「民聲一鍵辦」,實現12345、110與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台互聯互通,群眾無論打哪個電話,內部都能無障礙流轉。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探索「甘心調」矛盾風險調處運轉體系,把網格員、專職人民調解員、社區民警、檢察官、法官、心理諮詢師等資源彙集在一起,線上線下並行,實現網格事項發現處置全過程閉環管理。

……

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政法機關不斷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新舉措,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努力營造更加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

嚴懲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

2023年11月16日,打擊緬北電詐再傳捷報。在緬甸各方的大力配合下,3名緬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重要頭目被成功抓獲並移交我公安機關。

電詐犯罪近年來高發,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財產損失,百姓深惡痛絕。政法機關聞令而動、重拳出擊,取得重大戰果,形成有力震懾——

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3.7萬起,緬北4.1萬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2023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電詐犯罪嫌疑人3.4萬餘人,同比上升近52%;截至2023年12月底,國家反詐中心累計下發資金預警指令940.6萬條,公安機關累計見面勸阻1389萬人次,緊急攔截涉案資金3288億元……

同時,政法機關深入貫徹實施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組織、策劃、實施、參與電詐活動違法人員依法進行行政處罰,有效懲治相關「黑灰產」違法行為;起草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推動警示教育,更好預防犯罪。

「自2023年8月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連續下降,打擊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賈俊強說。

群眾最痛恨什麼,政法機關就重點打擊什麼。回應百姓關切,維護「朗朗乾坤」,把平安答卷寫在人民心中。

2023年初,電視劇《狂飆》火遍大江南北,折射廣大人民群眾對黑惡犯罪的痛恨,對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的關注和期待。

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到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政法機關近年來始終保持對黑惡勢力的嚴打高壓態勢,堅決「打傘破網」,徹底「打財斷血」,將黑惡勢力消滅在萌芽狀態。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掉涉黑惡犯罪組織1900餘個,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9萬起,全國查處治安案件數與2022年基本持平,刑事案件立案數比2022年下降4.8%。

深化源頭治理,才能有效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全國掃黑辦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深入開展教育、金融放貸、市場流通三大行業領域整治,依法處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業領域亂象問題,預防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

新時代新征程,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有了更多期待。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政法機關如何緊跟時代步伐,更好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責任?

保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國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崑崙2023」專項行動,破獲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1.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萬名。

嚴厲打擊經濟金融領域犯罪,全國檢察機關2023年1月至11月共批准逮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嫌疑人11060人,提起公訴22529人。

築牢國家安全防線,國家安全機關發文鼓勵公民舉報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公布重大案件信息和典型案例……

保民安、護民利、暖民心,以法治之力築牢國家安全鋼鐵長城、守護百姓安居樂業,讓你我切實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

深化改革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在家中就能通過機頂盒連接電視參加庭審,還現場收到了調解書,太方便了。」

2024年1月8日下午,重慶市銅梁區居民劉興容在家中電視前,作為原告參加了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庭審。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議,並採用電子送達的方式立即向當事人送達了調解書。

曾經打官司「跑斷腿」,如今「智慧法院」建設已經拓展至包括二審案件在內的更多領域。截至2023年8月31日,最高法在全國16個試點地區開展的民事、行政二審案件網上立案試點共收到立案申請132382件,立案周期平均時長較試點前縮短四分之三以上,最快可以實現當日申請、當日立案。

群眾所需,改革所向。政法機關聚焦群眾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問題,推動建設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人們對政法改革有了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

身在海外,卻急需在國內辦理公證業務,怎麼辦?司法部2023年確定295家公證機構與駐外使領館共同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業務,這些公證機構遍布31個省區市,參與海外遠程視頻公證的駐外使領館也廣泛分布在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拉美和大洋洲。

公安政務服務深入推進 「一窗通辦」「全程網辦」「跨省通辦」,在駕駛證、護照證件「全國通辦」的基礎上,29個省區市已實現所有類型戶口遷移「跨省通辦」,更多流動人口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

檢察公益訴訟不斷向更寬領域拓展,更加有力維護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訴訟受案範圍不斷擴展,從最初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四個領域,擴展到英烈權益保護、安全生產等領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從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彰顯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堅決態度,到最高檢發文明確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再到公安機關公布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26條措施……政法機關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執法司法各個環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滿意以上。

保國家安寧,護經濟發展,守萬家燈火。各級政法機關奮力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現代化,推動平安中國建設不斷邁向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記者羅沙、馮家順、劉碩、齊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7d9006d69cbb7a215646aaa8ae441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