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作者:洞見CC
有人曾把李清照一生的足跡,繪製成了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以前那個對女子要求甚嚴的年代,李清照的足跡卻遍布許多地方。
究其原因就在於,她一生有半數的時間裡,都在流離輾轉的路上。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女詞人,她的人生,大致可以用八個字概括:
半生繁華,半生淒涼。
在人生的後半程,她經歷過家族沒落,經歷過夫妻情裂,更經歷過家國破碎。
人間的千磨百難,造就了她詞句間的沉鬱悲涼。
她把一生的傷心與失意,都揉碎在了詩里。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
當你讀懂了這些詩句中的深意,你的失意與孤獨,痛苦與落寞,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1
讀懂感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常言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思念蝕骨的滋味,每一個深陷情網中的人,都會深深懂得。
李清照的這首詞,便非常直白地表露了一個女子的相思。
公元1101年,李清照在家裡的安排下,與門當戶對的趙明誠成了婚。
婚後,李清照發現,兩人竟意外地誌趣相投。
所以在此後相處的時光里,兩人也是琴瑟和鳴,恩愛有加。
後來,趙明誠為了仕途,經常去外地遊學,李清照在深閨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
於是等到重陽佳節的那一天,李清照給他寄去了這首詞。
詞短情長,讀過此詞後的趙明誠,恨不得立刻插雙翅膀飛到李清照身旁。
然而世事向來都是殘酷的,再甜蜜的感情,也會在瑣事中,變成一地雞毛。
他們成婚的第七年,李清照的父親遭人陷害而被貶,李家在一夕之間衰敗。
而趙家因怕被牽連,不但不幫襯李家,還逼著趙明誠休了李清照。
趙明誠雖然沒有作此絕情之舉,但李清照也被趙家的舉動寒了心,主動搬回了娘家。
趙明誠也沒有挽留,兩人的關係也逐漸變得冷淡疏遠。
後來金兵南下,趙明誠作為一個守城的知府,竟然軟弱到棄城而逃。
李清照知道後,對趙明誠失望不已,在激憤之中寫下了一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趙明誠也悔不該懦弱膽怯,讀到此詞後,更是羞愧不已,不久後就鬱鬱而終了。
《長阿含經》中有言:「恩愛無常,會合有離。」
多少相愛的人,曾經愛到死去活來,可走著走著,又都變成了話不投機,相看兩厭。
但即便結果是這樣,也不該因此否定所有相遇的美好。
畢竟,誰都無法站在一段感情的開端,預判最後的結局。
珍惜相守的每一天,不辜負時間,不辜負彼此,才是對一段感情最大的尊重。
2
讀懂世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年少時,曾是那樣的明媚鮮妍。
她最喜歡飲酒作詞,劃舟漫遊。
有一次,她乘興劃舟到了藕花深處,日暮回來時又驚起了一群鷗鷺。
然而等到中年後,李清照卻完全沒有了這樣的心境。
友人約她去遊玩,她卻只感慨那些輕舟,載不動她的許多憂愁。
世事的對一個人的摧殘,遠比時間來得還要深刻。
公元1129年,趙明誠病故。
雖然在此之前,李清照與趙明誠之間的感情已有嫌隙。
但對於一個曾經深愛過的人來說,接受愛人的死亡,始終是一件讓人痛徹心扉的事情。
所以從那之後,李清照再也沒有了少女心境。
取而代之的,是日復一日的黯然神傷。
也是在那個時候,金兵南下,中原大亂。
李清照一介女流,只得在戰亂中帶著之前與趙明誠收集的十五車文物,到處流離輾轉。
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艱難。
後來,李清照一路輾轉到金華之時,生活已經陷入了山窮水盡。
她身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雖然這裡的雙溪春景風景秀麗,但她卻愁緒滿懷,無心欣賞。
世事的悲苦,真的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所有趣味。
然而即便處境如此艱難,李清照卻依舊在堅強地活著,以一介柔弱之軀,扛住了所有風雨。
很認可余華的一句話: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每個人的一生里,都會有遺憾和失去。
如果因為這些傷痛,就對生活徹底絕望,那未免對不起自己來這世上一遭。
在有限的光陰里,掙扎地活著,你才能最終給生命畫上圓滿的句號。
3
讀懂孤獨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接連經歷國破、家亡、夫死等大事,整日哀傷不已。
這時,又有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闖進了她的生命里。
但張汝舟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渡李清照,而是因為看中了李清照的才名和文物。
他用花言巧語哄騙李清照嫁給他後,就原形畢露,日日逼問李清照那些文物的下落,甚至有時還家暴她。
驕傲如李清照,怎能忍受這種屈辱。
即便當時女子提離婚要坐幾年牢,李清照也毫不猶豫地將張汝舟告上了公堂。
最終,她重回孑然一身。
而這段糟糕的婚姻經歷,也讓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思念更加濃烈。
無數個孤枕難眠的夜晚,李清照都在腦海中回憶過往。
可越是觸碰過往,李清照的心就越是孤寂。
又是一年秋天,李清照獨自喝著苦酒,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詞句一開頭,就是「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她的孤獨,可想而知。
《百年孤獨》里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孤獨,是每個人生命里必經的黑暗。
但在這段無人問津的日子裡,李清照始終都一個人默默地苦熬著。
到最後,她將滿腔孤獨凝聚在筆墨間,寫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詞曲,將人生推至了新的高度。
而我們一生中,也會數次與孤獨交鋒。
不必惶恐,也無需退縮。當你走過了這片黑暗,此後一個人的日子,你也能享受到萬千光景。
4
讀懂命運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清平樂·年年雪裡》
史鐵生曾說:「不知道命運是什麼,才知道什麼是命運。」
因為人的一生總是充滿了無常,順遂也好,坎坷也罷,都只是暫時的。
如果你能預測,那便不是命運了。
李清照出生在名門世族,因著優越的家庭條件,小的時候便才學出眾。
長大後,又嫁給了如意郎君,過上了讀書為樂、潑茶染香的幸福生活。
這種人生,放在任何時候,都是備受世人羨慕的。
也許命運正是嫉妒李清照的這一份幸福,所以後面收回了對她的所有厚愛。
公元1107年,李趙兩家因捲入朝廷黨爭,相繼倒台,李清照的人生也從雲端一朝跌至了泥潭。
再後來,趙明誠也病逝了,李清照只能獨自一人,在蒼涼的世間跋涉。
經歷了這些大起大落,李清照才會在晚年時借著賞梅感慨自己的命運。
她說年輕時,她常常會折一枝梅花插到瓶里,欣賞它醉人的景致。
如今到了晚年,再看到梅花,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卻只想痛哭一場。
人生在世,連賞梅的心情都不可能始終如一,更何況是漫長的命運軌跡。
有人說: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憂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
生活就是這樣,有起有落,有悲有喜。
今朝你好運不絕,事事順遂,明日就可能是天有不測風雲。
但無論哪怕命運再跌宕,只要你安心地活好當下,那麼這些起伏於你而言,也只是尋常之事而已。
李趙兩家敗落後,李清照也被逐出了京城,只能遷回青州居住。
也是在那段時間,李清照給自己取名為「易安居士」。
易安,即隨遇而安。
即便再往後,李清照的人生再也沒有安穩過,但她內心的安定,卻從未動搖。
無論命運如何殘酷,她都恣意暢快地活著、愛著,始終沒有失去一個絕世才女的驕傲和堅強。
而在人間獨行的你我,也應當像她一樣,愛自己所愛,想自己所想。
如此,才不負這錦繡流年,才不枉自己來這世間跋涉一場。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