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夕,記得「做5事、吃2樣」,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牛年順遂

2022-01-31     潤心食憶

原標題:今天除夕,記得「做5事、吃2樣」,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牛年順遂

大年三十除夕,也就是農曆臘月三十,是中國的重大傳統節日,也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幸福時刻!除夕,家家戶戶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圍在一起看春晚,吃零食。而在除夕這天,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習俗,有辭舊迎新的意義。今天除夕,記得「做5事、吃2樣」,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牛年順遂!

除夕記得「做5事」

開門爆竹

自漢代起,民間就有大年三十「開門爆竹」的傳統習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在爆竹聲中除舊迎新。開門爆竹一般在除夕夜過後的大年初一凌晨,老人對開門爆竹的時辰也是頗有講究。開門爆竹營造的熱鬧氛圍,才是年味的真正體現。

貼年紅

年紅,指的是春聯、窗花、門神、福字等過年應景所需要在家裡貼的紅色喜慶元素。貼紅年是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老傳統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春聯,門中間貼一個大大的福字,增加春節的喜慶氣氛。以前的春聯全都是用紅紙純手寫,而現如今市面上的春聯藝術性和創造性有了不小的提升,春聯的款式和材質工藝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掛燈籠

在咱們中國,燈籠有著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所以很多人會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的晚上,點亮家裡的燈籠來烘託過年的熱鬧喜慶氛圍。「大紅燈籠高高掛」,預示著家人在新的一年裡日子紅紅火火,事事順遂。掛燈籠也頗有講究,要等到家人團聚之後再掛,把燈籠掛在門口或者進門的高處。為了用火安全,現如今的燈籠全都換成了燈泡形式,電池供電,隨開隨關特別方便。

拜神祭祖

在過去,祖輩人特別講究過年的祭祖儀式,而根據不同地區的地方風俗不同,祭祖的形式也不盡相同。記得小時候,奶奶會帶我們去村裡的「風水樹」旁邊拜神,會準備好雞鴨豬肉以及蠟燭爆竹。而有的地方會選擇去村裡的宗祠祭祖,各種各樣的貢品整齊陳列,接著按照長幼的順序依次上香跪拜。

壓歲錢

大年三十除夕夜,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最期待的就是長輩給他們包壓歲錢了!熱鬧看春晚、吃零食的時候,長輩們封好紅包,派發給晚輩,並且會叮囑孩子們要好好學習,謙遜做人等一系列的囑咐。或者有的長輩會在孩子們熟睡後,把壓歲錢放在他們的枕頭底下。壓歲錢其實是對家人的祈福求安的一種表達方式,現在也有晚輩給長輩壓歲錢了,相互祝福。

除夕記得「吃2樣」

說到除夕,就不得不提年夜飯了!那可是過年的重頭戲!年夜飯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一家人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吃頓年夜飯,是對過去的告別,也是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年夜飯就是團圓的代名詞!而年夜飯中,有「2樣」食物必須吃,那就是餃子和魚!

吃餃子

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了,有的地方有吃餛飩的習俗。餃子的「餃」與「交」諧音,所以有新舊交替,辭舊迎新的說法。而餃子外形酷似「金元寶」,所以除夕吃餃子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不同餃子餡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芹菜餡餃子有對勤勞致富的美好祝願,韭菜餡餃子有長長久久、天長地久以及「久財」之意。

吃魚

正所謂「無魚不成年夜飯」!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道菜,那就是魚!過年吃魚頗有講究,「魚」與「余」諧音,所以有年年有餘的吉祥寓意!過年吃魚,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寓意,吃鯽魚有「吉祥」之意,吃鰱魚有「連年有餘」之意,吃鯉魚有「幸運」之意。而且過年吃魚講究魚身的完整性,不能切斷,一定要整條魚,魚頭要對著家中長輩。如果漁民,則不可翻動魚身,有「翻船」的不好寓意。

今天除夕,記得「做5事、吃2樣」,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牛年順遂!總的來說,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家人歡樂的團聚時刻,也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一家人齊聚一堂,吃完年夜飯之後看看春晚、聊聊天,其樂融融。在此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虎年順利安康!

免責聲明: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751b156cc7c26c819a1d9994e8b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