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討錢寫進了遺囑,818名諾亞投資人的艱難四年

2023-12-07     財經無忌

原標題:有人把討錢寫進了遺囑,818名諾亞投資人的艱難四年

文 | 金寧

一場隔空「口水仗」,再次把關注引回到四年前諾亞財富的「暴雷事件」。

時間回到2019年7月8日,美股上市公司諾亞財富,在開盤前匆忙發布公告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的一隻信貸基金出現問題。隨後,一系列撲朔迷離且匪夷所思的詐騙案浮出水面。

這就是直到如今輿論高度關注,但還沒有正式落定的「承興系300億詐騙」案。

羅靜及其控制的「承興系」公司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對京東、蘇寧等多家電商公司的應收帳款,騙取多家機構高達300億元的融資款。其中虛構京東應收帳款,獲得諾亞和歌斐累計融資106億,案發後仍有35億餘元未回款。

2022年11月,羅靜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處罰金2010萬元。但事件遠未划上句號,它還引發了一系列連環民事訴訟,包括投資人起訴諾亞財富(及子公司歌斐資產)、湘財證券投資人起訴湘財證券等,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歌斐起訴京東一案。

就在幾天前,京東發布「關於諾亞財富惡意起訴京東、誤導投資人和公眾的聲明」,稱承興系公司用假冒的京東公章、假冒的京東員工、假冒的京東系統、虛假的交易數據,輕易騙過號稱「全球綜合金融平台」的諾亞財富及旗下歌斐資產,說明歌斐盡調工作出現重大缺陷、投融資管理出現巨大漏洞。「作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京東被捲入歷時四年的惡意訴訟中,公司的聲譽和權益遭受重大損失。」

隨後12月4日晚, 歌斐資產發布聲明稱,京東的聲明「已侵犯了歌斐資產名譽,歌斐資產將採取法律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這兩家大公司的聲明,但實際上,我們才是這起詐騙案的最大受害者。」作為購買了涉案的歌斐資產旗下的「創世核心企業系列私募基金」的投資人,陳琴女士(化名)感到無比的無奈,「這四年來,我們一次次去找諾亞財富方面討說法,結果令人寒心。」

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爆雷時,諾亞財富相關基金未兌付金額高達35億元,涉及投資者818名。

投資者提供的受害者視頻截圖

1、有投資人把討錢寫進了遺囑

和大多數被「卷」進去的投資人有著相同的經歷,陳琴也是被諾亞財富的名聲所吸引。「諾亞財富的名聲很響,又是美國上市公司,那個時候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買。」

另一位投資者劉斌(化名)自己經營著一家公司,「說實話,在2019年那個市場行情里,諾亞財富這個產品的收益並不是很高,但是就是因為他們說這些產品的底層交易涉及京東,所以我們就很放心。」

在諾亞理財師的安排下,劉斌以公司的名義,也陸續購買了1000萬的產品。「當時都是搞『飢餓營銷』,理財師在群里營造火爆的局面,還非常強勢,要求我們先打款,才給予投資人線上簽約的機會。」

根據這些投資者提供的微信聊天信息顯示,標註為「諾亞財富」方面的工作人員,用「重磅固收、火紅開搶、6+3期限,7.3—7.7%利率,收益不變!收益不變!收益不變!」等文案進行推廣。

投資者提供的部分微信聊天截圖

而陳琴的投資來源則是母親的養老錢,「我等於說是幫我媽媽買的,因為她的年齡已經過不了『合格投資者』的測試,所以他們(理財師)就教我怎麼用我的名義去『過』系統。」

財經無忌在上海一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公眾號文章里,找到了陳琴的案例,證實了陳琴所說的「(理財公司)工作人員誘導其通過手機APP購買產品」的情況。

「這四年,因為這個投資,我爸爸和媽媽一直吵架,整個家庭我都覺得快『垮』了。」陳琴痛苦地說,「這中間陸續也有一些媒體做了報道,像上海的浦東電視台,江蘇的常州電視台等,但都沒有讓諾亞方面有所觸動。」

投資者提供的常州電視台新聞報道

「作為承興案件受害人,我們當中有70餘歲的老人,有身患絕症的病人,有領殘疾金的殘疾人。」在一封「34億創世核心企業系列基金投資人致汪靜波、諾亞正行和上海歌斐的聯名公開信」中,投資人這樣寫道。

「我就認識一個廣州的投資人,她也是拿著家裡老人的養老錢,現在一天打三份工,連去上海諾亞總部的時間都沒有。」另一位匿名投資者對財經無忌說,「有的投資人年紀很大了,都把這筆錢寫到遺囑里,想想真的很難過的。」

2、「近七成投資者已和解」有蹊蹺

而按照諾亞財富方面的說法,2020年8月,諾亞財富已經和涉「承興案」投資者達成和解協議。

部分投資者提供的和解協議文本 (已做脫敏處理)

和解方案為諾亞財富向投資者提供諾亞財富股票,以彌補後者在承興相關產品的投資損失。

相關報道稱,818名受影響客戶中的約67.5%相關投資者,選擇接受上述和解,占承興案相關信貸基金未償餘額的70.6%,而諾亞財富也對相關損失進行兌付,並一次性計提18.3億元,其中包括向未「換股」投資者兌付的約5.3億元的其他和解方案。

但據現在部分投資者反應,該方案當時很多人都並不認同。

「在剝奪份額持有人知情權和份額持有人大會決策權的情況下,這樣的和解方案,有沒有公平可言?」上述投資者聯名公開信里這樣質問道。

部分投資人提供的舉報及投訴受理憑證

「把我們的投資款,以49美元每股的價格去買諾亞財富的股票,要知道當時諾亞的股價是28美元,並且屬於限售股,要分10年才能最終拿到。」陳琴稱這完全是「霸王條款」,「稍微想想,都不會接受這個方案的,所以我不知道他們這個『近七成和解』的數字哪裡來的,敢不敢隱去投資者個人信息後,公開給大家看看。」

現在美股諾亞財富最新的股價已跌至12.8美元,如按諾亞財富方的說法,當時接受和解方案的投資者,目前已浮虧七成。「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二次傷害。」

3、「這不就是裡應外合嘛」

不過真正讓這些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諾亞財富在此次「承興案」中的盡責表現。

「作為財富管理專家,供應鏈金融專家,羅靜和承興公司如何能夠輕易詐騙像諾亞這樣的專業機構呢?」劉斌說。

財經無忌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在發行和銷售創世核心系列私募基金前,即2017年1月,諾亞財富方的高級管理人員,在內部培訓中反覆提醒,做供金鍊金融,基金管理人必須核實以下事項的真實性:(1)貿易合同、銷售發票;(2)貨物物流,還包括出庫、入庫、運輸單據;(3)融資方上游採購和下游付款的資金流水。

培訓現場中還特彆強調,為避免社會上爆出的蘿蔔章風險,「應收帳款轉讓確認函」必須面簽。

諷刺的是,根據羅靜的判決書顯示,面對100多億的應收帳款,諾亞財富方面的基金經理、產品經理、風控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和負責人,全部未按規定流程對應收款帳的真實性進行必要核查。

另一個令投資者感到不解的是,按照合同協議,貨款的應收帳款已經轉讓給創世核心基金,但實際回款帳戶卻不是基金帳戶,而是由諾亞財富方面指定的名稱仍然是承興公司的銀行帳戶,「這就非常的不正常了。」

從2017年發行創世核心基金起,到2019年7月「爆雷」,整個基金運行過程中,所謂的「京東公司回款給承興公司的銀行帳戶」和U-key都是由諾亞財富方面全面監管。

「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京東公司給承興公司的回款,如果與京東公司應收帳款轉讓確認函上顯示的金額不符,諾亞財富方面完全應該在第一時間發現。」這是很多投資者感到憤怒的地方。

而這起離奇的詐騙案,之所以能得逞,其中諾亞財富的「內鬼」也是出了不少力。根據財經無忌獲得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在「承興系」詐騙案爆發時,諾亞財富高管方建華就已投案自首。

2016年9月起,方建華受公司指派參與歌斐公司與中誠公司、承興公司的業務對接。方建華利用參與該業務的立項、推進成立的職務便利,多次非法收受承興系相關人員的賄賂港幣共計300餘萬元,摺合人民幣200餘萬元。

2021年3月,上海楊浦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方建華犯非國家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罰金10萬元。

「這不就是『裡應外合』嘛。」劉斌說。

「諾亞方面既收取利息差,又收取基金管理費和銷售費,難道不是詐騙案的受益一方嗎?他們在相關基金上的所有獲益,難道不是詐騙案的追髒對象和標的?」在投資者的聯名信上,他們也對諾亞的「受害者」身份進行了質疑。

遠澤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陳宇律師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諾亞公司作為相關基金的管理人,如果被認定在管理過程中未盡審慎投資義務或存在過失,則具有面臨賠償投資者損失的法律風險。

4、10年暴雷12次,卻「選擇性失憶」

事實上,最近幾年諾亞財富及歌斐資產已經屢次遭遇投資暴雷,並受到監管部門的警示和處罰。財經無忌查詢相關信息發現,近年僅權威媒體重點報道、引發公眾廣泛關注或監管部門警示處罰的諾亞暴雷事件,就多達12起,涉及金額超百億。

上海證監局對歌斐資產實施的處罰書

神奇的是,京東聲明中提出「諾亞財富近年來先後發生十餘起類似事件,上百億基金兌付面臨問題」後,諾亞的回應竟是上述言論「侵犯了歌斐資產名譽,歌斐資產將採取法律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諾亞的高管,看到下邊這張圖表會不會汗顏?

投資有風險,不能指望每一筆投資都穩賺不賠,這是常識,但諾亞的屢次暴雷,以及背後蹊蹺的原因,都顯示其運營管理可能存在重大漏洞。

財經無忌曾經在2020年以《上市十年,諾亞財富的踩雷迷途》為題,深度分析了諾亞財富存在的種種風控問題,發問「多起踩雷事件,讓頭部財富管理公司諾亞財富頗為尷尬,諾亞財富的風控到底在哪裡?」並提出,「諾亞這座『方舟』能否繼續續航新海域,是下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語成讖。

諾亞風控的問題在承興案中顯露無疑,其誇大宣傳等問題則讓更多投資人受到誤導。以輝山乳業事件為例,2017年3月,輝山乳業陷入百億債務風波,歌斐資產涉及輝山乳業的債權達5.46億元,200多位投資人受到重大損失。在基金銷售過程中,歌斐資產把「借款債權」包裝為「應收帳款債權」,由於在這事中沒有履行「誠實信用義務」及「審慎勤勉義務」,被證監會江蘇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在永宣基金事件中,諾亞財富代銷的總投資額近16億的永宣基金,成立時號稱「3年可基本完成退出,預期回報達到5倍」,結果7年後資金收回僅5.6%,投資人質疑諾亞存在違規宣傳、未實現回購條款等問題。

此前針對「諾亞、歌斐」,上海一知名律所曾出具過一份致諾亞財富方的律師公函,提出了三個主要觀點:

一、鑒於承興公司以虛假的應收帳款向貴方(歌斐、諾亞,以下統稱「貴方」)融資已經涉嫌詐騙,而貴方並未向基金投資人進行賠付,基金投資人才是詐騙案件的實際受害人。

二、若沒有作為銷售機構和管理人的貴方以虛假的應收帳款和誇大的宣傳向投資人一對一銷售從而募集資金,交付資金,承興公司根本無法實施詐騙。貴方顯然是詐騙案的實際參與方。

三、貴方從100億創世核心基金中獲取的利息差和管理費都屬於刑事案件的贓款,應當在刑事程序中一併追繳。

就此,我們聯繫了諾亞財富官網上的聯繫電話,希望獲得有關諾亞相關機構的風控介紹和此次「承興詐騙案」的更多內容,截至我們此文發布前,並未得到響應。

在諾亞財富的官網中,有關「歌斐資產」的名字有一段介紹,宣稱「歌斐資產」取名靈感源自歌斐木(製造諾亞方舟的聖木),寓意「為投資人防範金融風險、資產保值增值的方舟聖木」,致力於成為高凈值客戶財富底倉的守護者。

不過,從現在來看,諾亞財富和歌斐資產要做到這點,還有不少的路要走,至少現在應該認認真真考慮如何回報投資者此前的信任,而不是把水越弄越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669da3c4fffe0996c2c2d9039937e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