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場大的戰鬥少說也有幾萬人,這些人死後屍體的處理方法令人害怕,例如:唐末黃巢起義軍被傳聞吃人肉,也就是說將屍體充做軍糧,這種事情是否真實的發生過,我認為是沒有的,畢竟當時沒有到了吃人的地步,黃巢起義軍的兵糧雖然少,但一直在攻城略地,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接下來我來為大家列舉幾種處理戰場的方法。
1、就地掩埋
這種方法是戰勝方人性體現的一幕,但這種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容易將當地的土地破壞,糧食不會有好的產量,空氣中一定會有濃重的血腥味,水土是人生活必備的東西,如若其中有一條沒有,那麼人的生活必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兩國交戰戰勝的一方如若炫耀自己的成果,一定會將敵軍的屍體擺在路兩邊讓人隨意觀看,但這樣的情況會導致該城市水源受到嚴重的影響,但一般在彰顯完君威後,都會將屍體就地掩埋,也算對當地的一種恩賜。
2、不管不顧
不管不顧是最可怕的一種,要知道屍體就算掩埋後也有極重的血腥味,這一種做法可能會讓當地成為無人區,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屍體腐爛後很可能會爆發瘟疫,但對於瘟疫中藥的效果緩慢,但瘟疫的傳染力十分迅速。
但戰勝方如若不是占領一般是不會管這些閒事的,不過自己士兵的屍體還是會就地掩埋的,但對於敵軍的屍體一般都會扔到一邊根本不會去管,理由很簡單,我既然不是占領當地的人民又不是我的子民,他們的死活與我何干?
如果是單純的爭奪資源,那麼受苦的必定還是百姓,為了瘟疫不會大面積的爆發,戰勝方沒有必要管,失敗方沒有實力管,那就只剩當地百姓來管了,如若連百姓都不管的話,這邊區域必定會成為無人區。
3、火燒
用火來燒,可能是戰勝方最仁慈的一次,要知道古代的君王都在信奉一句話:幫助敵人,就是在將自己推向毀滅的道路,因此能夠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還能為了人民將屍體燒掉,這絕對是愛民如子的君王。
因為這樣能大大地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現代為什麼大多實行火葬,就是為了不占用國家的資源,能將更多的土地用在有用的地方上。
以上三種方法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我認為這三種方法最仁慈的一種是火燒,第二種就是就地掩埋,但對於不管不顧那樣的王朝必定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