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沒文化,央視點名批評,如何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2023-02-16     生活起伏

原標題:王一博沒文化,央視點名批評,如何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對我們這些中年人來說,王一博的名字,我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但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因為孩子們,從小學到大學,特別是女學生,無數人都在說著他的名字,眼裡充滿了崇拜。

但是,因此,我把《無名》這部電影作為成見,沒有去電影院看。 即使梁朝偉在那裡。

最近中央電視台批評了一些演員沒有文化。 恐怕,對於對角色的理解和心得等媒體簡單的提問,支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對這類角色的理解等最簡單的問題,都是演員自誇,表示對角色理解不深,徒有虛名。

再聯想到一個事實,《無名》公映的時候,對於電影中的理解,王一博是無法回答電影角色說什麼,演出中得到了什麼等基本問題的。

所以,雖然央視屬於不點名的批評,但這兩者關係太緊密了,民間早就有傳言稱流量明星沒有實力、沒有文化,很多人自然把央視的批評對象鎖定在王一博身上。

當然,央視發出這篇文章後,央視官微上面關於王一博的文章都被刪掉了,似乎要和「文盲演員」劃清界限。

正好看了另一篇文章,《演員張萌談演員到底需不需要有文化》,看到這篇文章,我覺得很尷尬。 這個主題是不是有點太沒有文化了? 在只有一個答案的問題上,你有必要討論,難道很多人都認為文化不是必要的嗎? 真是尷尬。

這樣的批評會帶來兩個不同的結果。 第一,當然是粉絲的反抗和辯解。 我覺得王一博會跳舞。 然後,在韓國學習了多年,會說韓語。 為什麼沒有文化? 但這樣的批評,本人也還沒有辯解,粉絲們忙著辯解似乎有點著急。

二是另一個不熟悉Flowster的人,終於找到了知音。 而且是很有分量的知音。 這樣的大人物撐腰,罵勢力明星的話,就更底氣了。 另外,拿著這篇文章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認識現實,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崇拜文盲。

當然,這種教育往往以失敗告終。 畢竟,明星崇拜是孩子們最熱衷的事情,如果只有一兩個反對就能讓他們迷茫的話,那麼我們就低估了這些流量明星的魅力。 也許,你低估了其背後的資本強度。

很多網友同時也捧起了那段黑歷史,他的漢字書寫存在很大的問題,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漢字書寫都出現了錯別字。 例如,大話西遊之游,最右邊寫在反文的旁邊。 藍字,不會寫。 網友認為,這些小學生寫的字,他不會,自然鞏固了文盲的身份。

很多人以高考為例,但藝考的文化程度很低。 特別是表演、舞蹈、音樂等藝術生,文化分數要求低得可憐。 首先,他們擁有專業的藝術考試專業線,約占文化類考生兩條線的80%,而舞蹈、音樂、藝考的考生,他們的專業線文化點占藝考學生專業線的50%左右。 這也是演員歌手惡毒、沒有文化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兩種看法其實都是偏頗的。 作為孩子的父母,厭倦了孩子追星,覺得那些明星沒有文化,但我們對文化的認識,似乎有點偏頗。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闊的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把它理解為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 這麼說來,我們認為的很多演員如果沒有文化就無法定義。 不如說我們看起來沒有文化。 因為我們對文化的理解有問題。

好電影、好歌曲、好舞蹈,給人們帶來很多精神享受。 它是文化的表現之一,優美的文章,優美的畫,都是文化的表現。

我不喜歡王一博,所以我不會隨便為他辯解,只是想要更有力的證據來批評這些沒有文化的流量明星,論據應該更充實。

比如寫字。 現在很多人在現場寫字。 確實很難正確地寫吧。 只是類型多而已。 除此之外,小的時候去韓國學習,在漢字的基礎上出現片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要以此作為論據。 當然,作為演員在中國發展起來的演員,應該加強漢字的基本練習。 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安排綜藝節目寫的內容,總之把丑藏起來。

其實,和王一博相似的藝人有很多。 只是,也有人喜歡說話。 但是,這也不是文化的表現,有文化的話更應該重視的是內容。 更何況,也有人天生木訥,除了跳舞,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別讓我做其他文化上的事,跳舞結束。

但是,這句話絕對不能給孩子看。 畢竟,每個父母都很自私,在學校好好學習是有文化的基本表現。 希望明星們也能覺醒,為社會責任承擔更多的責任,哪怕只是形式主義,也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60c6622db192673606defc897c0f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