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期和媽媽分開會怎樣,猴子實驗揭開殘忍真相,寶媽要重視

2022-07-10     羊駝媽媽

原標題:孩子長期和媽媽分開會怎樣,猴子實驗揭開殘忍真相,寶媽要重視

媽媽對孩子來說,就是獨一無二專屬的存在。

媽媽對孩子來說,就是獨一無二專屬的存在。

從寶寶出生開始,就算是他們什麼技能都不掌握,但他們可以吸吮喝奶,把他們放在媽媽的懷中,焦慮不安的情緒就可以得到安撫和鎮定。

並且,雖然母乳喂養的頻率不斷增加,孩子和媽媽的依戀關係會飛速發展,這可不單單能用有奶便是娘的思想解釋,而是孩子對媽媽的專屬依戀。

孩子長期和媽媽分開會怎樣,猴子實驗揭開殘忍真相

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會時時刻刻和寶寶呆在一起,有些是因為媽媽骨子裡就不喜歡孩子,怎麼看都不能喜歡上孩子。有些是因為媽媽工作原因,不得不和孩子分開。

甚至有些媽媽只管生不管養,孩子一出生就直接扔給了家裡的長輩,只有喂奶的時候出現,甚至會直接讓孩子選擇奶粉喂養,儘可能減少和孩子的互動和交往。

實際上,媽媽對寶寶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不要覺得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就可以無視他們的感受,任憑成人的想法對待他們。其中曾經做過的猴子實驗,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猴子實驗打破有奶就是娘的固定思維

在實驗之前,科學家設置了變量條件,在同一空間中,放置兩個不同的道具作為母猴的替代品,其中一個是用鐵絲打造的,可以為小猴提供源源不斷的奶水。另一個是用毛絨布料製作的,外形和質感和真正的母猴非常相似,但無法為小猴提供奶水。

環境布置好了之後,將一直剛出生不久的小猴放了進去。小猴勁直地選擇了毛絨猴,緊緊地抱住這個假媽媽,只有在它餓得受不了的時候,才會走向鐵絲猴,喝過了奶之後馬上回到毛絨猴那裡。

當小猴出現這樣的舉動,其實並不讓科學家感到意外。小猴做出選擇的依據和思維方式沒有關係,完全是和生理需求有關,在小猴的心中,安全感要比飽腹感更重要一些。

實驗升級,小猴對媽媽的需求要比我們想像中大很多

隨後,科學家只將毛絨猴取走,當小猴發現自己認定的媽媽不見之後,變得驚慌失措,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但就是在這種極度恐慌的狀態下,它也乜有選擇鐵絲猴,而是蜷縮成一團,就好像是在母猴的懷抱中一般。

但這不是結束,科學家又製造了一些噪音和驚嚇,把小猴嚇得亂跑亂叫,即便如此,他始終都沒有靠近鐵絲猴,等到實驗結束之後,科學家把毛絨猴放了回去,小猴看見媽媽回來了,馬上緊緊抱住毛絨猴很難把她們分開了。

這個舉動可以讓我們知道,只要是小猴認定的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也不會輕易投入其他猴的懷抱,這種針對媽媽的忠誠感是多麼令人動容?

媽媽對寶寶的陪伴,看似很普通,卻很奢侈

1歲半的時候,寶寶會產生分離焦慮

等到寶寶1歲半的時候,一些媽媽就會明顯感覺到,寶寶特別粘人,只要自己一分鐘不在寶寶的身邊,他們就會大哭大鬧起來。自己完全沒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

雖然很多媽媽在無奈抱怨著,但這樣的表現正是標誌了孩子的大腦開始發展了。對周圍產生了初步的印象,會因為不熟悉而產生恐懼,會因為想要了解外界,而需要媽媽的支持和陪伴。反而是那些對媽媽沒啥感覺的寶寶,媽媽應該多注意一下寶寶的大腦發育。

寶寶需要媽媽的時間很有限

寶寶和媽媽朝夕相處的時間有多少?有多少寶寶的成長沒有在媽媽的見證下發生?就算是時間再長,也不會超過3年的,也就是寶寶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時候。

當他的世界中不再只有媽媽存在的時候,他們對媽媽的需求就開始走了下坡路,遇到困難可以找老師、同學,媽媽再想讓寶寶回到當自己小尾巴的時光,就已經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了。

今日小結:

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多嗎?你重視孩子的感受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5da3f0a8add5a13038dfa34e3dae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