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特斯拉、華為等巨頭表示,L3級別的智能駕駛正在路上,即將到來。
的確,在L2級駕駛輔助系統非常成熟的今天,智能駕駛系統的進階,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進階,其實在今天已經透露出了一些端倪。比如高速高架NOA功能開始普及,就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開始進階的一個表象。
在目前,儘管多家車企都在布局高速高架NOA功能,但在終端市場上,已經落地的車企卻並不多。
其中,背靠上汽集團的智己汽車,無疑是高速高架NOA功能的佼佼者。在6月底,智己IM AD開通成都、廣州兩大城市的高速高架NOA領航輔助功能。同時,IM AD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迎來了20餘項性能及體驗優化……
新的城市落地、新的優化到來,我們也通過智己汽車成都IM AD DAY體驗活動,對智己LS7的高速高架NOA功能進行了實地的體驗。
像老司機一樣開車,這就是頭部玩家的實力嗎?
作為十年駕齡的司機,筆者原本認為駕駛就是從A到B的簡單行程。但前段時間帶新手練車,卻發現老司機眼中的「簡單」,對於新手而言卻是「闖關」。
在路口如何規避亂闖的機動車?在擁堵路段如何並道?如何與大車「相處」?這些雖然都是老司機們的「肌肉記憶」,但對於新手而言,卻是困難的關卡。當然,對於車輛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言,想要解決好這些細分場景下的操作流暢性與行駛安全性,也很複雜。
不過,智己IM AD的高速高架NOA功能,卻帶來了「擬人化」的老司機駕駛能力。
本次的體驗試駕活動,主要集中在成都二環高架路、三環快速路和繞城高速公路展開,而這三條環線恰好也是成都車流量集中的幾條路。
二環高架路,車輛眾多,在這裡會遇到很多插隊的網約車和計程車。
說實話,在初次開啟NOA功能行駛在二環的時候,筆者心裡都有些沒底。因為在進入匝道的時候,智己LS7就被「擺了一道」。
二環併入主路的匝道雖然要求拉鏈式通行,但不少主路上的車型卻容易忽略這個問題。
要想快速進入,就得「眼疾手快、見縫插針」。開啟NOA功能後,智己LS7並沒有像某些車輛那樣在路口「傻等」,而是找准機會,在不影響後車的情況下快速併入主道,處理思維頗有老司機的風格。
而在遇到自己需要變道或者別人需要加塞的時候,智己LS7給人的感覺也像是「有了老司機的預測能力」。
比如在二環左側行駛,車輛還有兩公里需要駛出匝道,此時車輛會自動進行變道靠右。這套系統也會對前方或側方車輛的走位進行自主的預測,由此來判定自己是加速並道還是減速並道,在這一操作過程中,相當令人省心。
當然,如果遇到別人加塞的話,智己LS7也是提前預知。比如在車速比較低的路段,它會自動與前車靠近,避免加塞。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遇到「慢橫者」強行切入的話,智己LS7也會緩慢避讓平順制動,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二環高架路的行駛過程中,筆者雖然有好幾次想要介入,自己來駕駛。但是,智己LS7往往在我介入之前,就給出了我預想中的走線與動作。可以說,在限速80Kph的二環高架路上,智己LS7的AM ID系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那麼,在限速100Kph的三環快速路和限速120Kph的繞城高速上,智己LS7的表現如何呢?
這些路段,智己LS7是以高效、安全為基礎的。它在大多數車輛通暢的時候,都「壓著限速」在跑,並沒有給人慢吞吞的「新手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智己LS7還有幾個做得不錯的地方,令人感到舒服。
比如在大型匝道的時候,智己LS7會遵循入彎減速、出彎加速的原則,甚至還會表現出「循跡剎車」的高階操作,給人一種很順暢的感受。同時在繞城高速上,會有不少的半挂車甚至是快遞全挂車,而智己LS7也能全部把它們識別出來,並且在進行精確感知後,還會自動向一側躲避一下,給人的安全感很高。
綜合來看,搭載IM AD的智己LS7,在成都的環路中,基本上擁有了獨立自主的駕駛能力,而且在整個行進的過程中,遇到了變道、進出匝道、轉彎、加塞和錐桶收窄道路等各種突發的場景,智己LS7都處理得還算得心應手,並沒有退出NOA功能讓駕駛者接管。
從這樣的實際體驗表現來看,智己LS7的IM AD系統已經無限接近於L3級別的高級智能駕駛。當然,對於即將獲得OTA的智己車型用戶而言,大家在使用NOA功能的時候還是要監測好路況。因為通過駕駛員的注意力集中,再加上智駕輔助系統的幫忙,複雜路況造成的交通事故率可以減少90%以上,真正獲得安全、穩定的出行體驗。
「老司機的行為能力」,是如何達成的?
在實際的駕駛體驗中,智己LS7在開啟高速高架NOA功能後,它給人的感覺接近於真正的老司機,而且比大多數的老司機更守規矩。而這輛車之所以可以做到這樣的地步,是「身體和大腦」一起進步的結果。
在遇到複雜路況的時候,想要順利處理,有三大要素。
第一,老司機可以快速收集路面的各種信息,將前方的路況盡收眼底。
第二,老司機的大腦需要快速處理這些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並且付諸於操作。
第三,車輛的動態響應能力,要跟得上老司機的思維和節奏,比如在緊急變道的時候底盤要支撐得起快速變道的動作。
對於智己LS7來說,要想高速高架NOA功能更好用,也離不開這三要素。
首先,在感知層面,智己LS7採用了雙雷射雷達來搭配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等設備,在橫向、縱向兩大維度,可以將前方的路況儘可能地獲取,確保IM AD智駕系統得到的信息足夠豐富。
而在進行深度感知後,具有高算力的NVIDIA Orin-X晶片,則可以進行快速地處理,在內部進行「頭腦風暴」。而在快速處理信息的同時,也需要豐富的「應對經驗」。此時此刻,基於D.L.P. 深度學習模型的Planning算法就派上了用場。
這一算法,相當於為IM AD智駕系統注入了豐富的經驗,可以讓車輛知道在並道、遇到大型車、被加塞等情況下如何做才能確保安全又不影響舒適性。
也正是機智大腦與豐富經驗的結合,智己IM AD智駕系統的NOA功能,可以做到像老司機一樣靈活操作、不懼怕複雜的路況,從而保證安全也儘可能減少了駕駛者的接管。
而在後期,智己汽車的算法模型也將進一步的優化。比如即將落地的Occupancy、DDLD算法,將實現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的大幅提升,通過解決一些「行車悖論」甚至是「倫理問題」從而逐步實現更高階智能駕駛。
其實,除了車輛的智駕軟硬體影響NOA功能的好用程度外,車輛本身的硬體素質,也決定著智駕系統性能的上限。在本次的試駕活動中,筆者也特意去感受了一下智己LS7的操控能力,並且也得到了滿足。
跑車級的加速,就不必多說了。智己LS7通過425kW的雙電機系統,實現了4.5秒級別的零百加速,充分體現出純電車型的動力優勢。
更吸引人的,在於智己LS7的底盤調校。這輛車在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的基礎結構上,採用威廉士工程團隊的調校方案,並輔以空氣高低懸架、電磁感應懸架,為車輛的底盤提供了更高的剛性。而這樣的底盤素質,不僅能讓駕駛者開起來更爽。同時在使用NOA等智駕功能的場景下,如果遇到緊急規避、變道的需求,其底盤也能給到良好的支撐性,從而使得智駕系統的上限得以提升。
結語:
根據筆者的經驗,其實智駕系統的進步和一名新手司機的進階,頗有相似之處。
從一開始,都只能簡單地倒車入庫、直線行駛;而在後期,才能學會在複雜路況下處理各種突髮狀況,讓駕駛更順、更安全。
在今天,諸如智己的IM AD智駕系統,都已經開始接近於老司機的操作。而在成都的NOA體驗中,智己IM AD也真正堪稱NOA第一梯隊的頭部玩家。當然,這樣的優勢不僅僅來自於IM AD強大的硬體。智己汽車真正的優勢,在於算法模型。而當智駕系統進入到下半場之後,決定勝負的,也將是算法模型。畢竟,機智大腦和豐富經驗,是道路行車時最為重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