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7R系列是用俄羅斯庫存最多的型號,主要配用在出口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上,連蘇-35也將其列入主要彈種,是前蘇聯錦旗設計局在80年代研製的,美國人叫他AA-10,這款飛彈是個大家族,有半主動雷達制導型,尾綴R,紅外製導型,尾綴T,反輻射型,尾綴P,
Agat科學研究設計所設計的9B-110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工作在J波段(1020GH),工作體制為連續波脈衝,對有效雷達散射截面為3m2的目標的截獲距離為25-30km,能攻擊3500km/h,機動能力達8g.高度在20~25km之間的目標,具有10km急躍升能力,在接收到載機火控系統的信號1s內就可發射,在頭30s飛行期間,飛彈用慣性制導,並通過載機傳送的數據修正彈道,最後飛行階段由半主動雷達系統控制。載機同時發射兩枚對付兩個不同目標。
侍服穩定舵機安裝在導引頭艙內,尋的頭上的梯形翼是故意設計成讓飛彈飛行時不穩定用的,獨特的大型倒梯形彈翼造型一時驚艷世界航空界,這種方案顯示出力學上的較大優點。新穎的設計使其機動性比美國的麻雀還要好,但在實戰中卻不怎麼好
1999年衣索比亞和厄立特里爆發爭議地區衝突,雙方都拿自己的「撒手鐧」,厄立特里擁有的是米格-29戰鬥機,衣索比亞則擁有蘇-27,1999年2月25日,厄空軍掛載八枚R-27空空飛彈的四架米格-29和埃空軍掛載4R-27空空飛彈的兩架蘇-27在爭議地區上空不期而遇,雙方在空中一個又一個圈圈的盤旋,互相占位,厄空軍飛行員決定首先發起攻擊,為了達到一擊即殺的效果,4架米格-29一個齊射,把全部R-27一齊打向敵機,結果全部無一命中,埃空軍還以顏色,打出兩枚同款的R-27,同樣無一命中,
不過幸好埃空軍還掛有紅外製導的R-73飛彈,再發射一枚,這次打中了一架,剩餘三架已經沒有飛彈了,趕緊退出戰鬥,第二天,兩架米格-29與兩架蘇-27又再次相遇,雙方又開始R-27飛彈互射,不出意料,全部射失,不過蘇-27又一次用R-73飛彈打下一架米格-29,米格-29飛行員氣憤的說:在空戰中扔標槍也比這東西強,這並不是R-27首場演出,在1982年貝卡谷地和1991年的伊拉克它就頻頻射丟,沒打下過一架飛機,可以說是一款百射不中的空空飛彈
俄羅斯公司宣稱R-27ER最大迎頭攻擊距離是65.5公里,但這是敵機傻乎乎平飛情況下的才達到的,如果敵機拉一個6G過載機動,R-27要以18-30G過載才跟得上,大過載機動時由阻力R-27不斷喪失動能和速度,所以實戰中R-27往往只能目視範圍內才有點效,當年中國進口蘇27,R-27也是唯一可選的中程空空飛彈,所以進口了不少,至今還在使用,巧的是,美國也有一款百射不中的空空飛彈,AlM4獵鷹,美國飛行員在越南也同樣認為在空戰中扔標槍也比這東西強,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