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96歲老人本以為是心臟病,一查竟是直腸癌

2024-10-31     光明網

(荔枝新聞訊 通訊員/劉秦傑劉敏

「我以為就是普通的老年病,沒想到會是這個嚴重的問題。」面對疾病的真相,96歲的王奶奶(化姓)顫巍巍地說道。到底是什麼疾病,如同一道驚天霹靂,來得如此猝不及防。96歲的高齡,該不該治?能不能治?該如何治療呢?一個個難題一股腦兒地倒向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胃腸外科、心臟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手術與疼痛管理科等多學科團隊。

老人心臟病來看診,得到出人意料的診斷

王奶奶從去年冬天開始感覺胸悶氣短,走幾步路就喘。子女們都以為是普通的心肺問題,畢竟母親年紀大了,再加上以前檢查發現心臟瓣膜有問題,就一直拖著沒有治療。直到今年,王奶奶氣短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以前晚飯後還能下來散步,現在基本都走不動了,家裡人就帶著老太太到中大醫院心臟外科就診。細心的心臟外科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情況並不簡單。

「王奶奶當時查出貧血,這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但她程度相當嚴重。我們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直腸癌引起慢性失血導致的貧血,這才造成了胸悶氣短的症狀。」心臟外科醫生回憶道。

終於找到了真兇,王奶奶一系列症狀,並不是心臟疾病引起的,而是直腸癌。

多學科綜合評估,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96歲的老人患有直腸癌,到底該如何治療呢?中大醫院立即組織了胃腸外科、重症醫學科、心臟外科、麻醉手術與疼痛管理科進行多學科會診。

根據王奶奶的疾病狀況和相關檢查結果,得知雖然她年事已高,但各項器官功能尚可。儘管王奶奶存在心臟多個瓣膜有問題,但平時飲食起居都很規律,生活狀況良好,思維清楚,而且家人要求積極治療的支持度高。

擅長疑難複雜直腸癌手術的胃腸外科陶慶松主任醫師,在多學科討論中說:「高齡不是放棄治療的理由,關鍵是要評估患者的整體狀況,我們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多學科專家進行了全面評估討論後,一致認為可以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於是,多學科團隊根據王奶奶的情況,為她量身定製了溫和的治療策略:首先糾正貧血,改善一般狀況;貧血狀況得到改善後,採用微創手術方案,減少手術創傷;術後恢復期,要特別關注營養支持;最後,根據恢復情況決定後續治療方案。

萬事俱備,終於迎來了手術。手術中,陶慶松主任醫師團隊特別注意手術細節,選擇創傷最小的方案。陶慶松主任醫師介紹說,「腹腔鏡手術腹內壓增高,會影響氣道壓,我們在一個較低的腹內壓水平,克服視野、操作上的困難,完成了手術。手術很成功,王奶奶恢復得也很好。」

量身定製治療方案,術後恢復迅速

成功術後,王奶奶轉入重症監護病房密切監護治療後,轉回胃腸外科普通病房。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王奶奶的恢復速度超出預期。術後第三天就能下床走動,一周後就能自己去衛生間。這也得益於胃腸外科預康復理念,術前積極康復鍛鍊,術後恢復相對較快。

出院前,陶慶松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為王奶奶查房,看到她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的樣子就問她:「您恢復這麼好的秘訣是什麼呀?」「可能是我心態好吧!哈哈哈~我總覺得,年紀大了得了病不要怕,只要能治,我們就要試試。要相信醫生,相信他們的技術。」王奶奶笑著說。

王奶奶的女兒感慨道:「這次經歷讓我們明白,高齡老人生病需要治療,選擇正規綜合大醫院很重要。面對治療難關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良藥,同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很關鍵。」

如今,王奶奶已經康復出院,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然而,醫院對王奶奶的治療指導並沒有結束,建立了專門的隨訪制度,會定期電話隨訪、及時解答家屬疑問,並且指導飲食起居。

不要因為高齡放棄治療,規範化治療很關鍵

陶慶松主任醫師介紹,老年人胃腸道腫瘤的症狀往往比較隱匿,可能表現為:莫名的疲勞乏力、胸悶氣短、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症狀,然而症狀可能具有欺騙性,胸悶氣短可能是貧血表現;貧血可能是腫瘤出血所致。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針對性的檢查,找出病症的罪魁禍首,不要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專家特別提醒,不要因為高齡放棄治療,關鍵是要評估整體狀況,規範化治療,圍手術期康復同樣重要。因此這需要多學科合作,制定個性化方案,精準科學治療。

來源:荔枝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368255d2fc965410250e98668b6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