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師。
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師。
當父母把學生送到學校之後,就像是個甩手掌柜一樣,不去多操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覺得自己只要是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就可以,學習的事情自己也不太懂。
彼此之間相敬如賓的界限就是孩子成績下發的時候,幾乎沒有家長會把孩子學不好的原因歸結在孩子自己身上,非要找一個發泄口的話,那就是老師。
家長和老師之間矛盾,要比我們想像中嚴重得多
能夠配合老師的家長,可遇不可求
教育這件事情,向來是需要老師、學生、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的,其中老師和家長站在統一戰線上,因為他們有相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孩子成才,取得好成績。
但很多家長會以自己不懂教育,能力有限無法輔導孩子功課的理由產生推辭。如果是簡單的無所作為還不算是最糟糕,有些家長還會明目張胆地拆台:挑撥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引發彼此的矛盾和戰爭。
實際上,老師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很簡單,就是在家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讓他們在學校好不容易養成的習慣功虧一簣。千萬不要出現2>5的情況才行。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沒教好
當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成績很差的時候,第一想法就是幫著孩子推卸責任,是不是老師沒有好好教?老師沒有管我家孩子?老師差別對待孩子了?老師放棄孩子了?
這些邪惡的想法就像是仇恨的種子一樣,在家長心中不斷生根發芽,就算是短時間內不會爆發出來,但遲早有一天,家長會和老師撕破臉。除非學生的成績有所改善。
中學老師:只要願意學,我都有辦法讓他學好,但除了這類孩子
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於各色的學生都是不打杵的,畢竟自己身經百戰,不同的學生只要自己看一眼,就能夠知道問題的所在,或許這也是老師抓學生早戀,一抓一個準的原因吧!
就是因為老師們整日忙於教育,他們深知堅持的重要性,只要沒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信心能夠讓學生們改頭換面的,但除了自己提前要放棄,不配合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堅定呢?
學生的態度決定成功的80%
我們都知道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在面對某項挑戰的時候,自己能夠在心裡充滿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的話,就算是在過程中經驗不足,也會有8成的把握成功的。
反之,如果自己總是暗示自己,完成不了,能力不夠,我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話,就算是自己擁有相關經驗,有了超一半的可能性成功,最後也會因為自己投降而失敗的。
而學生的自信心和他們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父母從小到大是否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支持和愛,就是影響他們在今後成長中的心理暗示。相對來說,輕鬆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更勝一籌一些。
老師的指導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就像是擁有超能力一樣,總是能夠一語點醒夢中人,在學生無法攻克難題的時候,老師無需多言,三句兩句就能讓學生醍醐灌頂,找到問題所在。
同樣,在學生有走上歪路的苗頭時,老師都會有所感知的,但並不是所有老師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指責孩子,而是慢慢觀察,看看學生能夠及時回頭,如果眼看著事態越來越嚴峻,老師一定不會坐視不管的。
但如果這種能力放到了家長身上,結果又是另一種可能。家長根本忍不住,做不到給予孩子信任和自由,要是真的走錯路了,還不是會把腸子都悔青了?埋怨自己當初沒有及時干預。
今日小結:
你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是什麼?你們的關係好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