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有多神奇?漸凍人沉睡4年被喚醒,網友:霍金走早了
1924年,德國醫生貝格爾(Berger)在兒子大腦中第一次記錄到人腦的精神活動現象,興奮的他將其並命名為腦電波,貝格爾因此被稱為「腦電波之父」;但直到50年後,美科學家Jacques Vidal才首次提出「腦機接口」概念;2016年,隨著首富馬斯克創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並提出永生目標,腦機接口開始走熱。
腦機接口技術被譽為「人工智慧的頂級科學」,近日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植入腦機晶片他們成功「喚醒」了一名漸凍症患者,他可以用腦電波和家人交流,甚至有人因此提出腦機接口或將助人實現永生的結論,那腦機接口真那麼神奇嗎?
1、德國團隊「喚醒」漸凍症父親
2022年3月22日,德國圖賓根大學在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參與研究的受試者,是一名來自德國漢堡的36歲父親,2015年時他不幸罹患漸凍症(ALS),逐漸失去了行動能力,全身上下沒有一塊肌肉可以運動。
漸凍症又被稱之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的可怕之處在於病人的思維依舊正常, 但是大腦的「指令」卻無法指揮身體,身體被不斷「凍住」,他們也能清楚聽到外界的聲音,但是無法做出任何回應,甚至無法吞咽、無法呼吸。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卻無力阻止,漸凍症也因此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嚴厲的酷刑,此前京東副總裁蔡磊就被查出患有漸凍症,不惜砸下千萬研製特效藥,最終仍無果。
2019年3月,德國科學家在該受試者的大腦運動皮層植入了兩塊3.2mm的方形微電極陣列,上面包含了64個針狀電極以紀錄神經訊號,由於受試者全身上下所有肌肉都無法動彈,於是科學家巧妙的想到了「聽覺神經反饋」這一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聽覺反饋來控制神經元的放電頻率。 不同的頻率對應了 不同的字母,用26段不同的聽覺神經元放電頻率來對應26個字母,進而組成單詞,形成對外交流的句子。
圖賓根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Niels Birbaumer稱,「我們預計他(受試者)能夠在3年內做一些簡單的溝通」,但讓所有研究人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一年零三個月,受試者就被成功「喚醒」,用腦電波和研究人員交流: 「我愛我的酷兒子」、「我的新年願望是換一張大床,並吃一頓燒烤」、「我想吃咖喱肉醬和土豆湯」……
2、生命科技飛躍,網友感嘆:霍金走早了
通過數據線或一枚無線晶片,將人或動物的大腦與外部設備相連接,僅靠腦電波實現人與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交互,這是腦機接口的神奇之處。不少網友表示,同樣 罹患漸凍症的史蒂芬·霍金走早了,他要是能用上腦機接口,晚年也就不必通過臉部肌肉來帶動傳感器進行交流,或許能有更偉大的發現。
當然隨著生命科技的飛躍,越來越多的成果開始湧現,不僅是馬斯克口中劍指「永生」的腦機接口;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劉光慧副院長還曾找到 「保持細胞年輕態」的分子開關,一定程度上可延緩老化速度;而89歲李嘉誠藉助旗下維港投資豪擲2500萬美金,押注「派洛維Pro」逆衰分子並親身嘗試大呼重返20歲的事例,更是在坊間經久不衰。
有市場分析師還指出,這個所謂的逆衰分子「派洛維Pro」如今早已並非罕見物,其早年間確實因提煉生產等問題導致產量極低門檻偏高,動輒花費百萬,僅在歐美富豪圈和李嘉誠等頂尖華人富豪中流通。但與腦機接口命運相似,近年來隨著資本的湧入,上述分子已逐步落地京&東自營等渠道,成為了國內高凈值人群唾手可得的「青春密碼」。
2021年12月,抗老科普團隊時光派披露,中科院聯手重慶醫科大等多家學府順利完成了「派洛維Pro分子」在45~60歲中年年男性身上的臨床結果,研究數據顯示,他們的壽命長度衡量指標端粒「一天比一天長」,良好抗老表現再度助力其商業破圈,引發一線城市購買潮。由此來看,不管是漸凍人還是衰老人群未來都或將在生命科技中獲益。
3、腦機接口能實現「永生」?
當然,還有不少人對腦機接口技術能否永生提出疑問,事實這源於2020年8月,馬斯克召開腦機接口發布會時,他在會上半開玩笑的表示, 當然,如果技術成熟時就可以存儲你的記憶,讓你永久的存活著。
但紐卡斯爾大學神經介面學教授Andrew Jackson(安德魯·傑克遜)則認為,「大腦是人類最為複雜的器官之一,如今我們對大腦的研究就像上世紀我們探索宇宙一樣, 通過腦機接口讓意識脫離於大腦存在絕不可能,更別說永生了」;360 創始人周鴻禕對馬斯克的批評更是毫不留情,直言「他是個半瘋半狂的人」。
當然了,正如科幻作家查爾斯·克拉克所說的那樣,「任何充分發展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儘管腦機接口接口還無法實現永生的終極目標,我們仍要以清醒、開放的態度去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文明進步。
免責聲明:轉載於追時間的人;內容僅供參考,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