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說,當你決心來做一台「村晚」,就註定是要一頭扎到生活里去的。第五期節目,「深圳篇」正式收官,從幕天而歌的內蒙古大草原,到山海連城的深圳漁村,《你好生活》第四季兩場特色鮮明的「村晚」已登上螢屏。草原音樂會熱情奔放,馬頭琴和呼麥舒緩悠揚;深圳「村晚」音樂會活力澎湃,英歌舞和醒獅兼具文化與潮流。
節目通過一台台「村晚」,尋一片熱土,認識這裡的人,走入這裡的景色,體驗這裡的生活,全景式呈現鄉村原生態的生活,展現鄉村振興背景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網友所說,「這就是生活,也是節目的初心。」
走入人群中,去尋找靈感
「我想把他們最真實的樣子、最燦爛的笑容,展現給全國的觀眾們,這是他們最好的精神風貌。」第五期的深圳「村晚」音樂會如約而至,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亦有意想不到的欣喜。
晚會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和《英歌舞》熱鬧開場,近年流行於潮汕地區的英歌舞,威武、雄渾、奔放,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廣東普寧泥溝英歌隊作為「出圈」代表,將深圳青少年的蓬勃活力,對民俗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帶到了《你好生活》「村晚」的舞台,跳出了當代年輕人對家鄉故土的熱愛與祈福。
同樣作為非遺項目的上川黃連勝醒獅舞通過獅舞來彰顯民族自強精神,由非遺傳承基地的小朋友們帶來的梅花拳表演,一招一式都蘊含著粵港澳鄉民的文化認同,皆是少年強則國強的未來可期。
「不要忽略每一個遇見的人,他們是歌單里閃亮的名字。」正如節目中說的那樣,尋找創作的靈感,先要把自己扎進去,因為藏於市井的驚喜與美好,只有沉下心去認真生活的人才能找到。
《你好生活》第四季的第一個朋友,已經70歲的退伍軍人李大哥,拿到了晚會的第一份參演邀請。曾自信滿滿表示自己會唱歌的李大哥,為了上台表演在家苦練了兩天,最後用粵劇《花好月圓》奉獻了完美的彙報演出。
芽山村的菜園李阿姨,山歌、粵語歌、流行歌樣樣信手拈來,潛能無限卻稍顯羞澀,在小尼的鼓勵下在晚會清唱了《小城故事多》,還有擁有天籟之聲的初中生小雅與李玉剛合作了《萬疆》驚艷全場,這些可愛質樸的人給予了這個「村晚」無數的創作靈感,增添了晚會無數的可能性。
「土地里生長的舞蹈,晚風裡流傳的歌,村莊裡,麥田中,阡陌間,無處不在的藝術家,正在候場。」那一刻,眾星雲集,沒有明星和素人,沒有專業和業餘,每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個體,他們從煙火氣中走來,將生活中的疲憊隱去,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穿行山海間,去感受自然
潺潺雨聲,清脆鳥鳴,雲捲雲舒,遼闊的草原,自由的羊群……《你好生活》第四季開篇,沒有華麗的語言,而是用一幅幅大自然的風景畫訴說著生活的愜意,生機盎然、萬物可愛。這一季的《你好生活》依然行走在路上,穿行在祖國的山川湖海間,用鏡頭記錄美景、療愈人心,感受自然的力量。
第一台「村晚」,節目組走進朱夏濃綠的深圳漁村群落,這裡有被600年古樹庇佑的小小村落,也有與海風共鳴、與自然共振的西涌國際暗夜社區。節目裡,嘉賓們經過了一家海邊的咖啡店,年輕的小店老闆本是一個來這裡衝浪的遊客,跟千千萬萬個相遇又離開的人不同的是,他被這裡的海景深深吸引,最後選擇租了個小窗戶,安放自己的心靈。古樸又浪漫的海濱漁村不僅治癒了小店老闆,更帶領觀眾走進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探索本真、感受自然,正如網友所說,「世間美景盡在《你好生活》。」
除了以美景療愈人心,節目還在潛移默化間引入生態環保、節約資源等主題,在暗夜群星、璀璨星河中,啟迪觀眾珍惜自然資源,敬畏山川湖海。西涌國際暗夜社區,已經成為深圳市的獨特夜遊景觀,這裡在保證安全生活和生產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過度照明,充分呈現星空資源,通過提高照明品質,促進生態友好。嘉賓們在這裡能看到四處飛的流螢似樹林中的小精靈,看到月光照亮整片海灣,在這樣美好靜謐的星空銀河中,我們幡然醒悟,也許古人的夜晚,每一天都如此浪漫。
《你好生活》第四季用最簡單的兩個字闡述了環保的意義——恢復,因為星空本來就是這樣,自然本來就是這樣,此時不禁夢回第三季《你好生活》的那一句,「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語,方知宇宙浩瀚,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扎進生活里,去體悟人生
第五期節目可謂主打一個隨意熱鬧、快樂陪伴,眾多實力歌手趕來沒有彩排、直接開麥,白舉綱連彩排帶正式演出,現場調麥、調試音效,主持人因為沒刻意控制時長,想讓英歌舞充分發揮,導致不知道何時上場,偷摸跑到後排問鼓手還需要多久,讓現場互動感滿滿,正如小尼說的,「你不知道在《你好生活》的舞台上,到底會發生什麼意外狀況,但更多的一定是驚喜」。
比起隆重盛大的文藝晚會,這場「村晚」更像一場送給大灣區觀眾的大聯歡,有歡樂、有意外、有感動,印證了2023春晚總導演於蕾的那句創作指導:「『村晚』的藍圖應該是拉上大家一起,讓老百姓在台上高興。」
如果說「村晚」是這一季節目的主線,那生活便是《你好生活》永恆的主題,順勢而為、隨遇而安。在清晰的主線任務之下,節目真實記錄了嘉賓團的「不務正業」,充分給予他們發揮空間。海邊草屋裡,面對海風習習、碧海藍天,也拯救不了撒貝寧對著兩天籌辦「村晚」的任務一籌莫展,於是他們決定深入當地,融入煙火日常,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衝浪、賽艇、做飯、喝涼茶,放鬆地享受一頓當地的美食,與朋友談天說地,嘉賓團一個都沒錯過。
第三期節目,嘉賓和大學生們一起參加賽艇比賽,嘉賓們通過抽籤分別加入參賽的6支隊伍中,由於有北大和清華兩個學校參與,撒貝寧刻意等到最後一個抽籤,沒想到還是抽中了北大隊,時隔多年再次進入北大賽艇隊與清華大學一競高下,這樣的天選場景帶來的真實互動感和驚喜感也是只有《你好生活》的無劇本才能呈現出的專屬感動。
習慣驚喜、習慣意外,給繁忙的生活添片寧靜,讓疲憊的心靜下來,是四季的《你好生活》被觀眾珍愛的原因,「每每看完《你好生活》,我總能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愛。」
《你好生活》第四季在深圳入夢,向下紮根,向上開花,在載歌載舞間,于山海天地間,以最鮮活的一台「村晚」,彰顯了廣東年輕人的朝氣,展現了老年人的樂觀,更體現出了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精神風貌,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節目總能在不經意間,提煉人生的要義,探尋生活的真理,浸透人間煙火,道盡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