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嗎?像拼積木一樣拼房子,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功試水綠色「樂高」房

2022-06-23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見過嗎?像拼積木一樣拼房子,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功試水綠色「樂高」房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子璇)屋頂是「能呼吸」的生態花園,地表是「超能喝」的透水鋪裝,室內外都由建築版「樂高」積木拼成……這是南京丁家莊保障房的模樣。這一生態、低碳生活方式的背後,是裝配式硬核科技。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一住宅是我國首個榮獲《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三星級標識的住宅項目,它出自中建二局華東公司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之手,他們接連打造了南京上坊保障房、南京丁家莊二期保障房兩座榮膺「魯班獎」「詹天佑獎」的裝配式保障房,成為我國裝配式技術領域的「領路人」。

南京丁家莊二期保障房項目全貌

戶型自主「拼」出來

周師傅是位計程車司機,在南京丁家莊二期保障房的小區里已經住了一年多,他對小區最深的印象是乾淨、節能、方便。「我們小區的房子都是精裝修,熱水器、油煙機、抽水馬桶等都是提前裝好的,廚房和衛生間都是集成式裝修,基本上可以說是拎包入住,我們這也算是住上高科技的房子了。」

周師傅說的科技指的是什麼呢?工作室帶頭人蘇憲新告訴記者,他們是把預製構件在工廠進行加工,再運到現場進行「搭積木式」建造,預製剪力牆、預製疊合板、預製樓梯、預製陽台、預製梁、室內牆體同樣在工廠進行標準化加工製作,到現場後進行有效拼裝連接,達到一次成優、節能環保效果。

「以預製為核心的裝配式工藝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大大提升住宅品質,也實現了一系列環節的綠色施工,更重要的是,為住戶提供了更生態、更低碳的生活方式。」蘇憲新介紹,對於住戶來說,預製的牆面不僅美觀,且保暖保溫,隔音效果好又不易滲水。正是這些預製高科技牆體,給小區住戶帶來「冬暖夏涼」的感受。

為了滿足住戶們未來可能出現的戶型改善需求,建設團隊採用不一樣的技術,使得未來住戶可以在不破壞主體的前提下,戶內由一室一廳演變出兩室一廳的剛需型小戶型,通過兩戶對拼更可以形成較大面積的改善型戶型。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將其改造為適老型住宅或年輕人的創業型空間。

蘇憲新團隊

12年成就裝配「全能王」

「裝配式裝修」到底是怎麼裝的?這要從12年前說起,當時,中建二局將採用裝配式技術建設上坊保障房項目的消息傳出,許多老百姓卻是提心弔膽,「拼起來的房子能結實嗎?」在一片質疑聲中,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始「啟程」。

經過3個月的摸索、實驗,工作室進行創造性「革新」,不僅成功完成了全預製結構構件柱、梁、板、樓梯等的吊裝工作,還打破慣例,讓工程質量與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不增反減。上坊保障房項目6-05棟住宅作為當時全國已建成的框架結構中高度最高、預製率最高的工程,榮膺「魯班獎」、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

而在工作室後來參與建設的南京丁家莊二期保障房,拼裝的「積木」不僅限於梁、牆、疊合樓板、陽台、樓梯等構件,對室內裝修也充分採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每套房子都採用了地面、牆面、吊頂、套裝門、快裝給水、薄法排水、衛浴、廚房八大集成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這些裝修原材料全部在工廠製成部品,現場像組裝汽車一樣進行組合安裝,項目隔牆、廚房、衛生間、欄杆裝配率達到了100%。可謂從裡到外,實現實打實的「樂高房」。

傳統裝修中,一套55平方米的建築耗時要兩三個月,而採用裝配式裝修後,3個工人10天就可完成。

高效建造

助推建築產業升級

為了使裝配式創效成果實現最佳,工作室將裝配式技術與鋁模應用、BIM技術等「聯手」,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工作室對裝配式技術的大力推廣運用,對工人而言也無疑是一次重要「轉型」與素質「再造」。崗位能力的升級,讓工人們不再只是停留於簡單的現場砌築、抹灰、鋼筋綁紮等等,而是真正擁有技術「硬實力」。

面向「新時代」,工作室也將堅持與時偕行,秉承「工匠精神」,以「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與百姓的幸福相守相伴。截至目前,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累計獲得專利43項,省級工法4項,標準圖集3本,《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關鍵檢測技術研究》等2項成果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住宅產業化全預製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綜合施工技術》被鑑定為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

(圖片由楊夢瑤 攝)

文章來源於: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