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是一個偉大的「繼承者」,他的衣缽不僅來自於李小龍

2022-01-03     最新動態科技趙晉

原標題:成龍是一個偉大的「繼承者」,他的衣缽不僅來自於李小龍

當今華語影壇最偉大的電影明星是誰?相信很多人會選擇成龍,畢竟還健在的華語大明星中,成龍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但是如果放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成龍註定要被拿來和李小龍比對一番,然後大機率的結果是成龍惜敗於李小龍。畢竟在國人的心目中,李小龍才是銀幕上真正的英雄,他所代表的也早已超出了電影本身。包括成龍自己在內,大眾都認為成龍和李連杰是李小龍的繼任者。在這點上,其實多少還是有些爭議的。

首先李小龍自己並非是單純的電影明星,同時他還是一位功夫大師。而李小龍之所以會被世人崇拜,和他武術家的頭銜是分不開的。而成龍和李連杰繼承李小龍的,僅僅是電影方面的事業。雖然成龍和李連杰也有傳統文化的薰陶,兩人的出身,一位是傳統戲劇里的小武生,一位是傳統武術套路頂級運動員。再說回成龍作為李小龍的繼承者,他所表現的也更為明顯,成龍原名叫陳港生,後來為了演電影,湊上功夫電影的熱潮,所以他就改名為成龍。由此可見,成龍的名字,就表明了他在電影事業上傳承李小龍的意圖。

要說成龍的電影成就也著實不低,在1978年,成龍憑藉著《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作品打開了自己事業的局面。這一年李小龍已經整整去世了5年,而這一年其實還上映了根據李小龍遺作改編的電影《死亡遊戲》。由於已經去世多年,而且電影經過了不完美的拼接,所以《死亡遊戲》的賣點,僅僅是李小龍的遺作。就是在這一年,成龍在苦苦嘗試了多年之後,終於在電影事業上打開了屬於自己的局面。

初看之下,成龍的確是李小龍的繼任者,但是仔細研究一下成龍的電影我們會發現,他的作品雖然也是功夫片,但是和李小龍寫實的打鬥風格卻相去甚遠。在影片風格上,成龍的功夫電影更講求通過動作的滑稽而博取觀眾的眼球。成龍曾說過,他電影中設計的動作要比李小龍時代的電影難上一百倍。成龍的這個說法要分別來討論。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既有寫實性也有寫意的成分,也就是說電影不是純粹的紀錄片。所以成龍所說的動作難度這個問題,其實有不科學的地方,首先他的電影和李小龍電影所拍攝的內容,以及提供給觀眾思考的問題都有本質的區別。那麼還談動作難度本身就沒有意義。成龍的那些動作難度雖然比李小龍電影中的動作難度更大,但是在全世界,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模仿出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動作精髓呢?又有幾個人能夠看出李小龍真正要表達的武術哲學呢?

這也是為什麼成龍在李小龍去世五年之後才成名的原因,在李小龍去世後足足五年的時間裡,全世界都渴望能夠在銀幕上重現李小龍的電影神話,但是找了很多方法之後人們才發現,銀幕上的李小龍在整個電影史上都有可能是唯一的。因為李小龍在電影中的那些成就,以及他渴望表達給觀眾的信息,是獨一無二的。那些內容

,是李小龍自己武學和人生思想的表達。李小龍的電影中有對功夫本身的闡述,也有他更高的人生哲學境界。

除此之外,在李小龍的電影中,還有對正義,對英雄,對男人的定義。這些內容共同造就了李小龍電影的美學風格。在一定意義上,李小龍的電影對於香港的武俠片並不是一種純粹的繼承,他而是在這種電影風格的基礎上,更加細化出了功夫這種類型片。而且李小龍當年從好萊塢返回香港發展,他其實除了功夫元素之外,還有電影創作技術上的革新。

成龍對於李小龍衣缽的傳承,更多是繼續發揚了功夫類型片的市場,並且以此成功打入了好萊塢。成龍繼承李小龍電影的地方,更多是在商業價值方面,或者說成龍根本就是拿著李小龍的噱頭,重新創作了新的類型作品。我們看成龍的電影,他其實也不是雜技或者雜耍,他的很多電影動作設計,很像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兩位巨星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很多人說成龍拍電影不用替身,這個最早就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創作方法。而所謂的不用替身,只是成龍去親身感受很多電影動作,但是相應的保護措施還是必不可少的。

後來成龍之所以能夠打入好萊塢,一方面是因為他代表功夫電影,一方面就是他的電影動作,和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創作手法一脈相承。所以成龍是所有華語巨星中,在好萊塢最成功的一位。這不是因為成龍的功夫有多麼偉大,而是他對於電影的詮釋,剛好符合西方觀眾的觀影習慣。

成龍在好萊塢的賣點已經不再是功夫,而是他滑稽動作的表演,這種表演也不是繼承李小龍,而是繼承查理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如果我們看過這兩位默片大師的作品之後再看成龍的電影會恍然大悟,原來他的好多動作,都是借鑑的這兩位半個多世紀之前的電影表演大師。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成龍是最偉大的繼承者,他在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基礎上,為功夫類型片加入了全新的電影元素,這些優化讓功夫類型片更大範圍的開拓了創作空間。正是有了成龍的嘗試,所以後來才有了李連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作為成龍的大師兄,洪金寶很早就已經進入電影圈發展,但是這個階段他們主要作為武術指導和特技演員從事幕後工作。在李小龍之前,其實並沒有功夫電影,當時只有武俠類型片。

武俠片需要的是電影明星,而不是功夫演員。所以那個階段成龍、洪金寶等人只是電影圈的幕後人員,他們幾乎沒有機會成為電影的主演。這種情況是在李小龍成功之後才發生了變化,李小龍的成功,為功夫電影打開了全新的局面,之後便有了成龍等人對功夫類型片的改良,通過這種更具市井動作的優化,讓功夫片不再高大上,而是變成了有著濃濃市井味道的作品。

成龍繼承的除了李小龍的功夫類型片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有電影的融合理念,他通過對中西方電影的融合,讓功夫片有了新的模式,這種多元素結合的模式,最終造就了成龍偉大的電影生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14009440_1210199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