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探長(共1805字,閱讀約4分鐘)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寶媽,輔導孩子作業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娃、送娃、輔導作業,這每天的三大件事,成為了寶媽們生活的主要工作。
然而,媽媽並不是老師,面對孩子的錯題、不專心寫作業、題不會等情況的時候,她們便會急躁、生氣甚至崩潰。
38歲寶媽因凌晨乾了這件事永遠離開
視頻中,一位二胎寶媽,凌晨4點輔導孩子作業,氣得把孩子的作業、書本都撕了,崩潰的大叫大哭,還不停地拍打孩子和自己。
可能是由於瞬間的情緒崩潰、壓力過大,孩子的媽媽最終因腦幹出血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她還有一個1歲的老二。
還有一位媽媽說:
「孩子每天放學一回家,我的心臟就開始劇烈地跳動,很緊張,壓力很大,因為每次輔導孩子作業都是一種煎熬,比上班還要累。」
看到這位媽媽的經歷之後,網友們深感惋惜:
「30歲以後,對自己好一點吧,我們更需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心態。」
「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為什麼要4點起來寫作業?孩子的爸爸哪兒去了?」
「壓垮媽媽的,也許不只是那一晚的作業,還有長時間帶二胎睡不好覺、生活中沒有人能夠理解和幫忙、長時間一個人在戰鬥等等。」
媽媽長期的負面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後果真是不敢想像。
很多媽媽只要一提到「孩子寫作業」,就會血壓飆升、氣得發抖、不停地哭訴;
而現在網絡上也對這一現象衍生了一個新的詞「恐輔症」。
媽媽的內心如果長期處於這樣驚恐、焦慮、暴躁、消極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到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的學業,而且也會對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心態造成負面的影響。
媽媽應該是孩子內心當中溫暖的依靠、是孩子安全的港灣,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我們有必要找到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找出自己生氣的原因。
生氣通常是因為我們感到壓力沉重、不開心,可能是由於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或其他各種壓力引起的。
在輔導孩子時,媽媽可能會感到焦慮、擔心孩子學業跟不上、考不好、未來不幸福;
甚至會因為孩子不專心、頂嘴、不開竅等行為或成績差而感到失望、焦慮。
那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
媽媽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深呼吸、適當的鍛鍊、放鬆的休息、定期的心理疏導等方式來減輕內心的壓力。
我們需要改變對孩子的期望。
「孩子只是做錯了一道題、又不是做錯了人。」
面對孩子的錯題,媽媽要放平心態。
很多媽媽往往會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競爭力的人才、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為家裡爭光、希望他們以後能夠生活富足等等。
然而,每個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有的孩子對於學習可能沒有那麼強的能力、有的孩子可能開竅晚。
所以,我們也需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潛力,不應該把我們的期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我們應該尊重並接納孩子的個性,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潛力和特長、喜好,而不是讓自己的期望成為孩子的負擔。
媽媽保持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心態,不僅可以減輕自身的壓力,還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
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孩子,未來生活的也會更幸福更開心。
在30歲後,作為寶媽的我們,更需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心態。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飲食均衡、適量的鍛鍊、規律的作息時間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身體的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保持積極的心態
要學會寬容、感恩和樂觀,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同時也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此外,寶媽們還可以通過培養興趣愛好來保持心態的平衡。
很多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後,生活中便全是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媽媽對孩子的期待越來越高。因為自己投入的成本高,所以便期待能夠有高回報。
然後,大人也應該有大人的事情,媽媽可以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手工藝、書法、繪畫等活動來放鬆自己,釋放壓力,讓自己更加快樂和充實。
當我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時,也能夠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孩子學習到媽媽對於一件事情的專注力和毅力是怎樣保持的,這樣也是一個良心循環。
辣媽語錄:
作為寶媽,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處理自己負面的情緒,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心態。
30歲以後的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心態。
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的心態、培養興趣愛好等來保持身心的健康,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陽光的榜樣。
希望寶媽們能夠開心地面對生活,保持健康的身心,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在一個更加溫馨和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寶媽們,你平常輔導孩子都是什麼心情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