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飆到9.1,這成人神作夠狂啊…

2023-11-07   十點電影

原標題:一集飆到9.1,這成人神作夠狂啊…

文 | 十點電影原創

2013年,日本一家電信公司發起群眾投票。

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

手塚治虫以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最能代表」「榜首」,足見這位漫畫大師在幾代國民心中的獨特地位。

到什麼程度?

幾十年後,其漫畫的一個番外篇衍生的漫畫改編的動畫,仍以手塚治虫的名號進行宣傳。

儘管這幾乎和手塚治虫本人沒有直接關係了。

不過,既然劇方敢如此放話,想必對成片的質量志在必得。

果不其然。

上線幾天,該動畫一舉拿下豆瓣9.1,IMDb9.0。

不容置喙的高分。

網飛最新動畫力作。

上世紀60年代,手冢為自己家喻戶曉的漫畫《鐵臂阿童木》推出了番外篇《地上最強機器人》。

後來者浦澤直樹則以這個番外為起點,創作了新漫畫《冥王》。

網飛在內容上全面擴張之時,一攬子將不少日本知名動漫納入麾下,開啟影視化。《冥王》便是在網飛支持下,由浦澤直樹的同名動畫改編而來。

不過,拋開手塚治虫這個最大的金字招牌不談。

動畫《冥王》也絕對夠得上質量上乘

復仇!

一切,由一場大火開始。

瑞士,山區,大火蔓延,灼燒著樹木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

前來救火的消防員卻被眼前一幕震驚:樹木被連根拔起,根本不是尋常火災的景象。

再往前,更詭異的一幕出現了。

一個機器人的頭顱赫然出現,死狀悽慘,頭上還有類角物體。

機器人名叫蒙布朗,是世界知名的山地導向機器人,被派來救災,孰料竟葬身火場。

他殺?

不久,命案再來。蘭克,機器人法倡導者,死於公寓中。

同樣的,頭部也有角狀物。

為了調查案件,歐洲刑警組織派出了調查員蓋吉特

神奇的是,查案途中,蓋吉特挨了歹徒一悶棍居然毫髮無傷?!

原來,蓋吉特也是個機器人。

在《冥王》里,未來世界的機器人,已經和人類高度融合了。

正如前面的嚮導蒙布朗,機器人也有各種職業,教授、警察、管家、清潔工、服務員,工人等等。他們重度參與人類生活,像人類一樣結婚生活工作。

而最頂級的當屬蓋吉特這一類,有人的身體和長相,幾乎難以察覺其機器人身份。

探測現場過後,蓋吉特下了一個論斷:兩起案件應該不是人類所為。

首先,人力無法造成蒙布朗屍體分裂的程度,何況蒙布朗是可以編寫程序、頗受愛戴、威望極高、最先進的機器人。

其次,在蘭克的公寓內,也沒有掃描到人類痕跡。

機器人殺了機器人?

幾天後,又一起機器人死亡案。

音樂家鄧肯的管家,諾斯2號,被怪異的龍捲風捲走,幾道詭異的閃電過後,不見蹤影。

諾斯同樣高配,體型巨大,有6隻手臂,絕不是等閒之輩。

三起案件加在一起,真相愈發撲朔迷離。

蓋吉特聯繫了同為最先進甚至更高級的機器人阿童木,協助破案。

不過還沒理出什麼頭緒,很快,第四起命案接踵而至。

田琦,提出了《國際機器人法》,被弔死在住處。頭上仍有角狀物。

和之前的蘭克一樣,他們主張給予機器人平等自由,保護機器人的權利。

在田琦的住處,警探發現了一張名片,名片指向一個組織:波拉調查團。

原來,田琦和蘭克都是該調查團的成員。

當年,波斯王國為了維持自己的獨裁統治和征服鄰國,動用了大規模機器人軍事力量。

特拉克亞合眾國懷疑波斯有人研發出了大規模的殺傷性機器人,便對波斯提出指控並派出調查團。

至於調查對象波拉,具體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調查團除了發現一堆廢棄的機器人,什麼也沒查到,無功而返。

接著,第39次中亞戰爭便爆發了。

這場戰爭,是這部動畫的高頻詞。每一個死去的機器人,也都隱隱指向這場戰爭。

比如,戰後成為格鬥冠軍的伯朗德。

他和死去的蒙布朗是在戰場上認識的好朋友。在得知蒙布朗的死訊後,伯朗德十分氣憤,決定找兇手報仇。

殊不知,他也是兇手的下一個目標。

但伯朗德卻不以為意,自恃有高超的格鬥技能。

儘管有格鬥服加身,伯朗德最終也慘死,角狀物再次出現。

到這裡,一個由死亡機器人勾連的事實浮出水面。

蒙布朗、諾斯2號、伯朗德,以及調查員蓋吉特和阿童木,都參加過第39次中亞戰爭。

更關鍵的一點是,世界上能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機器人有7個。

他們,就在7人之中。活著的僅剩4人。

很明顯,兇手是衝著這7人而來,包括主角調查員蓋吉特。

與此同時,一個反機器人的邪教組織也露面了。

那些教授學者的死亡,會是他們的手筆嗎?該組織與機器人的死有何關係?

死亡案的調查,構成了故事的骨骼。骨骼下牽引了不少支線作為經絡,構成了繁複厚實的劇情。

比如蓋吉特會做噩夢,但機器人做夢理論上是不可能的,二他對之前發生的事情記憶模糊。阿童木更是在讀取其記憶後直接落淚。

花重金打造了蓋吉特的人,背後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秘密?

警察在已經入獄的戰犯、獨裁者前波斯國王大流士十四口中得知一串名單。

這串名單上就有已經死去的幾位學者。

大流士十四世是否還在操控著一股勢力?他與反機器人組織有什麼勾連?

這些前期鋪墊的坑豐富了觀感,增強了懸疑性,也為作品真正的內核和表達搭建了平台——

對戰爭的反思和對人與機器人倫理問題的探討。

《冥王》直接給第39次中亞戰爭的篇幅不多,但我們仍能從細枝末節中拼湊出那場影射伊拉克戰爭造成的慘烈和摧毀性。

比如,諾斯2號從軍隊退役後,儘管被鄧肯一再呵斥,仍然想學彈鋼琴。

他想接觸美好的東西,再也不想上戰場了。

機器人和人之間的倫理界限。

機器人殺人有過先例,而且是在人工智慧沒有任何故障的情況下。

這在法律上如何定奪?

又是否意味著機器人已經逐漸進化出自主意識?

伯朗德死前想傳輸兇手的信息,卻不受控制地閃出了和收養的人類孩子,妻子在一起的溫馨畫面。

甚至,阿童木在其中還發現了一種只有人類才會有的情感——痛苦。

當機器人終於突破二者最後的界限,產生情感,越來越趨近於人,會發什麼什麼?

復仇?傷人?人類法律與機器人權益又該如何平衡?

這也是與手冢原著《地表最強機器人》相比,浦澤直樹版本的不同之處。

弱化了單純的機器人決鬥情節和場面,轉而進入對現實與科幻邊界探索的議題。

難!

除了內容,在製作上《冥王》也經得起細看,由日本動畫第一人丸山正雄的動畫公司Studio M2製作。

不過,成片最終經歷了兩次企劃才最終成功。

在採訪中,丸山正雄透露了關於動畫《冥王》的一些製作信息。第一次動畫企劃是2011年NHK提出的,但迫於地震,策劃告吹。

第二次則率先由其他動畫製作室提出。

第一次企劃失敗,丸山正雄其實心裡「鬆了一口氣」。

原因在於,難。

一是內容上的取捨,將原作8卷全部改編,難。二來,動畫風格難以確定。

比如,地球上最大的機器人,也就是冥王,要如何呈現其衝擊力,就難倒了丸山正雄。

甚至,機器人有沒有關節,也是考慮的細節。

「除了篇幅問題以外、內容也很硬核,我認為以我的能力很難做到。」

《PLUTO》雖說是以手冢作品為基礎的,但是如果角色不以浦澤筆下的畫風動起來的話還是不行。

「除了篇幅問題以外、內容也很硬核,我認為以我的能力很難做到。」

《PLUTO》雖說是以手冢作品為基礎的,但是如果角色不以浦澤筆下的畫風動起來的話還是不行。

丸山正雄接受採訪

最終,做出來的樣片效果還不錯,得到了原作者的肯定。

在尋找贊助商過程中,網飛看中了樣片。在以自由著稱的網飛的支持下,動畫改編得到了資金和各方面支持,最終問世。

相比原著,沒有刪減。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漫畫情節的完整性。

由此,立項十多年的《冥王》最終問世。

整部動畫用心之處可以瞧見。

諾斯2號流暢絲滑的變身。

就問你酷不酷!

飄動的衣角,噴出的氣流。

能聞到味道的,泛著光澤的城市建築。

精緻的歐洲古堡。‍‍‍

沐浴著落日餘暉而璀璨的城市。

精緻漂亮,貼合氛圍。

最後,十點君想說說《冥王》漫畫作者浦澤直樹和手塚治虫的淵源。

2003年,浦澤直樹發表了根據《鐵臂阿童木》改編的機器人漫畫《冥王》。

手塚治虫影響了日本動畫產業和一代青年漫畫家,浦澤直樹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得過兩次手塚治虫文化大獎的漫畫家。

在NHK拍攝的紀錄片《創作的秘密》浦澤直樹篇,他表達了對手塚治虫的崇拜。

「我是看著手塚治虫的作品成長起來的。雖然我認為自己絕不可能達到他那個境界,但是他確實是我嚮往的目標。」

「我是看著手塚治虫的作品成長起來的。雖然我認為自己絕不可能達到他那個境界,但是他確實是我嚮往的目標。」

浦澤直樹小時候沒有玩伴,靠著模仿手冢的漫畫打發時間。

終於,在長大後,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向偶像靠近了一步。

2002年冬,浦澤直樹和手塚治虫的兒子手冢真見面,確定了對《地表最強機器人》的再創作。

手冢真最初並不同意,但最終還是答應,並希望浦澤直樹不要有心理負擔,畫風和造型不要沿襲過去,畫一部不同的作品。

浦澤開啟了新的構思,最終完成了以蓋吉特為主角的全新作品。

由此,我們才見到了這部在內核和立意上均更加深刻的二創漫畫。

冥冥之中,改編也算獲得了原作者的肯定。

新漫畫《冥王》獲得了第9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獎。

至此,這部發軔於《鐵臂阿童木》的漫畫最終完成了創作上的接力閉環。

說來,這也得益於《鐵臂阿童木》的影響力。

浦澤直樹最早接觸手冢的漫畫就是這一部,這給少年時期的浦澤留下的印象是:動畫=阿童木=手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經典IP的魅力即在於此。

它總能在某個偶然時刻播下一顆種子。

待到未來的某一天,從腦海深處破土而出,循著舊的經驗,生出新的骨朵。

開在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路上。

我們慶幸有阿童木。

我們也期待下一個浦澤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