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舉行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4-10-31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10月31日上午,交通運輸部舉行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5年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有關情況。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劉鵬飛主持發布會,部總規劃師、綜合規劃司司長吳春耕,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繡春共同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劉鵬飛: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交通運輸部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今天,我們將重點向大家介紹5年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的主要成就。我是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今天我們還邀請了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綜合規劃司司長吳春耕先生,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繡春女士共同與大家見面,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請吳春耕先生為大家介紹5年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的主要成就。

吳春耕: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夠在這裡和大家見面。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同時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實施第5年。今年的10月22日至23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大會在江蘇順利召開,劉偉書記出席會議並講話。大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總結工作,交流經驗,分析形勢,部署安排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交通運輸行業全面貫徹「兩個綱要」部署,不斷完善交通強國組織實施體系,通過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先行先試,推動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實現了良好開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一是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目前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加快建設,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貫通,龐大的基礎設施網絡有效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

二是運輸服務能力大幅躍升。2023年我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547.5億噸,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612.9億人次,完成寄遞業務量1624.8億件,客貨運輸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貨物運輸更加高效,全力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造技術實現整體躍升,京張高速鐵路、深中通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成投運。「復興號」高鐵動車組、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型郵輪等一批重大交通裝備研製實現突破。智慧交通發展步伐加快,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機場、中國快遞已經成為靚麗的中國名片。

四是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加快推動公路水運類規劃建設項目納入到國家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同時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交通運輸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5.2%,新能源汽車數量約占全球一半,機場電氣化率超過60%。

五是現代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交通運輸大部門制改革持續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健全,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逐步構建,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台建設全面提速,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

六是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深化。成功舉辦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連續兩年召開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發起設立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加快建設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深化雙邊多邊交通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為共建「一帶一路」增添動力。

總體來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躍升,部分優勢領域現代化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向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也深刻體會到,交通強國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為統領,進一步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行穩致遠。

謝謝大家!

答記者問

Q

央視記者:

交通運輸部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可以說取得了顯著成效,能否具體介紹一下試點工作有關情況?

向上滑動閱覽

吳春耕:

謝謝央視記者的問題。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重點領域、優勢領域、急需領域和關鍵環節,先後組織開展了618項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探索實踐中,我們也感覺到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作為重要抓手,發揮了關鍵作用,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是通過試點凝聚了強大合力,600餘項試點任務涉及112家試點組織單位、以及800餘家試點實施單位,通過試點工作,我們充分調動了行業內外參與交通強國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了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動、行業有幹勁、社會有共識、人民群眾有獲得感的生動局面。

二是通過試點取得了一批豐碩的成果,實施了一批交通強國建設標誌性工程,形成了一批政策文件、標準規範、技術指南、數據平台一系列成果。初步統計,各試點單位目前已獲獎項40餘項、獲得專利1800餘項,形成標準規範、技術指南、指導手冊、技術要求等一些政策性文件800餘項,同時總結梳理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示範案例,並且在全國逐步推廣。

三是通過試點發揮了創新突破作用,我們藉助全國試點先行先試實現了系列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技術突破,有效推動交通運輸實現「三個轉變」,「四個一流」的生動實踐在各地不斷落地生根。比如,江蘇構建起高質量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高標準的智慧交通體系、高效能的現代交通治理體系、高效率的現代交通物流體系;浙江推動綜合交通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引擎;山東在全國率先構建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城市軌道交通統一管理的「大交通」體制;國家能源集團構建成套重載列車技術體系,朔黃鐵路3萬噸級重載列車開行;中車集團強化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製,時速600公里磁懸浮列車、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已經下線;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不斷完善全球化布局、加快國際科技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交通企業全球競爭力,等等。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用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這個重要抓手,聚焦重點、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打造亮點,謀劃實施一批有深度、高質量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不斷總結經驗、持續完善、縱深推進,為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

Q

新華社記者:

當前正值交通項目建設黃金期,據了解,已有多個重大工程在本月進入重要施工節點。能否具體介紹一下目前各地交通重大工程建設的推進情況? 

向上滑動閱覽

劉鵬飛:

感謝這位記者對交通重大工程建設的關注。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多措並舉積極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累計下達3157億元車購稅資金支持地方交通建設,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加快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公路、水運各項交通重大工程建設正在全力加快推進。

深中通道建成開通,成為繼港珠澳大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銀昆高速公路太陽山開發區至彭陽段建成,標誌著G85銀昆國家高速公路全線建成。近期,鹽洛高速公路江蘇宿城至泗洪段、集阿高速公路內蒙古安業至公主埂段、南京至信陽高速公路壽縣至潁上段等項目也陸續建成,京滬高速公路廣陵至靖江樞紐段改擴建工程、平頂山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段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公路骨幹通道不斷完善。

當前,正值項目建設黃金期,公路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不斷取得新進展。世界在建最大跨度懸索橋—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北主塔橫樑合龍,進入新的施工階段;烏尉高速公路項目進入通車衝刺階段,計劃於2025年全線建成通車;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龍潭過江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正加快推進項目收尾工作,年內均有望建成。

水運重大工程方面,平陸運河工程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建成後將開闢廣西內陸及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約420億元,占總投資的50%以上;今年已完成投資18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90%。預計2026年底主體工程建成。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加快實施,預計2027年底主體工程建成。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8.5億元,占總投資的57%;2024年度已完成投資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6%。

此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作業區貨櫃碼頭、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貨櫃碼頭、海南洋浦區域國際貨櫃樞紐港等重點港口建設項目穩步推進。這些項目的加快建設,促進了世界一流港口發展,積極發揮投資重要牽引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

謝謝!

Q

南方都市報記者:

《城市公共運輸條例》日前出台,我想問的是目前我國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的總體情況如何?

向上滑動閱覽

王繡春:

城市公共運輸是保障城市居民日常基本出行的公益性行業。它關係城市的健康發展,也關係基本的民生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實施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剛才春耕總規劃師也提到,我們在117個城市開展了國家公交都市建設,大力推動公共運輸與城市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可以說各地城市公共運輸服務保障水平都在不斷的提升。給出一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有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7.98萬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3萬公里,其中快速公交線路長度有7656公里,運營的車輛數有68.2萬輛,這些車輛中間有81%左右是新能源車,有90%左右是空調車,有18%左右是低地板的車輛。

另外城市軌道交通目前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313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0440公里。通過城市公共汽電車和城市軌道交通,我們每天城市公共運輸系統運送乘客達到2億人次。可以說為服務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發展過程中,各城市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創新服務模式,針對乘客通勤、通學、就醫、樞紐集散等各類需求,積極開通定製公交、社區公交、微循環公交、敬老公交等多元化的服務線路。積極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基本都實現了出行信息的查詢和移動便捷支付等一些智能化的轉變。

總體來看,城市公共運輸的快速發展有效保障了廣大群眾的基本出行需求,但與「人享其行」的美好願景相比還有差距,下一步我們要結合新出台的《城市公共運輸條例》貫徹落實,以此為契機深入實施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擴大線網的覆蓋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運行效率和運營服務水平,強化安全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公共運輸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謝謝。

Q

中新網記者:

我們了解到加快交通強國大會上發布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報告(2023)》,請問報告發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具體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向上滑動閱覽

吳春耕:

謝謝你的提問。

編制和發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報告》,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工作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交通強國建設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系統性、多維度跟蹤評估我國交通強國建設進展與水平,分析問題、研判形勢、提出建議,意義非常重大。去年我們首次發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報告(2022)》。今年,我們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大會上發布了《加快建設交通過強國報告(2023)》。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報告》的主要內容。

《報告》共分為4章。

第一章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邁出新步伐。從遠景目標更加清晰、戰略部署加快落地、部門政策協同發力、行業篇章地方篇章縱深推進、試點示範取得成效5個方面,梳理評估了2023年的交通強國建設工作。

第二章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新進展。依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科技創新、安全保障、綠色低碳、開放合作、人才隊伍、治理能力9項任務為框架,系統總結了一年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的新成效。

第三章為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報告》總結了2023年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擴大交通有效投資,支撐國民經濟向好態勢;提升網絡運行效率,「流動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運輸保障有力有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深入推動產業融合,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第四章為推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走深走實。分析研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背景,提出未來要堅持交通先行、把握髮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通過《報告》我們可以更加深刻體會到,2023年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了一些新進展、新成效,更加堅定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信心和決心。今後,我們將繼續做好跟蹤評估,及時發布有關情況。

謝謝!

Q

中國 交通廣播記者: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持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適老化無障礙服務提升,本月是全國「敬老月」,我想了解一下目前在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優化提升方面有何成效?未來還有哪些工作部署?

向上滑動閱覽

王繡春:

謝謝你的提問。

國務院高度重視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近年來,我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各類群體共享交通運輸改革的發展成果,一直都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我們也通過多方面提升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水平。

首先是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工作統籌部署。交通運輸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從幾個方面對交通運輸適老化無障礙出行工作進行了部署。主要是要求各地推進適老化無障礙交通設施規劃建設,加強加強適老化無障礙交通運輸設備配置和改造,改善適老化無障礙出行體驗,提升適老化無障礙出行信息服務,加快完善適老化無障礙出行環境。

二是通過各種方式進一步完善適老化無障礙設施設備,重點是通過開展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實施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政策,通過這些行動和政策來引導各地加快推廣應用低地板以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目前低地板和低入口城市公交車占18%左右,差不多是12萬輛。同時我們也指導城市交通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建設,比如說跟低地板公交車銜接的站台、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客船和候船場所等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改造。

三是進一步優化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交通運輸部2021年以來連續四年將適老化列入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目前全國有18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通95128電話約車服務,一些主要的網約車平台在325個城市上線了「一鍵叫車」服務,這都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提供的服務,累計已經為1600多萬名老年人出行提供服務超1.8億單。我們還新打造了敬老愛老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558條,打造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品牌線路21條。全國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54個城市313條線路,也就是所有的線路都已經開通了「愛心預約」服務。

所以整個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通過我們連續多年的努力,可以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公共運輸條例》在適老化出行這塊,對無障礙建設相關內容做了承接,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城市公共運輸條例》的契機,進一步聚焦老年人交通出行遇到的一些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健全政策標準體系,推進設施設備改造和進一步提升服務、改善出行體驗,積極營造適老化出行的良好氛圍,更好滿足老年人對於出行的需求。

謝謝。

Q

第一財經記者:

我想了解一下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是怎樣的?

向上滑動閱覽

吳春耕:

感謝你的提問。

前三季度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交通運輸主要指標走勢與宏觀經濟形勢總體吻合,走向是一致的。其中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等主要指標均實現增長,增速呈現「人流快於貨流,外貿快於內貿」的特點。

特別是進入9月以來,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見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良好態勢。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營業性貨運量保持增長。前三季度,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16.3億噸,同比增長3.3%,其中,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9%、3.1%、4.8%和24.4%。

二是港口貨物吞吐量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9.7億噸,同比增長3.4%,其中內貿、外貿同比分別增長1.7%和7.6%。完成貨櫃吞吐量2.5億標箱,同比增長7.7%,其中內貿、外貿同比分別增長7.1%和8.2%。

三是跨區域人員流動量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490.9億人次,同比增長5.4%。分方式看,鐵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3.8%、1.1%和19.1%,公路人員流動量同比增長4.7%,其中公路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公路營業性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3.8%和8.6%。

四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7131億元,其中,鐵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5612億元、1576億元和9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9.4%和22.3%,公路完成投資18967億元,規模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謝謝。

Q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還是與《城市公共運輸條例》有關,作為城市公共運輸領域的首部國家級行政法規,請問《條例》制定的總體思路是什麼?在整個交通運輸法規體系之中將發揮哪些作用?後續還將推進哪些工作?

向上滑動閱覽

王繡春:

謝謝你的提問。

像這位記者朋友關注到的,確實,新發布的《城市公共運輸條例》是我國城市公共運輸領域的第一部專項行政法規,《條例》明確了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的基本制度設計,開啟了我國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的法制化新局面,是我們後續所有工作的一個總的頂層設計。

《條例》在制定過程中,立足我國城市公共運輸行業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首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準確把握城市公共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屬性和定位,全面落實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需求的新期待。第二個方面是聚焦城市公共運輸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重點圍繞發展保障、運營服務、安全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著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法規依據。三是突出城市人民政府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的主體責任,著重明確城市公共運輸發展需要在國家層面統一規範和指引的事項,為城市人民政府自主管理,履行公共運輸發展主體責任留出充分的空間。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條例》的貫徹實施工作。

第一,要加大宣傳解讀力度。採用多種方式對《條例》進行宣傳解讀和培訓指導,幫助有關部門、運營企業等單位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條例》內容。充分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戶外屏等各類媒介,以及我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廣泛開展《條例》的宣傳解讀。通過宣傳解讀增進共識,讓公交優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希望在座媒體幫助我們宣傳引導。

第二,將加快完善有關配套規定。在部層面,我們會根據《條例》相關內容,制修訂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配套規章制度。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推動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的具體政策舉措,擴大政策實施的組合效應。地方層面我們將指導各地,特別是各個城市,結合實際及時推動城市公共運輸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工作,保障《條例》落實落地,取得實效。

第三,繼續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以《條例》實施為契機,統籌各方面力量,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多措並舉推動城市公共運輸高質量發展,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出行需求。

謝謝。

Q

中國交通報記者:

請問目前我國在加快一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自動化碼頭建設改造方面有什麼最新進展?下一階段將如何繼續推進?

向上滑動閱覽

劉鵬飛:

在一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決策部署,目前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港口群,港口基礎設施規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2023年底,我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878個,是10年前的1.4倍。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氣、鐵礦石和貨櫃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港口布局不斷完善,港口基礎設施水平和韌性進一步提升。

自動化碼頭建設改造方面同樣成果豐碩,應用規模、技術水平和裝卸效率總體位居國際前列。目前我國已建成自動化貨櫃和干散貨碼頭49座,在建44座,已建和在建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羅涇港區自動化貨櫃碼頭等一批傳統碼頭自動化改造項目建成投運。在貨櫃碼頭方面,我國基本掌握了自動化碼頭設計建造、裝備製造、系統集成和運營管理全鏈條的關鍵技術,在一些技術領域實現了「部分領跑」。上海港、青島港等實現了碼頭生產管理作業系統自主可控,並在生產效率上取得突破。青島港自動化貨櫃碼頭橋吊平均單機效率超過每小時36自然箱,百米岸線作業效能較傳統碼頭提升30%。干散貨碼頭方面,國內各大港口在碼頭「翻」「堆」「取」「裝」「卸」等作業環節上基本實現自動化,降低了人員作業安全風險,提升了本質安全水平和生產效率。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快一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以自動化碼頭為重點推動智慧港口建設發展,拓展智慧化應用深度和廣度,提高智慧服務效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完善智慧港口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為水運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謝謝。

來源:交通運輸部

一審:鄭依蜜

二審:潘倩

三審: 伍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