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二號將再次發射!朱雀三號公布,中國發射1.3萬顆衛星或不難

2023-11-22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朱雀二號將再次發射!朱雀三號公布,中國發射1.3萬顆衛星或不難

好消息,朱雀二號即將進行第二次發射,朱雀三號也公布了,實力更加地強大,具有可重複使用的實力,將可能推動中國大規模衛星布局。

所以,中國的航天發射市場真的是好消息不斷,一個接一個地出現,這必然是好事情。

那這個朱雀二號,朱雀三號是如何發展的模式,下面就一步一步來看看,這看上去有點複雜,其實梳理一下也就明白了。

朱雀二號將再次發射

沒錯,在朱雀二號「復飛」成功之後,不少人也期待朱雀二號能夠再次發射,畢竟朱雀二號是屬於具有世界航天歷史性的一幕——是世界首次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這是連美國發射都失敗的任務,中國成功了,那就是大家說的「星艦」,而且,星艦已經進行了兩次任務發射,都失敗了。

之所以這兩個具有一定的對比性,主要就是在液氧甲烷的運用上。

當然,星艦粉絲不要失去理性,這裡說的就是液氧甲烷問題,不是說級別,朱雀二號級別與星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液氧甲烷火箭創造的歷史,這是中國拿下的,就是世界第一,創造人類歷史,這是沒有任何的爭議。

而朱雀二號的再次發射,衛星已經證實了,該火箭已經完全進入到了發射場,官方也宣布了——即將執行該型號第一批次試驗箭的第三次發射任務。

本次任務將搭載有效衛星載荷,並根據以往發射任務積累的飛行數據和測發經驗,進行了部分產品設計的改進完善和測發流程的優化調整,進一步提升和強化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所以,非常期待朱雀二號的再次發射,畢竟又是一次刷新歷史的時刻,如果成功的話,將實現二連勝。

按照藍箭公司透露,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預計在2023年12月5日7:30發射。

簡單說明一下朱雀二號的配置——同樣,變化不大,因為是屬於同一個批次。

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為兩級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箭體直徑為 3.35 米,火箭總長 49.5 米,起飛質量 219 噸,起飛推力 268 噸。

火箭一級採用 4 台「天鵲」80 噸液氧甲烷發動機並聯;火箭二級發動機採用單台「天鵲」80 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天鵲」10 噸級遊動液氧甲烷發動機,主機構型與一級發動機單機相同。

火箭級間分離採用冷分離方式,整流罩分離採用旋拋分離方式,這就是及大概的情況。

朱雀二號即將再次發射,朱雀三號來襲

沒錯,朱雀三號已經官方公布,來襲了!而朱雀三號就是一個「可重複」利用的火箭,其實關於走可重複的方向,不僅是朱雀三號的問題,我國還有雙曲線二號等火箭,都是採取以液氧甲烷為基礎,來進行可重複火箭的打造。

此前在朱雀二號首次飛行的時候,就介紹了液氧甲烷的優勢,這是非常明顯的。

液氧甲烷幾乎融合了液氧煤油、液氧液氫兩種燃料的優點,也規避了它們的大部分缺點,具有良好的性價比,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享受到高於液氧煤油的比沖服務,還有完善的液化天然氣行業「撐腰」,不用發愁存儲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液氧甲烷幾乎沒有積碳的問題,大大增加了修復和保養的便利,原本,火箭發動機是「一次性」的,只要能正常點火完成發射任務就會被丟棄,但要想讓火箭能夠回收並重複使用,就必須解決發動機的積碳問題。

液氧甲烷推進劑憑藉無毒環保、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複使用等特點,成為了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所以,朱雀三號利用它走出可重複路線,也是世界航天發展的標誌性項目,而從朱雀三號的實力來看,的確也是相當不錯的。

從圖片來看,一次性發射近地軌道運力20噸,航區回收16.5噸,返場回收運力11噸。

當然,這次公布的是說明,官方宣布出來的,而實際性的可重複發射——如果按照此前的說明,藍箭航天已經啟動了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項目,期望於2025年取得大的進展,這會宣布了也不算早。

而且,一旦實現了可重複,我國的航天發射市場也會進一步提升,對推動我國的衛星星座的建設,將具有極大的幫助。

可以直接這樣說,那就是中國的航天市場,會隨著各大企業火箭的布局,實現更多的航天發射,這樣大家應該理解。

中國發射1.3萬顆衛星或不難

的確,隨著中國火箭發展市場的勢頭來看,中國要建立1.3萬顆衛星的市場格局,這可以說並不太難了。

在2020年的時候,我國首次披露——明確了「新基建」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其中。

過後,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披露文件顯示,中國以「GW」為代號申報了兩個低軌衛星星座,共計12992顆衛星——也就是1.3萬顆衛星的布局。

這就是大家說的打造「中國版星鏈」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是需要快速進行執行的,因為地球的軌道資源已經不多了。

美國對外已經宣布了,要總計發射近4.2萬顆衛星,一旦這4.2萬顆衛星全部發射,那資源就完全緊缺,還不說其他國家的衛星,只會變得更少。

所以,中國如果全面實施可重複火箭的大規模火箭發射,那麼多企業,那發射這1.3萬顆衛星肯定就不難,只是最為關鍵的就是實現「可重複」的發射。

從進度上來講,無論是這裡說的朱雀三號,還是雙曲線二號等任務執行,都在實現尋求突破,雖然我國的發展並沒有美國那麼快,那麼早,但是只要多企業一起發展,一對多,那應該也會變得更強是吧?

所以,期待中國可重複火箭的大規模快速研究,實現實際性的運用價值,那麼中國發射1.3萬顆衛星可能也就不難了,這是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4b2d50f4f24ecac747035a4652c9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