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遺:明長城之精華,金山嶺長城以雄奇險峻傲立於山水之間

2019-06-05   獨往者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從西周時期開始,就延續不斷地修築了2000多年,尤其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到了明朝長城總計長度已超過五萬多公里,延綿起伏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袤的大地上。長城不僅僅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一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將沿線的隘口、堡壘、城關和軍事重鎮等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為守衛疆土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長城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偉大意志的象徵。她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但凡喜歡旅遊、登山和攝影的人,幾乎沒有不喜歡長城的,長城猶如一條昂首擺尾的巨龍,飛騰在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巔,構成一幅壯麗的山川風景畫。萬里長城,景點眾多,有的以雄奇聞名,有的以險峻著稱,有的以歷史悠久而傲立,有的以歷史事件而廣為人知,但若論最為秀美的長城,必然是「萬里長城,金山獨秀」的金山嶺長城了。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緊鄰北京密雲區,距北京市區約 130公里。她西起歷史上著名的古北口城關,東至高聳入雲的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沿線設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金山嶺長城處於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這段長城蜿蜒曲折,依山憑險,起伏跌宕,多樣密集的敵樓在山水之間構成險峻雄奇的長城雄姿。

這段長城也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健全的防禦體系而著稱於世。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明朝大將徐達主持修建。到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總兵官戚繼光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建、改建,形成今天巍峨壯觀的金山嶺長城。它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被稱為是明長城之精華。登上金山嶺可以北觀延綿起伏的群山,東望司馬台城關,南眺波光粼粼的密雲水庫。金山嶺長城依山憑險,起伏于山水之間,形成極為雄奇壯觀的視覺效果。尤其是這裡敵樓密集,其構築之精巧,形式之多樣,是其他地方的長城難以媲美的,也因此有著「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的美譽。

長城作為古代軍事防禦體系,金山嶺長城在這方面的功能做得極其完善,設有障牆、垛牆、戰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擋馬牆、支牆、圍戰牆等等,層層設防,可謂固若金湯。

金山嶺長城作為長城的組成部分於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88年列入我國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金山嶺長城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在2010年第11期《中國國家地理》中被評為中國十大秋色的第七名。文章是這樣描述的:長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際線,是最唯美的觀景台,也是最深刻的歷史廢墟。看長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難以盡言。

金山嶺長城雖已經過整修,可能因交通關係遊人還是較少,與八達嶺長城那烏泱烏泱的人群相比,讓人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對長城自身的觀賞中,而且這裡沒有太艱難的地段,是徒步走長城的好地方,絕對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登上金山嶺長城能傾心感受到古長城的壯美與雄渾,更可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