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瓷器一句"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名言,既為人們認識柴窯提供了依據,但同時也誤導了人們的思維,限制了人們的認知。以為柴窯必定是黃土胎,天青釉,無款識,除此之外,都是"偽作","臆造"。其實這是嚴重的以偏概全,天大的誤判!
重慶莊洪海先生收藏的四尊觀音像為我們的理解和認知,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物例證。
四尊觀音像
自古以來,觀音菩薩就有幾百種姿態和造形,菩薩非凡人,有無窮的化身。這四尊觀音就分別有不同的手勢和坐騎,有騎大鵬鳥的、騎龍的、騎象的、騎麒麟的。開臉和髮髻大致相同,神態端莊而慈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法無邊。釉色以澄黃為主,彰顯高貴,髮髻柒黑,皮膚外露處白晰而泛著淡淡的肉紅色。釉面開著細媚的片片,背後是篆書印章款:"大周御製"。
這四尊佛像是真柴窯,還是臆造品?讓我們掀開歷史,結合科技鑑定,一探究竟。
公元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最後一個中原王朝,史稱:後周。後周太祖郭威滅了後漢建國,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周("後周",是後來歷史學家重新命名的),年號共有二個:"廣順,顯德"。公元954年郭威將年號改為"顯德"後沒幾天就駕崩了。郭威死後皇位由外侄柴榮繼承,即,柴世宗。
柴世宗繼位後(954年),仍沿用顯德年號,一直用了六年。我們所知道的柴窯,就是他創建並且生產燒造。有些就落款"大周"。大周款瓷器其實就是五代後周顯德年的產物。民間私人收藏有款識"顯德二年內府敬造....新鄭縣",就是佐證。柴窯大部分出自於河南新鄭縣。
四尊觀音像背面
從顯德元年到顯德六年,前後共計七年,所生產的柴窯瓷不說幾百幾十萬件,至少幾萬件總差不多,再說這些瓷器都為王公貴族所擁有,非常珍惜,屬貴重陪葬品,而今由於大開發被面之於世,是不稀奇的。柴窯的釉色"青如天"是受明初曹昭的影響,他在寫《格古要論》時,由於上手的實物有限,所以認為只有天青色,後人以訛傳訛,誤導了幾百年。"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應該理解為雨過天晴後的彩虹,七彩紛呈,這才是正解,也符合諸多藏家的收藏實物。
現代科技檢測鑑定日新月異,重慶收藏家莊洪海先生,不但有數量巨豐的藏品,可以做到"以物證史",更擁有最先進的科技檢測儀器,專利產品,檢測結果精準到"年"。這四尊觀音佛像根據檢測是產於公元955年,也就是"顯德二年",結論與歷史完全相吻合,令人心服口服。
(癸卯年春,柳塘齋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f6d49c6547ddf5726bebdbb909093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