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拉響了警報

2023-06-11     功夫財經

作者:鄧新華

6月8日上午,比亞迪在深圳總部召開了年度股東大會。

董事長王傳福在會上說:與前幾年新能車供不應求相比,今年很顯然市場已經進入供大於求的時代,這個時期行業就會出現優勝劣汰,或者說叫淘汰賽,但這些都很正常,不競爭就不會有繁榮,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王傳福這番話,大道至簡。

01 一切的問題,問題的一切

王傳福所稱的「供過於求」,恐怕不僅僅是新能車面對的局面,傳統汽車也一樣。

今年3月份,傳統汽車行業掀起的價格戰,人們還記憶猶新;就在王傳福發表這番言論的當天,商務部辦公廳發布了通知,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根據「2023消費提振年」活動安排,商務部將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這些都是汽車行業「供過於求」的表現。

但,「卷」並不僅僅是汽車行業一家的現象。

人家房地產行業說了:「大哥,你別哭了,我比你苦多了!你還有海外市場,還可以去國外設廠緩解困難,我能有啥?我難道能把房子運到國外去賣?」

6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汽車企業出口38.9萬輛,環比增長3.4%,同比增長58.7%。新能源汽車出口10.8萬輛,環比增長7.9%,同比增長1.5倍。

汽車行業,比老大哥房地產行業好過多了。

像房地產、汽車這樣的支柱性產業不好賣,那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幾個行業,而是全面性的影響。

以網約車來說,網經社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移動出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約為3146億元,同比下跌1.38%;用戶規模4.37億人,同比下跌3.32%。

網約車市場規模在下跌,但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國各地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已達540多萬本,網約車運輸證230多萬本,且4月份環比均在繼續增長。

規模下降、從業者增多,這使得網約車司機司機收入爆跌。

東莞市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23年一季度東莞市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量僅約9.07單。三亞、長沙等城市,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

看到沒有,汽車「卷」,網約車司機更「卷」。

不過網約車「供過於求」對比亞迪好像影響不大。

王傳福說:「我們上個月銷了差不多20多萬台車,網約車占比比較少,可能就幾千台,我們計程車做得比較多,公司可能會受多個城市放緩網約車(登記)的影響,但因為總數不大,所以對比亞迪來說影響也不大,比亞迪的增長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消費者。」

網約車行業是汽車行業的下游。汽車行業「供過於求」,它的上遊行業肯定也不好受。

最近,特斯拉動員不少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企業去墨西哥建廠。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的節奏相當緊迫,如果不及時響應,「也擔心丟掉好幾億的大訂單。」現在汽車供應鏈企業日子不好過,誰敢得罪特斯拉這樣的巨頭?

但是說來說去,房地產也好,汽車行業也好,所謂的「供過於求」,都是暫時現象。

它的形成,並不是因為生產過多——中國數億人沒有大城市的房子、汽車,而是因為需求的階段性下跌。在經濟復甦以後,無論是房子還是汽車,其需求都會重新恢復。

所以,一切的問題,問題的一切,是:經濟啊,你何時復甦?

02 王傳福們是避免重蹈日本覆轍的希望

中國有許多王傳福這樣的企業家,這是經濟復甦的一個重要條件、基礎性條件。當然,它不是充分條件。

看看王傳福的講話,他並沒有像一些不爭氣的企業家那樣,要求政府「規範競爭」(阻止競爭的委婉說法),而是勇敢面對競爭,認為競爭能帶來行業更良性的發展。

這是企業家該有的風範。

從歷史上看,比亞迪也經歷過發展的低谷。

十多年前,有個《環球企業家》雜誌,還發表過一篇《解析比亞迪大敗局》,作者都把比亞迪的「失敗」看成商學院的經典案例了。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也看不上比亞迪。但今天,比亞迪發展得很好。

馬斯克對當年看不上比亞迪的言論,也回應道:「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們的車現在競爭力很強。」

比亞迪的成功,跟王傳福團隊敢於競爭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有人說了:「比亞迪搞得好,當然不懼競爭,但這個行業的其他企業怎麼辦?」

首先,優勝劣汰是市場的應有之義。正如王傳福所說,「不競爭就不會有繁榮,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其次,要使得行業整體活得好,只能靠提升整體效率。

經濟學者周其仁好幾年前就說過:「今天我們的人均收入還是已開發國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現在我們就喪失了出口優勢,以後還怎麼發展?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率。如果生產率上升的速度比工資慢,市場競爭力就處於劣勢,反之就能處於優勢。」

周其仁的話很有道理。很多人說薪資的上升降低了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這說法其實很有問題。所謂成本,都是相對於效率來說的。

非洲工人薪資水平更低,但效率不如中國工人,那麼,在外資看來,中國工人其實是不如非洲工人「貴」的,所以中國比非洲更能吸引外資。

通過壓低薪資重獲競爭優勢顯然是錯誤的道路,正確的道路就是讓王傳福這樣的企業家們,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

員工是受企業家影響的,企業家精神是提升效率的關鍵中的關鍵。企業家們創新、升級,全部企業家的活動就能重塑經濟結構,使經濟迎來復甦,並締造長期繁榮。

隔壁的日本,就因為忽視企業家精神,有過慘痛的教訓。

1980年代,日本的半導體行業很不錯。晶片領域,日本占有國際市場的70%,美國只占21%。進入199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官方殺入半導體領域。

日本政府甚至花120萬美元(那個年代這不是一筆小錢)請世界銀行的專家「客觀分析」日本產業政策的成功。世行專家出了一本《東亞奇蹟》,說,官方主導產業升級就是好來就是好。

但短短几年之後,美國的晶片產業就把日本晶片產業打得潰不成軍。

這是因為,美國官方雖然口頭上高調重視晶片,但實際上還是民營晶片企業在市場衝殺,靠硬功夫打出來的產業,當然要遠遠強過日本官員規劃、引導的產業。

希望中國的王傳福們能夠得以盡展所長,中國經濟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f27382357ac14bd9ecc5fe84760a0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