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問題」不解決,老百姓怎敢消費?原來老百姓的錢都被吸走了

2024-01-16     平說財經張平

原標題:4大「問題」不解決,老百姓怎敢消費?原來老百姓的錢都被吸走了

從去年開始,6大國有銀行開始連續降息,其他中小銀行也紛紛跟進。國內銀行之所以連續下調存款利率,主要是希望能通過降息的手段,來刺激國民消費和投資,以便能夠更好的拉動經濟增長。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國內消費需求還在持續萎縮,特別是在家電、汽車等中高端消費領域的需求萎縮還在持續。

對此,一些專家感到困惑,現在銀行存款利率都已經處於歷史較低的水平,為什麼國內老百姓還是不肯消費?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建議,可以把銀行存款利率降為零,這樣就可以刺激國民去消費了。

而我們則認為,並不是中國老百姓不懂得如何消費,而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導致老百姓沒錢進行消費。所以,一味的降低存款利率對於刺激消費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是先要找到老百姓不敢消費的原因,對症下藥,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收入分配問題要解決

現在國內老百姓的收入普遍比較低。據稅務部門的統計,月工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僅有14%,就是在我國7.5億的勞動人口當中,只有1億多人口的收入要高於5000元,還有很多人的月收入只有2-3000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指望收入並不高的老百姓都去大肆消費,那是不太現實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把GDP蛋糕向老百姓傾斜,而只有國民手裡都有錢了,靠內需來拉動經濟就指日可待了。

第二,老百姓有後顧之憂

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想把錢存入銀行,主要是為了應對將來失業、子女教育、買房、看病醫療、養老等各方面的潛在支出需求。先拿子女教育和看病醫療來說,現在子女教育各方面的支出越來越高,培養一個孩子光在教育上的支出,就是很大的一筆錢。

同時,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萬一生病住院,自費這一部分也要拿存款去支付的。所以,除非能把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都給解決了,否則不管銀行如何降息,老百姓都不敢消費。

第三,國內貧富差距較大

國內絕大多數人的消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拿網紅企業家曹德旺的話來說,國內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只有2億人才有消費能力。此外,根據招行的數據,2%的儲戶擁有80%的存款,而另外98%的儲戶只擁有20%的存款。

顯然,不是中國老百姓不願意消費,而是多數人手裡的存款並不多,就算全部拿出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也比較有限。而對於少數有錢人來說,他們該消費的都消費過了,剩下的就就存在銀行裡面吃利息了,即使銀行再降利率也沒有太大用處的。

第四,房價過高,遏制國民消費

由於國內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要貸款買房。如此一來,購房者每個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償還銀行的房貸,剩下的很少一部分可支配收入,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開銷。顯然,過高的房價,嚴重削弱了老百姓的消費需求。

很多房奴在銀行里的存款也就只有幾萬元,而這些錢是用於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指望他們把存款拿出來消費,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現在應該把高房價給降下來,讓老百姓手裡都有錢了,消費才能真正啟動起來。

現在很多專家都在建議把銀行存款降為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這樣可以刺激國民消費。但實際上,此舉反而會讓老百姓更加不願意消費。一方面把存款利率降到最低,人們會對未來經濟預期產生悲觀情緒。

另一方面,把老百姓的利息給降低了,大家的消費願望就更低了,因為本來還可以拿著存款利息去消費,現在連利息都減少了。當務之急不是一味的降息,而是要想辦法解決中國老百姓不願意消費的根本原因,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eaf95687b31b936521bec068c2d6797.html